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望断明月台(267)+番外
这位王监军不是头回请命,先前胡一刀带着卫太子攻打边境三城时,王监军就曾提出要给老胡压阵,只不过江冲态度坚决,派人拦下了而已。
数不清的粮草即将进入自己腰包,江冲这会儿心情好,也就没张口开怼,只漠然道:“老胡从军十多年,稳重得很,不需要有人压阵。”
王监军刚从地方调回圣都,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就被派来东倭战场,对江冲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他发起疯来连圣上都摁不住,当他还是很多年前传言中清隽风流的世家公子,仗着自己年纪大、资历老,竟还敢开口教训江冲:“此乃朝廷体制祖宗规矩,江驸马都未曾违反,平阳侯难道连规矩也不懂?”
江冲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和和气气道:“我爹是我爹,我是我……王监军若实在想去,那便去吧。”
王监军未料他这般识趣,正要对他这识趣的做法予以肯定,却听江冲转头吩咐帅帐一角处理文书的江文泰:“给王监军报个轻敌冒进,为流矢所伤不治身亡。”
王监军:“你!”
“你什么你!”江冲露出了獠牙,“别忘了这是在东倭的土地上,卫太子尚且不敢随意走动。帅帐之外尽是乱兵,王监军尽管去,来日班师回朝我定然不会忘了把你的骨灰一并带回去。”
甘离简直没眼看,自打先帝驾崩,连今上都管不住的人,一个小小监军居然敢跟他叫板,勇气可嘉。
感叹完又立即反应过来,自己也是小小监军……
唉!
惆怅。
五月十五,白马城守将出城献降。
城破之后,江冲命曹兑镇守白马城,下令大军开跋,将战线向东推进,于五月二十七抵达江原城西的河谷地带扎营。
六月初一,梁军正式向江原城发起进攻。
江原易守难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谁都知道这一战不比先前,人人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
而身为主帅的江冲,更是日日离开大营前往前线督战。
然而战况胶着,交战数日仍不见敌方露出破绽,眼见形势于梁军不利,江冲正在考量是继续增兵,还是放弃江原,调转方向越过旷野去取平都,后方却突然传来消息:白马城守将降而复叛,并大肆宣扬太子卫嵇早已身故并不在梁军之中。
城中梁军与原来的东倭军民势同水火,江冲恐曹兑莽撞,无法料理此等局面,导致粮草短缺,意图派关宏带兵返回白马城。
可江原尚未拿下,此时若后方再打起来,便是腹背受敌。
更加让形势雪上加霜的是:东桓太子见梁军在江原受阻,便派使者给江冲送信,信中强烈要求出兵助宗主国一臂之力。
江冲收到信的时候,东桓的五万大军已然陈兵倭桓边境。
营中将军们义愤填膺,痛斥东桓趁火打劫,野心昭然若揭,又为是否继续攻打江原城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若非江冲及时喝止,胡一刀和陈跃只怕是要打起来。
江冲的焦头烂额全被卫嵇看在眼里,后者主动请缨回白马城调停矛盾。
江冲感动得落泪,遂派遣陈德昱护送卫嵇西行,又握着陈德昱的手叮嘱他千万保护好卫太子,不能让太子少一根汗毛。
卫嵇一行前脚刚离开大营,将军们立刻安静下来,吵架的自觉找水喝,打架的勾肩搭背相视一笑。
江冲抹了把脸,吩咐亲兵:“去告诉那使者,就说本帅素来仰慕东桓风光,正愁不认识路,东桓竟派五万大军夹道欢迎,如此盛情,本帅怎好推却,让他们尽管来,等料理完卫国之事,本帅必定不辞风雨,率麾下将士们前往东桓做客。”
亲兵嘿嘿一笑,跑去传达大帅意思。
卫嵇离开大营两个时辰后,江冲下令:全力攻城。
一身大帅亲兵装扮的宁王世子萧绮在帐中全程旁观了江冲这一番造作,等江冲不忙了,蹭到江冲身边小声道:“叔,白马城反叛是假的吧?江原城应该也没那么难打吧?你跟小陈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其实江冲也没说什么,就是让陈德昱拖住卫嵇,在白马城待够十天而已。
江冲看了他一眼:“知道的太多当心被灭口。”
萧绮如何能怕:“把你的宝刀借我玩两天,我就彻底忘了这件事。”
江冲:“滚。”
次日清晨,江原城头换上了梁军的大旗。
从这儿开始,江冲便将“速战速决”四字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派出三路人马作战,短短数日捷报频传。
等到战线推进到平都城下时,一众监军方才反应过来:“这就结束了?说好的易守难攻战况胶着呢?怎么感觉一觉睡醒战局已定?”
江冲笑而不语。
--------------------
作者有话要说:
东倭副本没啥难度,就是拖家带口故地重游,让孩子们蹭蹭经验长长见识看看风景发点小财,闭着眼睛都能打过去。
前世开荒难点在于冰天雪地和向导带错路,这次江冲用超长的备战期避开了寒冬腊月,换了行军路线。
第174章
梁军围城的第二日,卫智派心腹和嫡长子卫海出城表示愿意投降。
帅帐中,江冲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俩人,一副尚未尽兴的神情。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那样,江冲不愿受降,表示想给叛臣一个教训,但在吴王和其余副监军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勉强点头同意接受卫氏献降。
卫海留在手里做人质,心腹则返回平都告诉安国君这个“好消息”。
在离开军营的路上,心腹见护送他的是个娃娃脸的小将军,于是趁机套话,别的没套出来,倒是意外得知太子卫嵇目前不在大营,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
路章送完人回到帅帐,一脸无辜:“他问我太子安好,我说好多天没看见他,你要是想他,我可以派人帮你送信。”
将军们都笑了。
再说安平君卫智在得知梁军主帅接受投降之后并没有多高兴,多年经营毁于一旦,任谁都高兴不起来。
而且依照梁国皇帝圣旨中的意思,他全家的下半辈子恐怕都要在梁国度过。
但毕竟是多年浸淫权术的老狐狸,很快就从卫嵇不在梁军主帅身边这件事中敏锐地嗅出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在进攻平都这样重要的时刻,卫嵇却不在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要么是卫嵇自己犯蠢没跟来,要么是梁军主帅不希望卫嵇跟来。
若是前者,卫智只怕还要费一番功夫去讨好梁军主帅;可若是后者,卫智觉得自己大概能算得上梁人诗里说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大侄子跟梁国主帅的关系好像不怎么样嘛。
听说那位主帅喜好男色,这太好办了,平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各色美人,男的女的都有。
所以说,只要肯下血本,讨得梁军主帅欢心,只要梁军主帅睁只眼闭只眼,他就能保留自己的实力,将来再想法子把儿孙送回国。
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