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爱妃太能卷了(187)+番外
燕赤的规矩,皇子伴读不必和太监一样自称奴才。
对着这么一个乖小孩,连姜娴也不忍苛责于他了。
「你我本就是亲姐弟,叫一声姐姐怎么了?我回头跟皇上说一声,特许你喊我姐姐便是。」她看出来姜彦川对姐姐这称呼情有独钟,便纵了他这么叫。
其他同样出自官家宗室的伴读将这幕看在眼内,立刻明白淑妃娘娘和家里关系很好,之前传出来她被后娘苛待,不喜同父异母幼弟的传闻不攻自破。
一旁的谢昭闻言却
眉头紧蹙。
姜娴问他怎么了,他道:「儿子和彦川也投缘得很,可若是以关系互称,儿子岂不是要叫他一声舅舅?」虽然亲属关系如此,但平白无故低了一辈,好气哦!
「你们以名字相称便是。」
皇权高于一切,哪怕爹娘来了也要给女儿和外孙下跪行礼,在公开场合上,这点礼仪是不能乱的。经姜娴一番点拨后,谢昭恍然大悟,眉头也舒展开来:「彦川我跟你说,我宫里的牧姑姑的厨艺特别好,你尝一下就知道了,比膳房的点心高明多倍。」
姜娴身侧的枕秋递上精美食盒。
这食盒是姜娴画了图纸,命造办处的人定制打造的,里面内有乾坤。
她把食盒交给儿子后,便不作久留,留出时间让他和自己的伴读相处——和娘亲再亲,有家长在旁都不免感觉束手束脚。
果然,淑妃娘娘一走,其余的三个伴读才敢围上来。
他们真羡慕姜彦川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在,连淑妃娘娘都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点心,怕是以后代主子受委屈吃苦的差事都只有他们三个受过了。
「让我看看母妃给我带了什么好吃的……」
谢昭打开食盒,里面分为四层。
两层香气喷鼻的点心,两层由姜娴亲手拟定的试卷,也极为贴心地分别写上「谢昭」和「姜彦川」的名字。
谢昭:「……」
姜彦川:「……」
其余三个伴读突然没那么羡慕有个宠妃姐姐了。
------------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个伴读却见大皇子殿下习以为常的样子,他们交换了眼神后,由胆子最大的那个问:「先生布置的课业已经不少,殿下在休息时间也如此勤勉,不觉辛苦吗?」
「……不少吗?」
谢昭面露茫然:「我觉得很少啊!和母妃以往在宫里教导我的,数量不足一二。」
和母妃布置的作业强度比,简直是在休假。
不过先生教授的内容,倒是和母妃所教的不完全一致,谢昭听得津津有味,那张令其他伴读望而生畏的老脸也显得慈爱起来。
这时,二皇子走了过来。
谢晟他远远看见大哥从淑妃娘娘那拿到精致食盒,又见到食盒里放着纸张,心生好奇,结果走近了发现上面写着的名字是谢昭和彦川,小孩的嘴角登时垮了:「大哥,怎么没我的份儿?」
「你也想要试卷么?我让德慎给你誊抄一份。」
谢晟摇头:「试卷就不必了,我也想要牧姑姑做的点心。」
郭小仪耳提面命叫他不能碰其他宫里的吃食。
谢晟记在心里,但他认为,碧华宫并不属于「其他宫」——他把碧华宫当后宫里的第二个家,在辅导班里吃点心垫垫肚子多正常啊。
谢昭朗笑,认定是二弟害羞了:
「二弟何必跟我客气,来,德慎你给他抄一份去。」
「不是,大哥,我真没客气……」
「二弟再说就见外了。」
别看谢昭对谁都一副清朗佳公子的模样,他热情起来让人难以招架,谢晟就特别不会拒绝他大哥,只能下定决心,在受邀坐下后一定要猛猛炫糕点,连本带利的吃回来。
谢晟很气!
他气自己没事找事,平白招惹了一身卷子。
他好端端的坐在那午睡不香吗?听伴读说说宫外的事儿多好玩,多有滋味啊,偏偏就是抵不住碧华宫点心的诱惑。
「吃糕点前先洗手,」正闲谈间,谢昭瞥见弟弟直接伸手就抓糕点,便赶忙制止他:「徐胜。」
徐胜是他身边的大太监。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徐胜便双手捧着铜盆,另一个宫女就用白绢浸进水里,替二殿下净手。
轮到谢昭时,又得换上新的铜盆。
「你说父皇为我们挑伴读用的到底是什么标准?听母妃说郭家送了不少人进名单里,父皇愣是一个没挑上,好歹给你留了个自家人。」
把其他伴读打发到一边儿去后,谢晟拉着大哥说悄悄话。
他纳闷得很呢。
妄揣圣意是大不敬,但皇帝对后宫妇孺都很宽容,谢晟自从被大哥带着见多了父皇后,也渐渐地不那么怕皇帝了,敢在背后说小话。
谢昭想了想:「该是取用品德好的吧。」
「难道郭家的子弟品德都很差,差得父皇一个也看不上?」
二皇子小小的脑袋充满了大大的疑惑。
郭小仪经常对他说,其他人都靠不住,只有郭家是他未来的靠山,郭家会全力支持他,他也只该信重郭家的人……得知伴读名单里一个姓郭的都没有后,郭小仪心态崩了。
「二弟不必介怀,你看我身边的姜家人,不也只有彦川一个?」
听到这话谢晟停下来,见到旁边的姜彦川朝自己露出微笑,不禁无奈:「你那能一样吗?姜家是只有彦川这个适龄独苗,郭家连着旁支加起来得有十来个了。」
大户人家讲究多子多福,又不是养不起,像姜家这样人丁凋零的才是朝中罕见的事。
「此话当真?」
姜彦川颔首:「堂兄比臣大上许多,再没有旁人了,也是臣的福
气,赶上了给殿下当伴读的福气。」
谢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听见弟弟问:「淑妃娘娘不和你说家里的事吗?」
「说得不多,说起来提到的也是姥姥、姥爷和彦川。」
姜娴有心培养两个同龄孩子的感情,所以在简单观察过彦川没被养歪后,就不时在昭儿面前提到他在宫外的「小舅舅」,使得二人初次的正式见面就充满亲切感。
但,也仅仅是亲切感。
强扭的瓜不甜,姜娴严抓教育,却对昭儿的交友放之任之,不强迫他立刻对小舅舅推心置腹,让他自己拿主意--如果处不来,便当普通伴读一起进学,不必特意深交。
如今谢昭见到传说中的「小舅舅」,目光里也是带着三分审视的,上午的课没看出来他有几斤几两,但起码不惹人反感,说体己话便不避着他。
知子莫若母,姜娴知道自己这儿子对谁都带笑,心中很有自己的主意,并不会轻易受人影响,她说太多反而不好。
「也难怪,家中的事情乏善可陈,往宫中传递书信也着实不易,有时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作为姜家独子,彦川出生得很是时候,在宫中得宠的姐姐不吝于对娘家施以援手,他没少过吃穿,启蒙先生和书本一应俱全,爹娘对他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学习要勤勉,二是心思主意要正。在清正家风的培养之下,他小小年纪就养出了竹子般清刚正直,又不失谦逊柔和的气质:「娘娘虽然说得不多,但经常赐下赏赐,对爹娘顾念周全,对臣更多有招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