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65)

以务农为主的村民们,脸上没有焦虑。

元姑娘家苗圃后面的小河水位倒是涨了不少,但是影响不大:“确实比往年的水要大一些。”

也不知道是为了实验土水泥,还是近水楼台的原因,这边的河堤全都做了加固,河水再上涨个一两米,也不成问题。

“就是得多看着点孩子,不能再让他们像以前那样去河边玩。”元姑娘说着,就见对岸有人收网。

那种一看就是随意编织的,网眼大小不一的渔网里,竟然有不少东西。

红二去买了,回来给竺年做饭。

竺年就坐在灶间,看昨天红二带回来的地方志。

也不知道是不是松山县地方小,没什么值得记录的大事情,还记载了不少怪力乱神的故事。

竺年拿着元姑娘做的瓜子,一边磕一边笑:“我得去看看东州这里的地方志,怪好玩的。”

红二看坐在灶前烧火的竺年,走过去蹲下小声说道:“小王爷,您有没有觉得尉迟先生有点怪怪的?”

“嗯?怎么怪了?”他把吃完的瓜子壳往灶肚里一扔,不解地看着红二。

红二还没说话,就感觉后背一阵恶寒。他也不回头,继续小声和竺年嘀咕:“喏,就像现在这样。我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他?”

再这样下去,他怕哪一天要对尉迟兰下杀手。最大的问题是,他大概率摸不到人家身边就给宰了。

“嗯?”竺年下意识抬头看着温文尔雅的尉迟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继续和红二头碰头,“没有吧?要不我跟他说说?”

“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我能听听吗?”尉迟兰特别光明正大地走进来,特别光明正大地把红二挤到一边,特别光明正大地往竺年身边一坐,非得和他一起挤在灶前。

“说地方志呢。明天咱们去城里看看东州这里的地方志。”竺年往里面让了让,幸亏这个小板凳是个长条的,勉强能坐下两个人。

“倒也不必进城里,让人送来就是。”

几个黑衣侍卫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小声嘀咕:“你说这些个少爷怎么一个两个都爱往厨房里钻?”

“以前咱们家少爷不这样,是被……带坏了。”

“这怎么能叫带坏呢?少爷往厨房里一钻,咱们军营里头的伙食好了多少?”

“咱们做饭还没少爷做得好吃呢。”

“也是。我们也去学点。你们看,小殿下身边还有个红二伺候。换成我们,总不见得让少爷反过来给我们做吃食。”

一群人很快就找到元姑娘,得到了去大厨房学手艺的许可。

事实证明,在东州的地盘上,竺年想要看地方志,都不用等到明天。

他们刚吃过饭没多久,就有人送来了一箱地方志。

东州这个地方历史很长,地方志当然也很厚实。

“这些是大月建国以来的。”

竺年看着他走路还有些奇怪的脚:“伤还没养好,就别到处乱跑,乖乖坐着。这两天让你坐马车也不愿意,一会儿大夫来了,你得认真听。”

尉迟兰觉得自己没事:“养两天就好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竺年见小孩儿不听话,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我以前手上生个冻疮,都有好好养。”

尉迟兰看看白白嫩嫩的竺年,心想:小年糕当然得精细着养啊,不然多个冻疮,不就变成了红豆年糕了吗?

竺年觉得尉迟兰没认真听:“跟你说话呢,想什么呢?”

“想红豆年糕。”

竺年歪了一下头,觉得自己被调戏了,但是没有证据:“那你彻底好了,我做给你吃?”

尉迟兰不知道怎么就想到被自己啃出红印子的雪白年糕,含糊地应了一声:“唔。”为了防止自己再想歪,他还是拿出地方志,递给竺年。自己点了蜡烛,开始忙东州的事务。

之前东州有七分刘的传言,但这个七分,主要是指和普通老百姓日常相关的民生,对于真正东州的军政事务影响有限。

他和竺年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整个东州完全捏在手里,也算是给双方合作真正奠基。

尉迟兰想了些清心寡欲的,又顺手给竺年布置了几篇心如止水的功课。

竺年看了看,都是一些他之前写的功课在实际应用中发生的问题,有些地方官员已经有了补救的策略,有些还没有写了提议。他就写一篇功课,看一本地方志。

两人没忙了一会儿,大夫们就来了。

和当初竺年治冻疮的那阵仗差不多,五个大夫各有职司,把脉正骨按摩推拿熬药敷贴,一整套流程把尉迟兰伺候得明明白白。

尉迟兰除了回答一下这里痛不痛那里痒不痒之外,甚至都没影响他做事。

于是等他准备休息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脚踝被包成了个猪蹄。

竺年看他愣在当场,觉得很好玩:“怎么啦?”

由于脚包得已经完全没法正常穿鞋袜,当然也就不能正常走路,尉迟兰不得不拿起竺年一早就给他准备的拐杖,语气很困惑:“我不就是崴了一下脚吗?骨头断了?”

竺年一听就知道他刚才没听大夫说话,看他使不顺溜拐杖,扶他到床边坐下:“没断。听大夫的,崴得不严重,很快就能好了。”用大夫的话来说,这种饱和式治疗,三五天的就能痊愈。

尉迟兰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他本来倒是不觉得有多严重,可是不严重为什么要包这么大一个包?

到了第二天,更不得了,他不仅得外敷,还得内服,药的味道还特别特别奇怪,不好说苦,当然也不是甜,满嘴形容不出的怪。

竺年看他一碗药喝得都快飞升了,赶紧往他嘴巴里塞了一块蜜饯,又搂着肩膀摸摸头拍拍,嘴里一口一个乖囡乖宝。

尉迟兰被哄得心里面也跟喝了一碗药似的,反正就是奇怪,干脆把人搂住亲了好一会儿,才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

果然还是年糕好吃!

他拉着竺年的手,一个指节一个指节地捏:“地方志看得怎么样了?”

竺年今天又收到了一箱地方志,当然还没来得及看完:“原来东州这边,情况这么复杂。大月的东王就有过好几个,还全都不得善终。”

最早的东王是一位异姓王,和竺年祖上第一任南王一样,都是和高祖皇帝一起大江山的兄弟。

不过这位兄弟比较耿直,分了东州的这块土地之后,直接表示不满意,要换成沃州。

别说当时的沃州,高祖皇帝还不能完全做主,就是现在的沃州,那么多门阀世家,皇帝能说封就封?

耿直的东王见皇帝老大哥不同意,就自己去取,然后就被灭了,还夷了三族。

东州不能无人驻守,高祖皇帝就封了自己的一个兄弟当了东王,倒是当了几年东王,但是没过多久,就水土不服病死了。

东王的子嗣不愿待在东州,宁愿不要王位,也要留在京城。

一直到后来,宋恒的叔叔又被封了东王,然后又造反。当时的太子宋桐,就是在平叛的时候死于战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