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表兄大人是首辅(141)

作者: 子泽 阅读记录

段崇南面色微变,“这——殿下!皇上可曾立下遗诏?若是皇上未曾立下遗诏,一旦皇上驾崩,东宫身为储君,便可顺理成章登上帝位,到时,殿下这数年辛苦的筹谋可算是白费心思了。”

中堂一角,金玉樽上的烛火幽幽一闪,一瞬间的沉寂叫人心悸。

就在这叫人心悸的沉默悄然蔓延时,明岑面无表情的抬眼望向段崇南,在段崇南期待而惶惑的目光中微微摇了摇头,“未曾。”

段崇南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见明岑至始至终面上只有泰然,心头一跳,隐约闪过一个念头,他抬眼打量着明岑的面色,越发笃定心中所想,眼中的神色便也越发坚毅,沉吟片刻,终于问道,“殿下准备如何动手?”

明岑见段崇南心领神会,唇角淡淡一扬,道,“不必担心,再过几日,我便告知你接下来的行动。”

又过了几日,距离李缜失去消息已过十日,李氏也察觉到了封懿的不对劲,追问李缜的去向,封懿支支吾吾不敢多言,三言两语打发了自己的母亲后,封懿的心里也越发慌乱。

她实在是不敢再多等了。距离李缜离京已过半个月,而距离李缜失去消息则已有了十日。这段时日她心惊胆战,担心会突然收到李缜传来的噩耗,可没有消息,让她侥幸之余,心里只有更多的担忧。

无论如何,她都不敢再坐以待毙。

这段时日唯一的一件好消息是,她母亲李氏见封懿太过担忧,便将她偷偷带进了大理寺亲自见过了封敬坤一面。亲眼见到父亲在狱中安然无恙,也并无丝毫虐待,封懿心中便安下了心。

只是狱中环境不好,封敬坤形容有所憔悴,见到封懿突然出现也很是惊讶,不过更多的是欣慰,再三叮嘱封懿她们不必担心,也莫要轻举妄动之后,李氏便带着封懿迅速离开了大理寺。

父亲那边让封懿心安之后,封懿唯一牵挂的便是李缜了。

封懿想去寻找李缜,可她不知李缜究竟去了何处,再三逼问李儒李儒也只说不知,封懿万般无奈之下,决定亲自去一趟东宫。

东宫封懿去过一次,虽说已过了许久,上一次还是在夜里与李缜一同进的东宫,但东宫内之森严与寂静让封懿颇有印象。那一夜她虽未曾看到有旁人,但她能感觉到东宫内的氛围非比寻常,守卫也必然及其森严。

不知她贸然闯东宫,太子殿下会不会见她一面?或者还未闯进东宫便被里头的人给撵了出来?

抱着这个念头封懿这一夜惴惴不安,翌日凌辰便醒了。

因为面见太子一事事关重大,封懿不敢惊动任何人,便连侍候她的玉容玉影也不敢惊动,自己悄悄的起了身,选了一件不甚显眼的薄袄着身,梳妆打扮好后,便想从后门偷偷溜走。谁知还未打开门,便被奉命时刻保护她的人察觉及时禀告了李儒。

李儒闻讯赶来拦住了就要出府的封懿。

与此同时,封府大门前的长街之上,翛然出来了无数巡卫营士兵,沿着街边一一布岗。小到每一条巷道,大到每一条长街,京城之内的巡卫营士兵倾巢而出,将偌大的京城之内的每一条长街围得水泄不通。

这个动静闹得极大。

不止封府,整个京城都被轰动,众人不知朝廷怎会突然出动巡卫营士兵全城戒备时,一道消息如惊雷一般传遍了京城。

太子明晟被人毒害,生死不明!

晋王明岑得知此事,命巡卫营统领全城彻查下毒之人。这段时日京城上下戒备,闲杂人士皆不得随意出入。

清晨时分,当晨起的封老太爷听闻此事,坐在床榻边沿长长唏嘘一声,“这天……要变了。”沉默半晌,他朝身边随侍之人道,“去东院让敬山来这屋里一趟。”

与此同时,朝晖堂内。

李氏等人也知道了太子被毒害一事,联想到京城中这段时日所发生之事,一时心中莫名有些恐慌,李氏便朝封懿道,“懿姐儿,缜哥儿究竟去了哪里?太子殿下都被人毒害,这京城只怕是要出事了。你快些告诉我缜哥儿究竟去了何处?怎会在这个紧要关头离京?可不能出了事才好。”

封懿心头一跳,心里的不安越发浓重,面上却不敢表露。

她该怎么说?

难道当真要告诉她母亲李缜已经失去了消息,极有可能凶多吉少?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封懿心头一滞,被克制许久的担忧倾巢而出,鼻头一酸,险些就要落泪,她连忙侧过身子遮掩着自己的脸,深吸一口气,压住泪意与情绪后,低声道,“表哥只说是有要事去办,办好之后便会回京。母亲莫急。”

李氏怎能不急,因为今日的变故,她联想到许多,又见李缜突然失踪,这么长的时日都不见踪影,心里越发恐慌,可瞧见封懿面上被强制压抑着的担忧后,李氏沉默了。

若说此刻,比她更担心李缜的便只有封懿了。他们二人的感情李氏明明白白的瞧在眼里,此刻也越发急在心里。

然而李氏什么都不敢再问,只是上前一步将封懿揽进怀里,抚着她的发髻低声道,“我相信缜哥儿会回来,咱们一块儿等。”

封懿点了点头,心中思绪万千,愁眉不展。

未几,封府后堂。

封老太爷已收拾妥当,正襟坐与后堂中央的太师椅上,他的左手边,檀香木八仙椅上坐着的是方才过来请安的封敬山。

此刻,封老太爷面上一片肃穆,他抬眼望向封敬山,沉声道,“今日的事,你心底是有数的罢。”

封敬山也不否认,恭敬道,“父亲从官多年,心里自当有数。皇上龙体衰败,这一幕迟早会发生,只是孰胜孰败,就看是哪一方先未雨绸缪了。”

“看来这绸缪里也有你的一份了。”封老太爷见封敬山面上泰然自若,甚至隐隐有些成竹在胸而毫无紧张的神色,忽而觉得甚是心累。他这长子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他这父亲也丝毫不放在眼里了。

想着,封老太爷垂了垂眸,又道,“既如此,你们接下来是如何打算?敬坤那边何时能出来?”

封敬山道,“晋王殿下一切已准备妥当,接下来只需一纸诏书,便大事可成。至于二弟那边,他在大理寺不会待太长时日,更何况此时的京城易生变,大理寺内反而安全。晋王殿下说过,待事成之后,二弟不会有事,反而会有封赏,咱们封府也会更上一层楼。父亲尽可放心等待消息即可。”

封老太爷闻言心神却是微微一震。

他明白了封敬山话里的深意,依晋王明岑今日的所作所为,皇帝病重,太子被毒,京城军政大权皆已落入他手,最后一步,便是逼宫!

只要拿到禅位诏书,明岑便可光明正大登上帝位,无人可以反对。而今时今日帮助他逼宫的一众党派自然也会成为他的心腹,荣华富贵,位极人臣。

这些乃是人之常情,封老太爷可以理解,可叫他寒心的是,封敬山为了权位,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可以置若罔闻,一心一意只知争权夺利。封敬坤被囚,显然是晋王要挟他们封家的手段,封敬山不仅不在意,甚至早已将封敬坤踢出他们的权力之外,并且成为他掌权之路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