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334)

作者:落幕有三分 阅读记录

真是……不分上下啊!

老太太是不喜欢吃有膻味的东西,但这缸子里肉里的膻已经不能说是膻味了,更多的是羊肉本源的味道,那是熊熊翻滚的大自然之气,是生机之味。

但她又觉得奶白浓汤也很合她的口味。年纪大了嘛,总要学着养养生,这样才能活得长长久久嘛。

一时间,这个选择倒让余茵茵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她身边的喟叹,此起彼伏地响起。就说那出租车司机,抱着两个茶缸不肯撒手,央求着老板娘:“让我再吃一碗吧……”

老板娘义正言辞地拒接:“饭店的规矩,不能打破哦!”说一不是二,这才是饭店长久立足的根本。

这最后的结果……

当然是没有结果。

即便有结果,在刘丽萍的虎视眈眈下,余建国也不敢去探究到底是谁赢了。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被拆成四瓣的纸箱子,被扔进了灶火里,连着那些结果灰飞烟灭。而他,还得继续接受着老婆“非人”的数落。

老板娘跟余简使了个眼色,无声地把结果告诉她。余简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老父亲的眼神里又多带了一丝同情……

“明天不用那么早来,我跟食客们都说了,你还病着。他们商量了一番,中午就不来了,只要做顿晚饭就行。”打烊前,老板娘叫住了余简,看着她累得迷迷糊糊地模样,颇有些心疼。给她理了理散乱的发丝,摸了摸她的脑门子。

“嘶——”这突如其来的冰凉让余简瞬间来了精神,眼睛都聚焦了不少。

老板娘有些好笑,又拍了拍她的头:“回去吧,你爸爸妈妈都等着呢。”

“行!您也早点休息。”刚转身又扭过来,给了她一个拥抱,小声地感谢,“谢谢您这么照顾我。”

余简的心底是感激老板娘的,不仅是因为她的收留,也不是因为在病痛时期她的照顾,更多的是因为她找来了父母,也让她明白,她曾经担心的事情在亲情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饭店门口,老板娘看着一家三口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地勾起了唇。

“羡慕吗?”余茵茵忽然出声,把老板娘吓了一跳。

她抚着胸脯气喘吁吁:“您怎么还没走呢!”顿了顿,才回答,“有啥可羡慕的,我也很幸福啊!”干啥?这老太太是觉得她如今总是孤家寡人一个,替她喊冤呢?

吧唧了两下嘴,她又说道:“过不了几天,他们也该走了吧?我得提前找厨子咯……”

“不会的,古力。”余茵茵淡淡地摇头,对上她不解的视线,“余家夫妻也许会离开,但阿简不会。”

“为啥?”

余茵茵的视线透过满城的风雪,忽然飘向远方:“因为啊……她是余家人啊……”

余家人,从来都是有始有终。

第373章 我不回京

老板娘微微愣了神,脸上的神色几经反转,有些激动又有些惶恐,她的嘴唇微微颤抖,声音也随之发着颤:“您是说……那个余……?!”

余茵茵但笑不语。

老板娘的喜悦顿时溢于言表,她捂着嘴巴瞪大了眼睛,慢慢地,眼底有着水汽缓缓升起,连带着手都有些颤动。她“嚯”地又推开饭店大门,直冲到背景墙边,手指触摸着一帧一帧的相片,最终在一张老旧的黑白相片上停住。

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大胖小子站在饭店跟前,在他们的身后,有一道略微模糊但是挺拔的背影……

不知何时,余茵茵也走到了她的身边,同样带着感慨看着这些岁月遗留下来的痕迹,叹息着说道:“古力啊,这个诺言,你们守得太艰难了。”

老板娘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勾起的唇角越扬越上:“馆长,我们守得起。”

时间拉回到很多很多年以前,那时候的疆省是个什么模样呢?不能说民不聊生,但也确实是一段极度黑暗的日子。

这时候正值华夏内陆大刀阔斧的发展之际,但对于偏远的疆省来说,人们还生活在上位者的压迫中,过着凄苦而贫困的日子。

有一天,古力的爷爷却带回来了一个陌生人。这人有些年纪,白发苍苍不修边幅,只是一双眼睛依然清澈明亮,不时还有精光闪过。这个人的到来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彼时古力的爸爸还未出生,但奶奶随时有可能临盆,两人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多存一点粮食给孩子。

可这个老人来的第一天,就吃光了小两口平时三天的口粮。古力的奶奶看着日渐消瘦的粮食袋,忧心忡忡。她不忍心把这个流浪老人赶走,却也不舍得家里的口粮。思来想去做了好几天的斗争,还是叫来了古力的爷爷,让他赶紧把人撵走。

古力的爷爷不同意,这冰天雪地的,他们本地人都很难生存下去,更别提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了。几番争吵下,古力的奶奶终于让了步。

又过了一个礼拜的某个清晨,古力的奶奶忽然发动了,整个人像是被长针扎过一般,周身都抽疼起来。外面下着雪,根本找不到车子送去卫生院。眼看着奶奶的力气越来越弱,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密,古力的爷爷慌张得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白发老人出手了,也不知道熬的什么汤水,澄黄清澈。古力的奶奶就喝了一口,只觉得一股子生气从五脏六腑冒了出来,人都有劲了不少。等到半碗下肚,那真是脸上都冒出了红晕,双手抓着被子一使劲,一个小子呱呱坠地。

白发老人抱过孩子,见他憋得脸色青紫,用手指沾了一滴汤水放入他的舌尖,又轻捏着他的鼻子让他混合着唾液下肚。再狠狠地拍打着孩子的臀部,一下、又一下……一分钟后,响亮的哭声终于响彻了整个破败的平房。

后来,小夫妻俩才知道,这哪里是个流浪汉,根本就是个隐士老人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陆的很多好的政策逐渐也在疆省实施,人们的生活环境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好。古力的爷爷在白发老人的资助下,开了一间饭店,专门供应穷人用餐。

这便是饭店的原生。

老人的脾气有些古怪,能摸得出几斤重的小黄鱼,又有着一手出神入化的做菜手艺,却只让古力的爷爷做简单的菜式。古力的奶奶不解,问过原因。

白发老人笑了笑,颇有些仙风道骨地捋了捋胡子,反问她:“你手上就这么点钱,你敢吃做得跟花一样的菜吗?”

那当然是不敢的。

就这样,老饭店在这座小县城里逐渐有了名气。富人们不屑,穷人们却都非常喜欢,因为能用最少的钱包餐一顿,味道又跟高价位的餐厅不相上下。

又过了几年,老人坚持不下去了,弥留之际又拿出了好几条小黄鱼交给古力的爷爷,只有一个要求:把老饭店一直做下去。

为了这一个诺言,古力一家坚守了三代。从她的爷爷到她的父亲,再到她。古力想,等到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就让儿子守下去,儿子不在了还有孙子孙女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