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713)
儿子儿媳这般重视自己娘家的亲戚,柳氏自然高兴,欣然道:“既是如此,你们就多费点心,你表妹嫁个好人家,我也对你舅公有了交代。”
谢玄英应下。
柳氏又随口问:“杨太太是什么宴?”
“说是去莲花池游湖。”
莲花池就是积水潭,在皇城西北角,靠近什刹海,因汇诸泉之水而得名,景色秀丽,是夏天玩赏的好去处。
谁想柳氏一听就笑了:“什么时候?不会也是重六吧?”
“母亲也要去?”谢玄英倒是不意外,重六也算是个节日,为天贶节,文人赏荷花,农民晒蓑笠,还是个给猫狗洗澡的日子。
他略略一想,便明白过来:“带七妹她们看洗象?”
京中习俗,每当夏季,皇家象房的人便会驱赶大象,到莲花池洗澡,这可是难得的场景,不少勋贵都会去看,脸面大一点儿的,还能问皇帝借两只大象,给宾客们骑两圈玩儿。
果不其然,柳氏道:“是郡王妃的生日。”
谢玄英这才回想起来,许意娘的八字是六月初六,荷花生日。
他撇撇嘴,没接这话茬。
柳氏也就随口一提,转而问起他们夏天用冰的情况。
谢玄英道:“地方不大,也没什么人,买一些便够了。”
窖冰是冬天的事,趁着河流封冻,专门有人负责砸开冰水,将一块块切割好的冰块运回地窖。各家就买了藏在地窖中,等到夏天使用。
像他们家今年才装修好,自家还未藏冰,就只能问人买。夏天买冰,价钱自然略高一些,好在地方少,花费不多。
“有什么短的缺的,尽管问家里张口。”柳氏叮嘱,“别委屈了自己。”
“是。”
母子俩一问一答,是家中少见的温馨时刻。
-
杨太太作为首辅妻子,可以说是官眷中的头一人。她的邀约不止是邀请,更像是一种荣誉,证明谁是大夏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而杨家也是唯一能召集六部高官家眷赴宴,又不会被皇帝过多瞩目的人家。
某种意义上,这是隐形丞相的特权。
即便如此,大多时候也仅限女眷,除非是过寿或死了爹妈,否则,六部高官也不太会全都到场。
该避讳还是要避讳一下的。
程丹若做了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回帖子、裁新衣、打首饰。
然后惋惜一下,自己居然不能骑大象。
再庆幸,好在不用和许意娘打交道,还有荣安公主,她们都和谢玄英有牵连,容易出麻烦。
很快,六月到了,中午的天气已经呈现出夏日的气氛,热浪阵阵,蝉鸣聒噪,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就冒汗。
程丹若将青霉素的培养缸搬到了地窖,并暂停了催产素的制备。
但一旦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干点什么就觉得手头没活,她思来想去,翻出蒙尘已久的香具,制作避暑香珠。
主药材是香薷、甘菊、黄栢、黄连、连翘、白芷,再加朱砂雄黄花瓣等物,调和成香珠,可以避暑防疫。
谢玄英终于换下了赵清献公香,改佩戴避暑香珠。
程丹若又专门找出香薷汤方,这是清宫所用的暑季汤,主药是香薰、甘草、扁豆、赤苓、黄芪、厚朴、菊花、陈皮。
每天让厨房熬上两壶,给他带去衙门喝,免得中暑。
兵部衙门的冰有限,有时候份例没了,再高的官也只能忍着,或者躲回家。
谢玄英干活认真,鲜少迟到早退,只能自掏腰包,多准备些夏季用品。
忙碌中,天贶节到了。
大清早的,天已经很亮了,树荫茂盛,碧绿的叶子泛出油光,屋檐上落了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大米小米在新家,麦子却还在霜露院,盯它们半天,一个扑棱,肥嘟嘟的尾巴一个横扫,带翻了扫帚。
程丹若被吵醒,无奈地起身洗漱。
谢玄英晨练回来,一面吃早点,一面看她梳妆打扮。
天气热,衣料也变得轻薄。
她今天穿的是浅紫色葛纱对襟衫,下面是玉色细褶罗裙,看着低调,但有近百道褶子,风一吹就像流水,涟漪不尽,余韵无穷。
还是梳蓬松的三绺头,搭配绒花和猫儿眼簪,耳上也是珍珠碧玺坠子,荷花的样式十分应景。
压阵的是一对羊脂白玉镯,光洁无暇,平时戴太素,但今天拢在紫色的袖中,便浓淡得宜了。
谢玄英催促道:“多上点唇脂。”
程丹若忍气吞声,又抹了一层胭脂。
他满意了。
浅紫搭配珠玉都太淡,腰间便挂了金七事,太阳一照,黄金的光泽便会自然显露出来。袖中藏一把端午买的泥金扇,上头是最不出错的金莲花,热的时候掏出来扇扇风。
打扮完,吃早点,差不多就出门赴宴。
莲花池不远,刚到地方,就看见老大一座画舫,杨家的仆妇就在那儿等着。杨大奶奶、杨二奶奶就立在门口等客人。
见着她来,两位奶奶都十分客气地蹲了蹲身:“宁远夫人。”
程丹若一手一个扶住:“不必如此,太客气了。”
她毕竟年轻,两位奶奶的岁数更长,遂不勉强,含笑迎她入内。
画舫一共三层,顶层风景最好,有大小两间花厅。里面的那间更大更敞亮,两边均是打开的窗户,能将湖中风景一览无余,是给太太们坐的。
外面那间略微小一点,连着走廊,是给姑娘奶奶们待的。
程丹若自是被引到了里面,同杨太太打招呼:“我还是头一回来这,都是托您的福,我该好好谢您才是。”
杨太太一改此前的傲慢,和气道:“你们大热天的过来陪我这老婆子说话,该我谢你们。”
互相客气完,程丹若忖度着坐了右边第二把交椅。
杨大奶奶请她上座。
她道:“我年纪轻,辈分也小,坐这还自在些,就容我躲一躲吧。”
开玩笑,右边第二就是第四把椅子了,阁老太太下来就是她,这还不够前?还有两位尚书太太往后靠呢。
杨大奶奶看向婆母,见她没说话才歉疚道:“怠慢了。”
程丹若朝她微笑:“哪里的话。”
她到得早,不多时,其他尚书太太和侍郎太太陆续到场。众人互相问好,暗中打量彼此。
程丹若也没闲着,一边喝茶,一边记人。
许太太到得早,见着她,好生寒暄了半天,又同其他人招呼,春风满面,连丫鬟都能得她的一个笑脸。
匡太太是工部尚书的妻子,和杨太太似乎非常熟,进门就说:“这天气哪里像六月初,热死个人,还是湖边凉快一些,还是您会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