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186)

作者:落幕有三分 阅读记录

选拔点里面别有洞天,余简跟着前来迎接的工作人员一路往前走,一边打量着这里的布局。前方是大面积的空地上,被放置了十来个料理台,台面上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两侧摆放了一长条的置物架,上面已经排满了各式新鲜蔬菜和瓜果,再往后是一方水池,依稀能看见鱼尾的摆动,水池旁边的水缸里,是各种虾蟹。再往后看,竟然还有活着的禽类、羊羔和小牛犊。

余简瞠目结舌,感叹:“这阵势也太大了吧。”

想当初她跟唐渊进行中西餐对决的时候,肉类还只是用了冻品,没想到这选拔赛直接动真格了。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小姐姐,听了她的话不住偷笑:“这算什么,只要是你们需要的食材,主办方都能弄来活的。这个外头,可是有好几个养殖场随时待命呢!”

随即带着他们到了位置上,给黄暖和陈心怡发了手牌,又给余简贴上了单独的标签:“半个小时候是开幕式,主持人会公布明天第一场比赛的主题。”

……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陆续续有人进来,很快,竟然座无虚席。

就在这是,会场最上方的大屏幕上,蓦地一亮,先是划过了华夏的旗帜,紧接着开始有一帧一帧地菜肴画面闪过——这是华夏八大菜系数以千万种菜式的纪录片。

余简仰头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上的内容,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这便是千百年来,华夏国最深厚的底蕴。

黄暖坐在两人中间,很是贴心地解释道,“听说这个片子是华夏电视台拍摄的,历时好几年的功夫,走遍了华夏每一寸的角落。”

黄暖的话音刚落,就见主持人从高台幕布后走了出来,在众人的瞩目下,这个身着西装的男子高声说道:“大家好,欢迎来到华夏美食大赛的现场,我是此次大赛的主持人小木。我们的比赛会持续进行十五天,将角逐出厨王一名,厨霸两名,和优胜奖三名。获奖的队伍将得到明年世界美食大赛的比赛机会。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在比赛种获得优异成绩……”

余简听着主持人的介绍,这才渐渐明白过来。这场选拔赛说是美食大会,却更像是官方组织的一场比赛,旨在找寻出能带领华夏饮食界走向巅峰的新人物。

“这次的赛事我们请来了华夏赫赫有名的几位老师,他们是——著名历史学教授关山月、满汉全席传人柳程高以及著名作家史家华,到场的还有各地极具代表性的民间美食协会成员,他们将作为大众评审,给出自己的一票。”随着主持人的话语,大屏幕上闪过一张张脸,除了关山月,余简竟然看到了另外一个熟悉的面孔——京城美食协会副会长王松。

黄暖激动得不行:“哇——史家华也来了!我可崇拜他了,他写的《大明美食录》真的是太好看了!我恨不得就是他书里头的主人公,一朝穿越,代代饱享口腹之欲。”

陈心怡叩了叩她的脑门:“拉倒吧你,白日梦也不是这么做的啊!”

黄暖有点不服气,又觉得跟她争辩属实没啥大意思,哼哼了两句自己意淫去了。她自己没法穿越没关系啊,她笔下的帅哥靓女们可以啊,回去就开一本女主穿越的小说,嘿嘿嘿……

“嘘——说到正题了。”余简打断两人的说话,示意他们看大前面。只见屏幕突然一片漆黑,紧接着出现了一副画轴,又如古代卷轴缓缓拉开,上头赫然出现了一个字:面。

底下一片哗然——

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面?这是什么题目?大菜这么多,做个面条?真是大材小用了。”余简回头,只看见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嗤之以鼻,不屑地说了句。见前头小姑娘看他,瞪了一眼,又说道,“看什么看?我说得不对吗?”

余简但笑不语。

古往今来,百姓对于粮食的热爱近乎于虔诚,四千多年前华夏就已经有了面食的记录。这道题目,出得很有意思。

余简冷静了看了一眼四周,大多数的厨师都跟着那位年轻人一样,脸上露着不甚在意的笑容,也有少数人跟她一样,神色凝重,不敢掉以轻心。

咦?

竟然还有一个大熟人呢!

余简跟方子律对上了视线,后者先是有些惊讶,然后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小幅度地跟她招了招手。余简回了个笑容,指了指他身边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的中年人。

方子律立马收起笑容,板起脸一本正经地看起了大屏幕。

第208章 一碗偷心面(一)

按照选拔赛的规则,选手们按照手牌抽签的顺序依次进入内场选择食材,这些食材会以最新鲜的状态摆在第二日的料理台上。

底下的选手们窃窃私语,就在这时,主持人又开始说话了:“大家也都知道,这次比赛的主旨是寻古,这面食自然也要有迹可循才是。还有一条组委会最新的规则,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各个队伍派出的参赛选手至多只能有两人……”

哗然一片——

“怎么能这样?要是做到复杂的大菜,两个人怎么够呢?!”有人挥舞着拳头站了起来,高声说道,极度不满。

主持人依然保持着得体的笑容,悠悠地怼了回去:“古时候多的是一人成宴的厨子。”

看向底下狭促的眼神,让余简不禁眼神带笑。

坐在评委席上的关山月也很诧异,难道是褚老头子良心发现,说服主办方改了规则?

坐在旁边的史家华呵呵一笑,说了句意味不明的话:“有些厨师啊,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关山月迷惑地看了他一眼,只见他脸上笑容不变,又转头跟柳程高耳语去了。

现场的摄像机马力全开,镁光灯不停地闪烁,把每一个人都表情动作都记录在册。

说到面条,余简倒是心中有了想法。一共十二只参赛队伍,她是第九号,有些靠后,不知道还能不能选到心仪的食材。

比赛是积分制度,残酷但公平。场上三名评委各占二十分,十名场外评审各持五分,谁能率先抵达一百分,便进入下一轮,如此反复。

“九号请进来选择食材。”工作人员喊道,余简收回思绪,举了个手,独自一人踏入了内场。

近距离看这些食材墙,更让人觉得震撼,余简挽着篮子,一点一点细细观察,不多时,便找到了自己要的东西。

“麻烦您了,明天请给我一整条后腿,谢谢。”余简叮嘱记录的工作人员,看着他记录完全,才放了心。

工作人员笑道:“放心吧,肯定按照您的要求准备到位。”眼底也有着探究,这么年轻的小姑娘,竟然跟一帮老头子一样喜欢拿着锅铲,真是稀奇。

余简装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道了声谢,这才走出门。通道里还有几对选手在焦急地等待着,见余简出来眼神亮了亮,有个跟她年纪差不多的小徒弟啜喏着嘴唇,刚想说话,就被大师傅一声咳嗽制止住,不服气地伸了伸脑袋,又气馁地缩了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