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51)

作者:楚潆 阅读记录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礼节选皇后。”

说白了就一句话——朕看上你女儿了,立马洗干净了给朕送过来。

古代婚礼中,有个比较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奠雁,这种仪式在如今估计很难再见到了。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当然,一定要是活雁,办完事后还要放生的,而不是杀了煮来下酒,不然不吉利。堂堂皇家自然是能搞到雁的,如果是平常百姓家,拿只鹅来代替也就凑和着对付了。许多人会问——为啥不来对鸳鸯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原因:那玩意儿最不忠一了。

制文是有固定规格的,长一尺二寸,宽四寸,厚八分,皇后娘家的家答版也必须一样。

------------

第397章 拨开迷雾(2)

时空交错旳乱流,在洛泱的脑海里扩散。

电光石火之间,她想到了一个关于先后顺序的问题。

历史上李休复曾做过太子,只不过很快就因没有记载的原因夭折了,这才有了立李永做太子。

可现在敬宗皇帝的长子李休复还活着,也不知是不是提前退场的那些人,变相导致了这结果。

李奏对她说过,圣上之所以表态要还位于长兄儿子, 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他们的皇祖母郭氏。

当年宦官内乱、皇帝驾崩,太皇太后郭氏一道懿旨,最终确定让二皇子兄终弟及登上皇位,是为当今圣上。

那是因为先圣的儿子们都过于年幼。

而在她心目中,长孙李湛一脉才是大唐正统。

圣上的病不好不死的拖着,是对王守澄控制圣上利好,而对太皇太后册立重长孙李休复为太子,同样利好。

太医令不愿参与害圣上一事,又不得不屈服于太皇太后,他想抽身离开,立刻被人推翻马车警告,这就说得通了。

而太皇太后之所以现在动手,并不是李休复准备好了,而是有人赶着立李永。

洛泱兄妹面面相觑。

“这也能被你想到......还真是有这种可能。若是如此,今日阿夔发现望月姑姑乔装入大明宫,很有可能就是带着懿旨去逼圣上下诏。”

现已是夜晚,若圣上真下了传位诏书,此时也应到了太皇太后手中。

一边是王德妃联合王守澄保自己儿子,一边是捍卫正统的太皇太后。

“王守澄不会坐以待毙,这几天只怕随时会有人翻起大浪......不对, 阿兄, 这个局里面还少了个重要的人。”

“你是说史墨白?他这段时间灰头土脸的......”

洛泱连连摇头:“阿兄, 那是假象,四代皇商不可能因为这点挫折就倒下,但他趁机藏起来了。一定要看住李蕊,我怕史墨白要趁这个机会生事。”

“好,这事交给我,你安心回去睡吧,就要三更天了。”

兄妹俩各自回房,洛泱在回后院的路上,被风一吹,人更清醒了。

正走着,她看见游廊下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个人,走近一看,不禁惊异道:“春花姐姐?你怎么还没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