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474)
联想到毛知府的下场,他怕自己也被定西伯视为眼中钉,加上事态严重,生怕哪天捂不住,整个云贵官场都要拉下水,他便做了一个极为莽撞的决定。
——把盖子掀了。
他把这件事情写成奏折,塞给了一位好友。
这位好友官儿也不大,不巧是御史,人秉性耿直,人设是刚直不阿,官途也不太顺利,迟迟没有出色的政绩。
他拿到信,一半真心愤怒,一半觉得机会来了,就把这事给捅到了皇帝跟前。
皇帝大为震怒。
贪污军费也就算了,养寇自重是什么意思?穿龙袍是什么意思?最要紧的是,朝廷规定土司三年上贡一次,你却要他们年年进贡?
怎么,定西伯比皇帝还大?
这是要反啊!
于是,才过正月,皇帝就派人前往贵州,押解定西伯回京审问。
俗话说得好,树倒猢狲散。
定西伯的所作所为,不是没人知道,有隐忍不敢说的,也有看准机会想出头的,还有愤恨不平的。
总而言之,皇帝忽然接到无数弹劾的奏本,罗列出的罪名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简直罄竹难书。
遂命三司审查。
三司就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
这是二月份的事情。
审查公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定西伯有姻亲故旧,难免要为他说好话,这些人的面子卖不卖?皇帝的态度是严查,还是心软了,万一上头想轻轻放过,革职了事,自己却往死里判,那还得了?
最开始,三司的态度必然是暧昧的。
皇帝也有些举棋不定。
西南诸事繁杂,不是随便派去一个勋贵都能治理得服服帖帖。定西伯在云贵经营三代,很多当地的苗人,只服他们一家。
把定西伯杀了事小,谁去接手这个烂摊子呢?
程丹若和谢玄英聊起这事,问他朝中有没有接替的人选。
谢玄英想了很久,说,擅战者有,能定西南者无。
程丹若听见这话,就觉得定西伯估计没事。
之后的发展,似乎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据(靖海侯)说,定西伯在牢中该吃吃,该喝喝,谈笑无所畏惧,还说,西南一日无他,苗人就要拒绝交税,一月无他,就要生乱,三月无他,必反之。
什么叫嚣张?这就叫嚣张。
消息传到皇帝耳中,自然令帝王大为恼怒。
但曹次辅劝说,定西伯虽然跋扈,可平定西南有功,不如将其贬为庶人,令其弟接任爵位,继续震慑西南。
简而言之,就是把定西伯个人的行为,和他们家分开,处置这一支,让另一支继续干活,也算杀鸡儆猴。
据(靖海侯)说,皇帝似有此意。
然而,又一件大事发生了。
三月初,苗人反了。
朝廷命令定西伯的弟弟出兵征讨。对方却不知道是兄弟情深,还是脑子有坑,抑或是被人哄骗了,总之,不仅没有接令,以病重为由,拒绝了朝廷的征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以势压人,要挟朝廷。
此事一出,靖海侯立马写信过来说,定西伯家完蛋了。
老狐狸的判断,无疑极其精准。
定西伯家的态度,激怒了皇帝,也激怒了杨首辅。
三司的审查速度顿时变快,没多久,就将定西伯的罪行查得清清楚楚。
贪墨军饷、僭越蔑上、勾结土酋、拥兵自重……全是杀头的罪。
皇帝最后下令,念在定西伯曾经的功劳,本人绞死,成年男丁斩首,幼童发配东北,女眷没入教坊司。
消息一出,老伯夫人和定西伯夫人投缳自缢,两个儿子被抓,唯有弟弟带人逃入深林,不知所踪。
同时,白山、黑水两大土司叛乱。
西南战事自此开始。
*
西南打仗的时候,程丹若在干什么呢?
她在忙毛衣交接的事。
织造局的太监和尚功局的女官,已经到了大同。
前者得过吩咐,知道皇帝心里对她十分满意,有意优待,今后也得孝敬,当然客客气气,无论说什么,都笑眯眯地说“好”。
后者更不必说,派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司彩”,从前打过交道,更有一种不必多说的亲昵。
程丹若主要是把账本交过去,讲明长宝暖的股权构成,具体的分润,解释一下账上的资金去哪儿了。
但太监道:“程夫人不必费心,这都是小事。”他意味深长地说,“你的忠心陛下知道,今后他们为陛下办差,必定尽心竭力。”
也对,给皇帝办事,谁看账本啊。
程丹若从善如流,随手搁置:“还有一桩私事,算是我的不情之请。”
“程夫人请说。”
“大同是我的家乡,此地苦寒,百姓生计艰难,又多孤寡。今后,工部的织造坊多半是放在太原的,这里的毛衣产业,依旧要依托长宝暖照应。”
他们客气,程丹若更客气,恳切道,“今后,还望公公多照拂我的乡亲。”
直白地翻译一下:不要剥削太狠,给百姓一条活路,不然老娘找你算账。
别看太监是无根之人,发达了的太监,都会风光回老家,也会在族亲里选择子弟过继。
他们一样是宗族乡亲的维护者,十分理解她的心思。
“程夫人放心。”太监道,“有您在,谁也不敢欺辱此地的百姓。”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程丹若又对司彩女官道,“我在此地办了一个毛衣义塾,专门教妇人女子学织毛衣,里头都是妇人,还要司彩多费心。”
尚功局意外被分得毛衣的蛋糕,已经喜出望外,上上下下都待她极其亲切。
闻言,立时答应:“您放心。贵妃娘娘说了,男耕女织,惠化之道,民间学习纺织乃大善之举。”
一面说,她一面瞥了眼袖手的太监。
准确地说是监丞,宦官中正五品的职称,是织染局的大太监之一。
他掸掸衣袖,不以为忤:“梁司彩说得是极。”
程丹若假装没看见他们的眉眼官司,她已经帮女官团体争取到了门票,今后能不能做出一番成绩,还要看她们自己的本事。
毛衣的交接就这样完成了。
谢玄英比她忙一点,要将三年来的账本清点一遍,仓库中的银子、粮食、物资全部核对无误,之后才能与下任知府交接。
不过,这只是些细碎的活计,他一分钱没贪,倒是贴了点,账本不怕查验。
天气略微暖和,程丹若回了次小河村。
原本贫瘠的村庄,因有免费义学,周边人家都乐意嫁女儿过来,才三年,村里便出现了不少小孩子,一个个像矮萝卜似的,到处跑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