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女场长(340)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郑小红有些怀疑,她家老张真有那能力?还有个谢阳和陆长安呢。

杨君苏道:“郑姐,这话你自己知道就行,不要往外说。”

“嗯嗯,你放心,我不会往外说的。”

郑小红在杨家呆了半小时就离开了。她回去就把今天的谈话告诉了张书记,张书记立即划出重点:下一任总场书记的人选。

然后他很快就自己给出了答案:为什么不能是我?我把四分场管得这么好。谢阳是不错,人家年轻有为,但他有资历有成绩。至于其他人,不是他不谦虚,是那些人都太垃圾。

他的目标是总场书记的位置,至于总场长是谁,他也无所谓了,是杨君苏也行,不是她更好。

张书记去打听了一圈消息,发现杨君苏的话十有八、九是真的。他的眼睛盯在了这根红萝卜上,连对杨君苏的不满都忽略了。

工作上的事安排妥当,家里安顿好。

杨君苏和温明知在二月底就出发去省城。

他们两人是在早上悄悄离开的,就怕两个孩子起来了,抱着两人哭着不肯放行,那场面太难受了。

温阳秋还好些,于凤华忍不住眼圈泛红,声音哽咽:“君苏,明知,你们两个不用担心家里,好好念书,好好照顾身体,有空记得往家里写信。”

温明知也是眼圈湿润,不住地点头:“嗯嗯。”

杨君苏道:“爸妈,这几年辛苦你们了。你们的好我会一直记在心里,以后我一定会像亲闺女一样孝顺你们。”

于凤华强颜笑道:“咱们一家人说这么见外的话干什么,你现在就比我的亲闺女孝顺我,静宜那个二百五哪有你贴心知冷知热。”

杨君苏一开口,就不自觉地把伤感的气氛冲淡了。

四人提着四个大包行李,一边说着话一边往车站走去。

等到了车站,就发现杨家一大家子都来了。

杨君苏道:“这一大早的,怎么都来了?”

杨大宝打了大大的哈欠:“爷爷说你是咱们杨家最有出息的人,必须都来送你。”

杨利民和叶香云挤上前嘱咐叮咛杨君苏:“你好好读书,不用担心家里。”

杨富贵清清嗓子简单说了两句:“君君,你是好样的。以后杨家的崛起就靠你们了。”

叶老太则是嘱咐杨婷婷:“你在外面都好好念书,谁敢欺负你,别忍着,要像你姐一样厉害。”

杨婷婷笑着点头答应。

8点整,长途客车缓缓驶过来,停靠在路边。

杨君苏和温明知杨婷婷冲大家挥手告别,三人提着行李上车。杨春的学校在市里,可以晚两天去报到。

其他旅客也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车,杨家人和于凤华仍站在原地,眼巴巴地望着车里。等到汽车驶出车站,他们才不舍地回去。

温明知望着窗外熟悉的一切渐渐远就去,想着父母和家中幼小的孩子,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又怕别人看到笑话,赶紧低头掩饰。

杨君苏把自己的围巾给温明知围着,用手轻轻拍着他的背部,安慰道:“没关系的,想哭就哭吧。”

温明知擦擦眼泪,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太脆弱了。”

杨君苏握着他的手,轻声说:“是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我是已经脆弱过了。”

数年的打拼生涯,让杨君苏的抗挫能力提高了,泪点也变高了,她连崩溃都是不动声色。

温明知想起杨君苏的成长环境,不由得心疼起来。他用围巾遮掩着,悄悄地握着她的手以示安慰,两人无言地看着窗外。

到了市里火车站,杨君苏留下看行李,温明知先把杨婷婷送上火车,再回来跟杨君苏汇合。

十个小时后,火车哐当到省城火车站。两人拖着行李,一出车站,就听见温北伐高声喊道:“明知,君苏,我们在这儿!”

温北伐向他们挥着手,他的旁边站着一个气质温婉的中年妇女,那应该是大伯母王秋容。

王秋容面带笑容地迎上来,温明知赶紧拉着杨君苏介绍道:“君苏,这就是大伯母。大伯母,她就是你的侄媳妇君苏。”

王秋空笑着打量了一眼杨君苏,她早就看过照片,照片毕竟是静态的。照不出她身上的鲜活和气派。

王秋容笑道:“我们明知真有福气,娶到你这么好的媳妇。你大伯经常夸你,我早盼着见你一面了。要不是工作太忙家里事又太多,我早回农场去看看你们一家了。”

杨君苏笑着说:“咱们这不是见面了吗?以后交通发达了,大家见面就更容易了。今天辛苦您和爷爷了。”

“不辛苦,应该的。”

杨君苏跟王秋容说话,温明知正跟温北伐汇报家里的情况:“爸妈都挺好的,两个孩子早就会说话了,念初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说话都是整句整暗的。大家都夸她随君苏。于飞性子比较文静,有点像我。等他们再大些,我带他俩来让爷爷看看。”

温北伐遗憾地说道:“我的身体好多了,去年我想回去,你大伯非不让。”

温明知忙说:“大伯的顾虑是对的,身体最要紧。”

出了火车站,王秋容叫了一辆板车拉行李,他们走到公交车站,坐了五站地到达大伯家。

大伯温晋春出差去了,他们家是三室一厅,房子算是挺宽敞了。

王秋容早把客房收拾好了,帮着两人把行李搬进屋,说道:“你大伯一个星期后回来,临走时再三嘱咐我,让好好招待你们。你们别客气,就当是在自己家。”

温明知笑道:“大伯母,我们不会客气的。”

两人在大伯家歇息一晚,第二天上午九点,他们去山河大学报到。

山河大学的建筑群古色古香,校内古木森森,校园中间有一个湖泊,湖边有个山包。

温明知兴致勃勃地打量着校园内的一切,整个人神采飞扬:“苏苏,这里风景真好,有山有水。”

杨君苏所在的政治系一共58人,女生只有18个。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30。

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出身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校机会。

大家新鲜几日,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后,就开始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学习。杨君苏和温明知被大家这种学习热情所感染,比以前更努力了。

杨君苏性格开朗,组织能力强,上大学前已经是场长,被同学推选为班长。

杨君苏欣然接受,大学四年,她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积极积攒人脉,这些同学以后可都是社会的栋梁。

大家初来乍到,虽然心中渴望友谊,但主动出击的人少,大部分人都是心思活络,风格保守。

杨君苏的性格开朗,再加上她是班长,两星期后,她就跟全班同学混熟了,一个月后,跟其他系的同学也混熟了。到第二个月时,杨君苏不但收获了友谊,还收到了三封措辞委婉、感情热烈的情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