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隔江望断明月台(194)+番外

作者:吾本朽木 阅读记录

——节选自《搜狗百科·庙号》原文

→_→→_→→_→→_→→_→→_→

本文设定:

大梁皇帝排序:

□□【太平】

太宗【景安】

宪宗文帝

世祖武帝

仁宗明帝【景仁】

武帝是旁支入主,没过继这一桩,直接以堂侄儿的身份即位,且力挽狂澜的功绩太大,配得上“世祖武皇帝”。

至于前文写的“魏中宗”,是把他儿子孝昭打天下的功绩算在中宗身上,勉强中兴;

“魏世宗”孙子继承亲爷爷的皇位,本来该按一统天下的功绩是“武宗”,但是后来一想魏武特指龟虽寿,所以就瞎写了一个好听的,当时没查资料没想太多。

给我们小阿颀陛下赔罪!

第128章 镇国长公主

而后御史中丞卓群站出来道:“臣附议。”

胖胖的礼部尚书唐之元也道:“平阳侯心怀大义,可见先帝眼光独到。”

此言一出,大部分人也纷纷附议,其余少部分人见简、黎两位相公不占上风,也跟着附议。

圣上点了头,此事就算定下了,回头由中书省拟诏,确认无误后用玺颁布下发即可。

第二件事,圣上想立皇长子萧璟为太子。

这个……

别说众臣,就是邹相公都有些吃惊了。

想当初武帝时代历经三王夺嫡、河工案,直到在位的最后一年才定下储君人选;先帝即位后也拿周王当磨刀石,磨了当今十几年才立为太子。

如今这位,登基大典都还没举行呢,这就想立太子了?

那想必是对皇长子满意至极,根本不想考虑其余儿子。

话说今上皇子也不多啊,原配嫡妻生的皇长子萧璟,婕妤王氏生的三皇子才刚开始念书,继室皇后杜氏生的四皇子还不满周岁……

日!

皇后杜氏!

圣上总不会防着杜皇后身后的安乐侯府吧?

众臣觉得自己真相了。

除了个别和安乐侯府有交情的,其余众臣倒没什么反应,主要可能还是被惊着了。

好在圣上只是提了一嘴,让臣子们心里有数就行,并没想当场通过。

至于第三件事,刘太保一说出口,江冲就变了脸色——

圣上要给长公主追封尊号!

按照礼制,皇帝的女儿封号“公主”,姊妹封“长公主”,姑母封“大长公主”。

圣上即位,只需要在长公主的封号和谥号中加一个“大”字即可。

可如今,圣上要给大长公主追加“镇国”尊号。

江冲曾听韩博说过,在那个洪先生没有被占星台重生、长公主未曾葬身火海的世界,长公主以镇国公主的身份代天子摄政十年。

也就是所谓的“女主江山”。

而今长公主都逝世十三年了,还镇什么国!

好在邹相公和几位重臣也不同意,纷纷开口劝说圣上。

江冲见有大佬们稳住局面,也就没有开口。

谁知圣上得不到支持,还将目光投注于江冲身上,企图从江冲脸上看到一点赞同。

江冲只好硬着头皮道:“臣以为邹相公言之有理,大长公主功过是非早已在十年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今当务之急是陛下的登基大典,届时四方来使汇聚京都,礼部责任重大。”

虽然江冲拿礼部顶上去,唐之元还是很感谢他,不说加封“镇国”的政治意义,就说加封的礼制就是一项大工程。

而眼下,登基大典、四方来使、皇后册封、皇太子册封……呃,这个还不一定,还有宫妃册封、功臣封赏,以及适当的恩荫赦免,这哪一项不是大工程?哪一项不需要礼部出力?

要是江冲能替礼部多免几项,哪怕他指着唐之元鼻子骂,老唐都会感激他。

接下来唐之元就着江冲递来的台阶,顺水推舟地禀报起了登基大典的细节。

圣上无法,只得按下不提,却在小朝会结束后单独将江冲留下。

“眼下朝堂未定,桩桩件件都需要礼部操劳,实在不必再在小事上过多关注。”江冲说得冠冕堂皇。

圣上:“你觉得这是小事?”

这事在江冲心里一点也不算小,他是打死也不会同意的。

话音一转道:“况且大长公主喜静,若是加尊号,势必要增改公主陵寝以合礼制,岂非让大长公主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尊号还没加,江冲就已经将“大长公主”这个词喊顺口了。

不过这个理由倒是让圣上迟疑。

于是江冲一个头重重磕下去,“求陛下成全。”

“你……”那声音听得圣上都觉得疼,本想说“你是不是听到过些什么”,但是在看到江冲那一脸的坚定之色,又问不出口,只好胡乱搪塞道:“此乃国事,大长公主会体谅的。”

江冲无法,只得问道:“敢问陛下,大长公主有何功绩足以‘镇国’?”

这话其实就是“不配”的另一种说法。

这下轮到圣上变脸了,“江仲卿,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江冲不动如山:“臣只是把将来别人会问臣的问题提前拿来问圣上而已,若臣能答得上来,定不会阻拦。”

圣上沉默了。

并非长公主没立下过功劳,而是长公主的功绩早已融入皇帝的宝座,其中有许多东西说不清,也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就比如武帝即位之前,公主入京为武帝拉拢八大家势力,这是能写在圣旨上的吗?

再比如,武帝即位之初,公主执掌执刑司,暗中清洗朝堂,这是能拿到明面说的吗?

虽说长公主还有肃清吏治之功,但那不是长公主一个人的功劳,单凭这点也不够追封个“镇国”。

江冲是打定了主意要让圣上打消这个念头,所以态度坚决,绝非假意推脱,说的话也句句直刺圣上内心。

最终圣上不得不让步:“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那个去给丁相公传旨的特使,你有建议的人选吗?”

传旨一般是礼部的事,轮不到江冲瞎指手画脚,可如今礼部忙啊!忙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哪还能腾出人手去宣旨。

圣上既然这么说了,也是有让江冲出马的意思,毕竟丁相公入朝不是来当花瓶摆设,是来执政的,江冲如果能先一步和这位未来宰相搞好关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江冲想了想,丁相公家乡就在韩博老家苏南隔壁县,而且韩博他去年监军的时候不是礼部员外郎么,差不多够了。

圣上听完皱眉道:“你脑子里一天就不能想些风花雪月以外的正事吗?”

江冲道:“臣这就是正事,臣真心仰慕丁相公,若非如此,也不会当着邹相公和部长们的面附议此事。臣只是自觉粗鄙,恐在丁相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若有韩明辉在旁提点,臣心里踏实许多。”

圣上:“……”

江冲本以为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但圣上又转手给他丢了个雷:“你义妹如今怀着身子,平日无聊,有空让你妹妹多进宫走动,陪她说说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