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258)+番外

而林从也有意培养李安这方面,毕竟他身为武将经常要出征,如果他娘和李安能从政,也能在他出征时,坐镇后方。

就是不知道他媳妇和他娘,能不能出个述律平或者萧燕燕那样的。

说起来,林从当初去了一趟契丹,发现耶律阿保机把自己媳妇当谋士,夫妻俩一人打仗一人坐镇后方,竟然是这时代最好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打天下方式。

林从这边还在想着怎么培养一下自己媳妇或者老妈,那边李安已经说起朝堂,“如今陛下两次大败契丹,我天/朝有大兴之势,当初先帝割了燕北给契丹,如今看来,朝廷休养生息一两年,只怕有北伐之意,到时咱们河东只怕也得准备起来。”

林从听到这话却沉默,因为林从突然想到,石重贵是会败在耶律德光之手的,而且好像就是第三次大战败的。

只是,林从有些迷惘,他其实对这段历史并不算熟,当时看时也没太认真看,毕竟石重贵在历史上就没啥名气,不说比柴荣、郭威、李存勖,就算看后晋历史,也只注意卖国的石敬瑭,所以林从当时也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石重贵败了后晋灭亡,耶律德光跑中原嘚瑟做了几个月皇帝,还把自己嘚瑟死了,而对于石重贵为什么会败,好像说的是他玩女人,后面荒唐,才导致败的。

可如今林从真实的在这个时代,发现这说法绝对有问题。

石重贵好女色吗?这个他不清楚,石重贵确实娶了寡婶,可在五代这个时代,压根没人关心这个问题,这又不是后面的宋、明清,什么封建礼法。

而且但凡亡国,史书就好怪罪于女子,前有妲己后有杨玉环,其实真看历史,和亡国真的关系不大。

如今林从是听说朝中,石重贵宠信冯皇后,并且屡次提拔冯氏哥哥冯玉,让冯玉入政事堂为相。

而冯道最近也外放,做了许州节度使。

可这在林从看来,只是石重贵经过两次大仗后,掌握了大权,扶持了自己亲信。

而他家先生,也是急流勇退。

再说,到了这个时代后,林从才明白,政治和兵权是可以分家的,国家治理的怎么样,和打仗怎么样,不是一码事,就像李存勖时代,他最后亡国的前三个月,还轻松打下蜀国。

所以哪怕这位新上任的国舅爷把朝堂治理的一团糟,也不影响石重贵自己领兵打仗啊!

而至于看到石重贵打仗时因为女色不管打仗了,这个从此次石重贵病中还出征,林从知道这绝无可能。

石重贵虽然不知道做皇帝怎么样,但领兵打仗的素质还是很高的,也很果决。

这样的人,不可能打打着仗,为了别的事就扔了打仗。

而他当初看得石重贵为了女色,或者为了别的,大概率和李存勖的伶官传和李隆基的杨玉环,纯粹是后面一些文人在那安理由。

不过现在就有一个问题,石重贵第三次到底咋败的?

林从忍不住挠头。

李安正说着话,突然发现林从在有神,不由凑过来问:“怎么了?”

林从叹气,“读书得读精,读细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李安:???

*

京城

皇宫中

石重贵坐在主位,杜重威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呈给石重贵。

“赵延寿说他当年也是被迫归降契丹,如今这两次,他因为作战不力,契丹皇帝对他很不满,他担心在契丹不能保全,就想重归中原,他在信上说,若朝廷肯派兵接应,他如今是幽州节度使,愿带着燕北重返朝堂。”

石重贵看了信,舒了一口气,“赵驸马当年也是一时走错了路,若他愿意回归中原,朕愿意燕王之位待他。”

杜重威恭维,“陛下心胸宽广,臣等不及,赵延寿若知此,定然会率幽州来投。”

石重贵也露出一丝笑意,叹了一口气,“先帝当年割了燕北给契丹,晚年因此事一直郁郁寡欢,朕若能借赵延寿反水收回燕北,也算弥补了先帝之憾事,重威,这次的事辛苦你一直两头联系,等事成之后,朕定会重重封赏你。”

杜重威听了大喜,“这是臣份内之事,臣多谢陛下!”

石重贵沉吟了一下,“赵延寿一旦反水归中原,契丹定然大怒,必然会举兵攻幽州,要想接应他,兵马势必不能少,这样,朕与你大军,并派李守贞张彦泽皇甫遇等大将,与你一同去接应赵延寿归国。”

“是,”杜重威应道。

于是,半个月后,杜重威李守贞,领着大军悄悄去了河北。

因担心耶律德光得到赵延寿反水大怒,亲自来攻,杜重威李守贞此次,带走了京城几乎全部精锐。

第191章 杜重威投降,后晋灭亡 杜重威这次……

杜重威这次去接应赵延寿归顺, 其实并不是临时起意,之前石敬瑭时,燕北各州因为契丹剥削太重, 就有不少想重回中原的, 只是当时两边有盟约,耶律德光又对石敬瑭有大恩, 石敬瑭在世时, 实在不想担个忘恩负义的名声,所以就没有接纳。

而石重贵登基后, 第一次对阵契丹大捷后,燕北不少州再次心思浮动,有重回中原的想法, 所以不少有偷偷派人送信到京中, 表达意思的。

只是当初石重贵只是取得一次大胜,很多人还在犹豫,所以也不过是提前联系。

可等到石重贵第一次大胜后,燕北诸州意愿就比较明确了, 不少刺史纷纷投信, 想要归附。

只是燕北这些州属于幽州节度使治下, 单个州回归,很容易受到幽州控制,所以石重贵在第一次领兵时,就有意策反赵延寿。

在石重贵想来, 赵延寿是汉人, 又是驸马,自己和妻儿都是汉人,跑契丹肯定也人生地不熟, 在那待的也不舒服。

而且当初赵延寿投降契丹也是被迫投降,自己只要开出合适的条件,赵延寿怎么会不想回归。

于是,石重贵就趁第一次领兵时,写了一封信,派杜重威趁打仗的时候趁机给赵延寿。

而赵延寿在收到信后,果然送了回信回来,表示这些年在契丹背井离乡,过得十分不如意,如果石重贵能不计前嫌,并且保住他现在的地方,他身为幽州节度使率燕北回归。

石重贵收到信大喜,这就有了派杜重威李守贞率大军接应的事。

而杜重威和李守贞,也借着巡边为借口,率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到黄河边,度过渡口,到达河北,然后沿河北一路北上。

走了四天,终于到了离燕北最近的瀛洲。

而赵延寿在信中说,他也会借着巡边,带着军队来投奔。

于是,杜重威和李守贞就率大军到了瀛洲。

到瀛洲之前,杜重威还给赵延寿去信,结果等大军到了瀛洲,杜重威和李守贞发现瀛洲城门大开,里面寂静无声。

杜重威和李守贞见状顿时心中打鼓,也没敢进。

两人见情况不对,就率领大军撤军打算回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