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回城知青后(375)
“贷款。”章银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贷款?”孙昊反问。
做为一个从来不向别人,也不向银行借钱的人来说,贷款这个词对他来说有些陌生。
可是再怎么陌生,孙昊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可是贷款的话,得还利息。”孙昊皱着眉头问着,“而且,万一还不起怎么办?”
“现在利息很低,那么一点利息跟我们现在赚到的钱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而且,不会还不上的。”
“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只有不够卖,没有卖不了的情况。”
“再者,要是真的还不上的话,我还有电器那一边的分红。到时要是真的还不上,我兜底。”
他敢这么说,当然是有底气的,又不是胡乱说。
要是真的还不上,他拿李展那一边的分红抵。
孙昊不知道李展给章银每年的分红有多少,不过看电器这么红火,自然是知道这分红肯定是少不了的。
他咬了咬牙,点头,说:“那就买吧。”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都是发颤的。
比他上手术台给病人做手术还要紧张,一点也没有他做为医生的稳重的样子。
欠银行的钱,而且还有可能是很大一笔钱,这搁谁的身上,谁心里都会发颤。
“放心。”章银简单地安抚着,“你不会亏本的。再怎么样,都不会亏本的。 ”
不把地买下来,而是直接租,这样才会亏本。
孙昊点头,事已经到现在,他只能相信章银了。
随后,章银在忙着扩建工厂的事情,而胡采薇则是跟着孙允会他们一起调整这个润肤霜的效果。
几天后,弱化版和强化版的润肤箱被研发出来,章银重新调整了分红比例,再跟孙昊重新签订合同。
孙允会和孙昊两个没有在鹏城没有逗留太久,等事情搞定之后就回去了。
而胡采薇则是继续自己的研发工作,将研发好的润肤霜再经过提纯,看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章银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他正在找村干部寻问他看中的地皮是谁的。
这一条村叫羊岭村,村子挺大,一百来户人家,全是姓杨,村支书叫杨敦,五十多岁,黑瘦黑瘦的,看着很是精干。
章银的工厂自从开厂之后,青菜全是从这一条村里购买的,村里杀猪的时候,他也是买猪肉大户。
不仅如此,村里有什么大事,比如修路什么的,村支书上门来问的话,他也会赞助一些钱。
所以他和杨敦两人比较熟。
章银提出购买地皮的事情,杨敦一听,很是惊讶,问着:“你工厂现在的用地不是很大吗?怎么还要购买地皮?”
“是挺大的。但是我想扩建生产线。”章银说着,“我一旦扩建生产线,这地皮就不够用了。除此之外,我还想再扩建这个实验室。现在这个实验室有点小。”
章银建工厂的地还是从他手上购买的,虽然他当时是跟李展谈卖地的事情,但是这地却是章银出钱购买的,也是写章银的名字的。
这地有多宽他是知道的,章银工厂建成的时候,他还去参观过章银的工厂,也见识到里面的实验室有多大。
这么大的实验室,都够他一家十口人住了,就这,章银竟然还觉得这实验室小?
哪里小了?
不过,杨敦没有多嘴问。
他只是点点头,说着:“你说说看,你看中了哪一些地。到时我在村里开个会,看地皮的主人愿意卖吗?”
“去年分田分地到户,买地就不像之前那么方便了。要是你们想购买的是集体用地,那还好说。要是个人的话,得跟户主商量。”
章银之前购买的地是集体所有,也是荒地,没有什么肥,所以才会顺利卖出去。
现在章银看中的这几块地,除了一块水田之外,还有几块肥力很不错的坡地。
大家都是地里刨食的,并且他们分到地还没有多久,要是现在卖掉的话,估计不会有什么人愿意卖。
农村人,就是靠地养活的,不到逼不得已,谁会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皮?
再加上章银的工厂和附近的工厂过来买菜的原因,村民的收入较之前有所上升,多种一些菜,多养一些鸡鸭和猪,也能赚不少钱,还没有到卖地的地步。
杨敦心里闪过这些想法,他轻叹一声,说:“他们可能不会愿意卖。如果是荒地,那还好说,但是是水田,他们很有可能不会卖掉。”
章银沉默。
他也知道很有可能会是这样,毕竟那么好的地,谁会无缘无故卖掉?只是,他实在是太想要那几块地了。
他早就看好了,只不过因为之前没有钱买,所以一直没有下手,去年卖洗发膏和洗发水得了一些钱,所以才会下这个决定。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是事情不可能是一做就成功的,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努力过怎么知道能不能行?
“我先去问问看。”章银想了想,说着,“不行再另外说。要是行的话,就将地皮给买下。”
“到时麻烦支书也帮着说一下。毕竟我这工厂扩建了,到时会多出不少工作岗位。同等条件合适的话,我肯定会优先村里人。”
这是他的一个承诺。
招谁不是招?
反正同样的条件,招村里的人的话,还能给村里增加一些工作岗位,给杨敦送人情。
“再说了,我这工厂发展壮大,对羊岭村也是有益无害的。”
杨敦自然是知道这一点,要不然,他今天也不会在这里给章银领路。
做为村支书,特别是一名老D员,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人过得好。可是只凭他的实力,他无法带着村里人走向富足的道路。
杨敦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之前就将村集体的荒地给卖掉,将卖得的钱拿来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
他没有什么本事,只能倚靠别人来改变羊岭村的命运。
包括章银在内的三个工厂在羊岭村开起来,羊岭村发生的变化是所有人看得见的。
要是章银将工厂扩大,到时不必说,肯定是村里人得到实惠。
“我晓得。”杨敦点点头,轻叹一声,“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劝劝他们的。但是。”
杨敦重重地强调理着:“但是,在农村,这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不到逼不得已,我们是不会卖的。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这地就是他们农民的命根子,村里人怎么可能愿意卖。
村里人不愿意卖,就算他亲自劝说,也没有什么用。
章银点头,说:“我知道的。”
杨敦于是就领着章银到了他看中的那一块水田的主人家。
那一块水田有两亩多,非常大,并且还很方正,很符合章银的审美。
这一块水田是分到了一户叫杨明前的人家里。
杨明前跟杨敦同一辈份,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已经出嫁,其余的均未婚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