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黑科技专利暴富了(168)
后来又流传着另一个版本,说富婆有一块神奇的手表,能分析出原石的品相,她是靠着手表才能点石成玉的,好多人都见过她那块手表,吴老板更是信誓旦旦,经常跟人聊那块五吨重的腰间绿原石。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太过于玄幻了,几乎没人信,后来的人都当故事来听。
但也有异想天开的赌石人,说自己要是也有一块能分析原石品相的手表就好了。
当天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的涂姐突然接到了黛笠的电话,涂姐换上衣服出来酒店外,看到的是一卡车的翡翠原石,每一块的品相都极好。
再不懂玉石的涂姐也知道,这一车值不少钱。
她狠狠地咽了口唾沫:“这就是你今天的战利品?”
她只想说,昨晚黛黛搞的那个什么鉴定仪也太强了吧。
黛笠:“交给你打理。”
涂姐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你让我怎么打理?”
黛笠:“在当地卖了也好,送去拍卖也好,或者是运回国慢慢找人做,随便你怎么处理。”
涂姐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我怎么觉得你在交代事情,你要去哪里。”
黛笠:“我要准备回国。”
涂姐愣了一下才惊愕道:“回去?我们不是刚来吗?”
“我必须回去一趟,这个东西很重要,要尽快送回去。”黛笠把头盖骨化石打开给涂姐看。
涂姐看完后沉默了良久,不自觉的放低了嗓门:“真的假的?”
黛笠:“从碳14的衰变程度来看,这一块肯定是化石,差不多有50万年,信息对得上,具体是不是当年丢的那块,还要等送回去检测。”
不管真假,都兹事体大,涂姐不敢有半分的怠慢。
“行,你先回去收拾东西吧,我给你定今晚的机票。”
打开手机订机票的时候,涂姐无声的叹了口气。
人家休假是吃喝玩乐,黛黛休假是一天暴赚一车的极品翡翠原石,把他们一年的收益都赚回来了。
现在涂姐每天愁的不是怎么为公司盈利,而是账目上的钱太多了,该如何投资运营。
更牛的是黛黛还找到了疑似北京人头盖骨的化石。
涂姐都不敢想象,如果黛黛买到的是当年丢的那块,将会在社会上引起怎样的轰动。
想了想,涂姐又释然的笑了,黛黛干的事哪一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了。
第64章 第六十四项专利
时隔一日, 邬雪霖又来了机场,给他老板接机,时间还是半夜凌晨一点。
“我想过你会提前回来,没想到才过一天你就回来了。”他是觉得以黛笠的性格, 不可能塌塌心心玩那么长的时间, 肯定会提前回来,可只玩了一天, 属实让他没想到。
“留你一个人在公司不放心, 怕你趁机把公司给我搬空了。”
邬雪霖在埋头帮她搬行李, 闻言看过来, 见她单手抱着臂正在给人发信息, 面色一本正经。
“老板你真看得起我,你公司是我能搬得走的吗,缺了你的空壳公司还有多大的价值?”
黛笠把手机一收,不满意地拧起眉:“你怎么回事,连这点自信都没有。”
她思考的方式跟常人不一样, 比起忠诚度, 她更在意的能力与自信。
她招的副手怎么可以连另起炉灶的自信都没有。
邬雪霖抬起了黛笠那好几十斤重的行李箱,脸上虽然没有太大的表情变化,可从他绷紧的手臂肌肉来看,这个箱子一点都不轻。
黛笠提醒说:“你动作轻点, 里面有很贵重的东西。”
听到她的吩咐,邬雪霖轻放在后备箱。
他回过身来说道:“饭碗比自信更重要。”
黛笠:“你就没想过要自己单干吗?”
“以前想过,想自己做一家很厉害的科技公司,做到全球tp。”邬雪霖耸了下肩,后面的话不言而喻。
黛笠比他厉害多了,他可没能力跟她比。
“现在我要想达成自己的tp计划必须要借老板你的光, 反正你别想开我,我没那么容易走人的。”
他这衷心表的好,既坦白交代了自己的野心,还顺道奉承了黛笠。
不知道是他马屁拍的好,还是回答的机智,黛笠轻笑了下:“好好干活,没谁要开你。”
邬雪霖得到了满意答复,心情愉悦地去搬另一个行李,随口道:“老板你临时回来是因为有什么重要的工作吗?”
此时同一个停车场里,有两个人疲惫的四处张望。
黛笠也看到了他们,叫住了搬行李的邬雪霖,让他往那边看。
“重要的事来了。”
连夜赶来机场的这俩人,正是国家文物研究所的专家。
他们在傍晚时分接到了黛笠的电话,电话里黛笠没有保证说是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只告诉他们疑似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接电话的办事员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公事公办的告诉她,可以送到研究所来鉴定。
黛笠也不急着证明什么,想着回去再说吧。
后来是关弘厚通过自己的人脉,找到了文物研究所的副主任。
关弘厚主要是小黛老师没有人脉,文物研究所不会把她的话当真,在态度上怠慢了她。
因为是熟人的关系,副主任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关弘厚。
客套的寒暄之后,关弘厚一口气发过去好几张照片。
副主任以为他要自己远程帮他鉴定,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他最怕外行人拿一张照片让他做鉴定,文物考古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不是随便一两张照片就能下判断的。
更何况关弘厚拿来的还不是普通的古董,是一眼辨真假的文物化石。
但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在市场上淘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真品还在不在世都是个问题。
他委婉的告诉关弘厚,是现代工艺品,让他自己收藏。
关弘厚最会看人脸色了,感觉对方不相信他后,知道浪费口舌也没有用,道了个谢就匆匆结束了话题。
应付完关弘厚之后,副主任松了口气,之前他还担心关弘厚蛮不讲理。
忙完了手上的工作,副主任闲来无事又点开图片研究了起来。
因为这件工艺品做的很好,看起来比博物馆里的复制品看起来还真。
他把图片转发到了研究所的工作群里,调侃的说:“你们看外面的工艺技术,比咱们专业考古的人仿的还真。”
这张照片引起了所里全员的围观,大家围绕着仿制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基本讨论的都是生产方用的什么工艺,是在哪里生产的。
群里有个小年轻突然开玩笑的来了一句:“仿的这么真,难不成是真的?”
这句玩笑话自然引起了群里同事的反驳,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可能是真的。
副主任:“大家看看热闹就是了,你们都是考古从业者,玩笑话也不能随便说,不然人家要质疑我们的专业性。”
小年轻连忙在群里道歉,说自己以后一定谨言慎行,不会再乱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