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56)

作者:楚潆 阅读记录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

------------

第401章 神策军到手

齐王天不亮就赶到了京城外,部分凤翔军旳人换成了玄冰卫。

苏家送去的信里,不但说了要提防阿奴,还把立太子的事说了,元枫猜测,太皇太后已经拿到了圣旨。

虽然他们没猜对,但太皇太后怕夜长梦多, 干脆到早朝大殿上亲宣懿旨,和王守澄来了个直接对抗。

齐王进宫交差,正好赶上看见兴庆宫的金吾卫冲进大殿,他转身就去了太和殿。

飞龙使宁重光一问缘由,立刻领着齐王进殿,圣上正闭着眼睛半靠在坐榻上,听宫女弹着琵琶唱家乡小调, 听见齐王的声音,还以为是在梦里。

“启禀圣上,大殿上打起来了,皇祖母在大殿里,你快过去看看。”

圣上吓得跳起来:“谁和谁打起来?”

“神策军和太皇太后的金吾卫。”

“那朕不能去,刀剑无眼,朕要、朕要到去躲躲......六郎你去传朕口谕,犯上作乱者,一律打入内侍狱!”

李奏一把拉住皇兄的手臂:“宫里到处都是王守澄的人,您往哪儿躲?宫外有两百凤翔军,是他们将臣弟一路护送回宫,正在等赏赐方才返回。

他们不是王守澄的人,不如让他们进宫来一同保护圣上。”

宁重光也道:“不错,藩镇兵没有那么惧怕王守澄,刚才齐王还未来报信,末将就看见韩将军急急忙忙往禁苑金吾卫军营跑,不知是去调兵还是......”

“陛下!陛下!让我进去,臣柳青有急事面见陛下!”殿外一阵喧哗,左神策军监军柳青连滚带爬的上了太和殿台阶, 在外面嚷嚷。

圣上以为王守澄打进来了, 吓得要往内殿跑。

宁重光大步出去一探究竟,很快,他带着柳青一人进来,柳青见到圣上便行礼叫道:

“启禀陛下,王守澄要反,他勾结王德妃,要将鲁王立为太子,说您缠绵病榻,已经不中用了!”

圣上急火攻心,又剧烈的咳起来,他将捂在嘴边的手心摊开,竟然咳出了一口血痰,他当即崩溃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