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顾芳华(395)

作者:琴瑟花 阅读记录

“回太后娘娘,这奴才就不知道了。威远侯求朝廷派兵,还有粮草支援,皇上和众臣还在养心殿商议。”

钟太后徐徐坐下,摆摆手道:“好了,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

等报信的小太监退下,方嬷嬷着急道:“既然山海关要开战,还那么凶险,那威远侯该把郡主送回来啊。”

“绣春,你还不了解明珠?出了这样的大事,她是不会走的。”

钟太后心里快速盘算,看来女真和蒙古,果然今年接连受灾,才会走投无路,选择寒冬时节开战。

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能征善战。即便山海关易守难攻,天气因素又不好,可胜了山海关几倍的兵力,强攻之下胜负难料。

如果是她调兵遣将,她会如何安排?

钟太后心里默默回想起與图,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大丰城,兵力也不多。而且万一山海关一破,辽东各城就是一马平川,根本挡不住草原民族的铁蹄。

要能正面抗敌,又兵力充沛的,算来算去,还是京畿大营合适。

十万人轻装上阵,沿线一路各地补给,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支援山海关。万一迟了一步,也能在大丰城扎营,守住最后一道屏障。

可现在,皇帝正是把姜玥压到最低的时候,按姜玥的性格,马上就要谷底反弹,最后一搏。

把京畿大营十万人派出去,就只剩骁骑营和前锋营较量。

钟太后反复权衡,一时不能下决定。

心里暗叹:果真是老了,心软了,要是当年,直接拿下姜玥、张成就是,哪里需要瞻前顾后。

养心殿里,群臣也各抒己见。

有奏请大丰驻军派兵增援的,有奏请京城调军的。还有人质疑威远侯,只是上书女真和蒙古结盟,有可能进攻山海关。也许只是哗众取宠,故意夸大,又不会真的开战的。

洪正帝阴沉着脸,看群臣吵来吵去,突然一拍龙桌,全殿安静下来。

“谢爱卿,你来说。”

谢丞相被钦点,只能硬着头皮奏道:“回皇上,古往今来,边关苦寒。从来没有寒冬开战的先例,臣以为,女真和蒙古即便结盟,也会等明年开春才战。”

“你的意思是,不用理会萧爱卿的话,慢慢调兵遣将是吗?”

洪正帝声音隐隐含怒,谢丞相跪下去不敢说话。

紧接着,洪正帝环顾大殿,点名道:“徐威,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

------------

第三百零五章 朝廷援军

徐威早些年也是一名儒将,深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

行礼道:“回皇上,威远侯不是一个信口开河之人,他一定是有八分把握,才敢向皇上求援。要是真等到兵临城下,再八百里加急求援,什么都晚了,微臣建议马上出兵增援。”

洪正帝这才缓了脸色,先对户部尚书朱正冰,还有吏部尚书范仲前道。

“朱爱卿和范爱卿先去调度安排,后日朕就会出兵十万增援,你们要先一步派人联络各州县,保证大军一路供给。”

“微臣遵旨!”

朱正冰和范仲前领旨先行退下,众臣就知道,洪正帝的意思是要派兵增援。

那圣意已决,就只用讨论抽调那里兵源,谁领兵一事。

有说大丰直接增兵的,有说派骁骑营,或者前锋营的,还有推荐京畿大营的。

至于领兵人选,有推举平国公的,有推举勤国公的,也有推举王将军,或者张将军的。

洪正帝可能也没有拿定主意,等群臣商议一阵后道:“你们先行退下,明日早朝,朕再宣布派谁增援。”

众臣鱼贯而出,一直没有说话的燕容凌迟疑不定,留了下来。

洪正帝抬眼看见,柔和问道:“你想说什么?”

“回父皇,儿臣建议派京畿大营增援山海关,由老勤国公领兵。儿臣也愿一同前往,顺道接五哥和明珠表妹回京。”

说起燕少洵和顾芳华,洪正帝也很是头疼。虽然他对燕少洵不是太疼爱,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

现在山海关形势紧急,他一边希望燕少洵,大战之前马上启程回京,又希望他作为燕氏皇族,应该留在山海关鼓励将士们。

何况,还有太后心尖上的明珠,要是有个闪失,怎么对得起太后,对得起早逝的皇妹?

“好了,你的意思朕知道了。朕要顾全大局,还要考虑一下,你先退下。”

“儿臣告退。”

等燕容凌退下后,洪正帝接过王公公递过来的香茶,喝了几口才道:“去慈宁宫。”

洪正帝来时,钟太后正和方嬷嬷她们说笑着衣饰。

“儿子见过太后,太后您这是做什么?内务府没有送衣裳过来?还需要慈宁宫的宫人亲自动手?”

上一篇: 醉枕东都 下一篇: 火葬场替身不干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