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188)

作者:落幕有三分 阅读记录

香园饭店是魔都本帮菜馆,自然是要用一道最能体现魔都特色的吃食征服全场——拆骨黄鱼面。

提起黄鱼,一直是魔都人的心头好。小朋友不爱吃鱼肉的,唯独妈妈带着肉质饱满的小黄鱼回家,炸的金光灿灿,趁着还有烟火气咬上一口,那是香脆无比,连骨头都剩不下来。黄鱼面更是魔都人魂牵梦绕,虽然看似简单,但那一个“鲜”字,就是打耳光都不肯放下的。

新鲜的黄鱼被放在水箱里,方子律熟练地捞起,用刀柄拍晕,刮鳞后破肚子取肠。这时候鱼还没死,被刀尖划过的肉微微缩紧,这时候就可以剁头留腹。方子律虽然年轻,但一手刀工了得,刀子从鱼背进入,精准地避开鱼骨,只见动作快得跟影子闪过一样,只两秒钟,一块完整的鱼骨就剔了出来。

黄鱼吃的就是一个新鲜,方大伯在锅里下油,倒入片好的葱姜,待方子律把鱼身擦干,放入油锅中煎到鱼皮变黄。

黄鱼面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便是煮汤。冷水放入鱼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炖,等到鱼汤变得清澈白皙,滤掉碎骨,加入半生的手工面,让面条吸饱汤汁,加入胡椒和盐巴调味。

面条捞出后再放入煎好的鱼肉,稍稍煮个五六分钟就可出锅了。

香园饭店的拆骨黄鱼面,那在食客的心中是有极高的地位的。面碗里放上手工面条,码上一摞雪菜丝,再加上些虾干和鱼干,浇上浓郁的鱼汤,最后摆上一条被精准剔骨后的黄鱼,那真是光闻一口就让人觉得此生无憾了。

方子律看着大伯摆盘结束,摁下了手边的铃铛。

“香园饭店率先完成!”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工作人员推着推车上来,把面前满满当当的三碗黄鱼面摆放整齐,给三位评委呈上去。

史家华祖籍魔都,虽然这些年都是在京城生活,但对着家乡的菜肴总有一种莫名的乡情。早在方子律杀黄鱼的时候就跟着另外两位评委窃窃私语:“哎哟,是魔都的黄鱼面,那是要鲜掉眉毛的。”

关山月:“有那么夸张?”

史家华:“保准你连一口汤都剩不下来的。”

果然,还没端上桌,就有一股香浓的鱼鲜气味传来。关山月好奇地瞅了一眼推车,好家伙,只只黄鱼都有手掌撑开那么长,油煎得金黄。

“快快,先喝一口汤头感受一下。”史家华勺子了不拿,端着扶着汤碗稍稍吹了两口气,就抿了一口汤。汤是乳白色的,喝不到一点鱼腥,只觉得满嘴都是鲜味,汤底加上了雪菜和呼叫,香浓可口。黄鱼虽然个头大,但是外焦里嫩,又浸了鱼汤的滋味,直让鱼肉更加嫩滑。

手工面筋道爽滑有嚼劲,配上清甜的鱼汤,那叫一个“嗲”字!

史家华一边往嘴里塞着面条,一边挑眉看着喝汤喝得不亦乐乎地关山月:“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小样儿,还不相信?

他史家华好歹也是写过著名美食小说地人,这张嘴,叼着呢——

第210章 一碗偷心面(三)

《隋书》记载,大业元年炀帝首下广陵,龙舟数万艘,庞大的龙船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绝。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春秋,盛于明清,可谓是历史悠久。而广陵宴,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淮扬菜”。

江城作为广陵宴的大厨,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他还是学徒的时候就跟着师傅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大赛,拿了很多奖,有众多的名人慕名而来,超级多的综艺节目在店里拍摄,师傅更是让广陵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华夏首家黑珍珠一钻餐厅。

黑珍珠餐厅是由著名的点评网站共同打造的,属于华夏人自己的美食榜,到今年,入围的餐厅囊括了海内外二十多个城市。

葱爆长鱼面,是江城师傅独创的特色面条之一。这些年,江城不断地进行改良,保留了原有的长鱼汤面,又增加了长鱼拌面和炒面,已经成为广陵宴的招牌之一。

他今天要做的,便是自己最拿手的长鱼拌面。

锅中调盐、香醋、姜片、葱结和料酒旺火烧沸后倒入长鱼,迅速盖上锅盖。长鱼是特意要求主办方从广陵运来的野生笔杆青,三寸长短,粗细均匀。待长鱼嘴张开后捞出出洗净。

划长鱼讲究两面三刀,这种功夫没练个几年是做不熟练的,好在江城的徒弟也是从小就跟着他,刚进后厨就开始做这划长鱼的工作,江城稍稍瞥了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

徒弟拿着专用的工具,现在长鱼肚皮划一刀,第二刀把背划开,鳝鱼的骨头是三角形的,所以非得是三刀才能完整地取出鳝骨。小徒弟做得很认真,不一会,就把满满一盆的鳝鱼都做到了骨肉分离。

江城油锅中的热油已经达到了最佳温度,眼疾手快地捞过取出的鳝骨,扔进油锅就开始炸制,这种高温下炸的方式不仅能让鳝鱼骨去腥,更能在后面熬煮的过程中把骨髓熬出来。

等到鳝骨炸得酥脆,捞出沥油,用铲子把他们捣碎。大铁锅内扔入生姜、老葱、长鱼碎骨和菜籽油,加上热水大火熬制。看着不断翻滚的汤汁,江城觉得有些可惜。广陵宴的长鱼汤可是要足足熬制六个小时,可是比赛中时间有限,鱼汤的味道还是稍微要差一些的。

所以他没有选择更受欢迎的长鱼汤面,也是考虑到了这一方面。

小徒弟此刻已经烧好了葱姜水,把长鱼肉倒进去过姜汤,去除土腥味。长鱼肚子肉不易熟,要先下锅烧,鱼背肉易熟,后下锅,这一点小徒弟做了千百遍,绝对不会弄错。

这时候,江城汤勺底下的长鱼汤颜色变得奶白,泛起了浓浓的香味。

“煮面!”他喝了一声,小徒弟连忙取出了做好的面条。广陵的阳春面天下闻名,色如白雪,细如发丝,用漏勺接着在滚水中那么反复焯上两遍就熟了。

干拌面讲究的是拌料,胡椒粉、酱油,再加上一勺猪油,热面往上头一扣,用着余温把猪油融化……

……

评委席上,史家华看着眼前放着的一碗白汤和一盆素面,有些不知道该如何下筷。

他沉默了很久,把托盘往前推了一小推,原因无他,这传说中的长鱼面实在是太……让他没有胃口了。

就一碗子白汤,连个料都看不见。再说那面条,颜色倒是洁白无瑕,可是白面有什么好吃的?

看来这所谓的黑珍珠餐厅,不过尔尔。

还是关山月见多识广,余光瞟了一眼正在琢磨的史家华,心中暗自偷笑。自顾自地拿起筷子,先是在面盘子里头那么一搅,把下面的酱汁翻了上来,又左右晃动着筷子,把面条微微打散,再从底部翻个面,几次一来,素白面就完全变了个模样。

此刻,那真是色泽油亮,冒着猪油特有的荤腥香气。

史家华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连忙学着他的样子做了一遍,顷刻间,就被面条的香气勾起了胃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