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武库的太监这才谢恩起来。
林从说完太监,就看到旁边李秦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不由瞅了瞅自己左右,抬头问,“师傅,怎么了?”
“你能搬动这个铁锤?”李秦问道。
“是挺重的,勉强搬得动。”
李秦忙问,“你从小力气就很大?”
“啊?不清楚啊!”林从一脸迷惑。
“你知不知道,你刚才搬得这个锤子有多重?”
林从摇摇头。
“这个锤子有足足三十斤,是昔日一位名将所用,你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搬得动?”
林从这才发现这锤子是实心的,确实分量不轻。
“师傅的意思是?”林从看着李秦。
李秦两眼放光地看着林从,“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天生神力,力气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大,李家有不少这样的人,陛下和监国都是,这是天生的武将料子。”
林从听了懵了,他力气很大?
林从突然想到之前他搬起半人高的花瓶砸向元行钦时,那个巨大的花瓶,好像也不是他这么大的孩子能搬动的。
所以,他真的天生神力?
林从眼睛也亮起来,难道他真的很适合走武将的路子。
哈哈,这算不算老天给他关上门,却又给他开了个窗!
第52章 这该死的攀比欲!(一更)
大概是前段时间受到的挫折太多了, 林从一时间竟然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个天赋。
好在李秦身为晋军教头,军中向来对天生神力这种事有很有经验的测量,在李秦给林从进行了一些小测试后,终于确定, 林从确实天生神力。
林从这才放下心来, 同时也十分兴奋地跑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后爹。
李嗣源也十分高兴, 没想到自己的养子居然有这样的天赋, 李家本来就是以武得天下, 对武力更是极为重视,自己养子既然有这个天赋,李嗣源自然不会浪费,特地把李秦叫过来, 叮嘱他好好教导。
于是, 林从便从习武玩玩, 开始正式习武。
习武这边进入正轨, 读书那边,却是再生坎坷。
林从虽然私下和冯道说好了, 但毕竟没过明路, 这事要是想成,还得找他后爹批准。
林从就去找他后爹。
不过林从没有直接说自己想请冯道做先生, 而是说起药纵之,说自己现在只有武师傅没有先生, 没法读书,希望他后爹能饶了药纵之。
林从虽然希望冯道能做他先生,可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先捞一把药纵之,毕竟药纵之教他小两年, 这种时候,还是能捞一下是一下。
李嗣源这些日子对药纵之的怨气已经消了许多,只是心里还是有点疙瘩,就说这事以后再说,不过药纵之的事可以以后再说,林从的学业却不能耽误,在林从表示自己也很喜欢冯先生,他后爹就询问了冯道,然后冯道就成了他的新先生,负责他的功课。
林从虽然没把他药先生摘出来,不过得了冯道做先生,也算不亏。
至于药先生这事,看来以后还是得等他娘的枕头风了。
林从开始跟着冯道读书,只是这一读,林从才发现,自己有才学的人,真不一定教书好。
兴圣宫
冯道帮着李嗣源处理完奏章,看着天色还早,就对林从招招手,掏出一卷《春秋》。
林从知道冯道要教他读书,就忙过来,在冯道身边坐下。
冯道就把左传递给林从,说:“今日我们开始学《春秋》,春秋乃孔圣人修订的鲁国国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既然已经学过周易,那我们接下来就学春秋。”
林从听了点点头,打开书卷,只是心里却在嘀咕,不会是李存勖精于春秋,他家先生才上来就教春秋的吧!
当然,这事林从也只敢心里嘀咕,面上把书卷展开,然后提起笔,恭恭敬敬地说:“先生,学生准备好了。”
冯道自己也不用拿书,就开始讲课。
然后,林从的状态就是这样,第一炷香,拼命地记,第二炷香,皱着眉记,第炷香,林从放下了笔,托着腮听,第四炷香,林从已经听得有些迷糊,第五炷香,林从已经两眼冒圈。
第六炷香,林从坚定地合上书卷,看着还在滔滔不绝讲的冯道,问出了第一堂课的第一个问题。
“先生,您考过科举么?”
冯道讲课的声音一顿,“不曾,怎么了?”
林从深深叹了一口气,他懂了。
他家先生,不是应试教育出来的。
然后林从问了第二个问题,“先生,您学春秋时您先生就是这么教您的吗?”
冯道不明所以,“我是我爹启蒙的,不过他没启蒙春秋,后来他身体不好,我就自己读书。”
林从再次深吸一口气,他明白了。
他家先生,不仅没经过应试教育,还是几乎全程自学。
林从不由扶额苦笑,后世一说起应试教育,仿佛就是和封建糟粕联系,可是干教育的人都明白,其实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代的高考,都是应试教育。
至于为啥几千年过去,还是应试教育占大头,这就不得不说应试教育在所有教育中无可替代的两个优点:公平、简单。
一个考试,答案越标准,卡得越死,改题时的改卷人员的可操作就越小,最后改出来的成绩就越真实。
于国家,录取就越公平。
于老师,教授知识时也可以根据答案限定范围,降低教学难度。
于学生,学生学起来也更简单,更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和教育教学丰富的地区不会相差太大。
所以如果冯道是那种按部就班教学的老师,林从听起课来难度会很低,也更容易掌握,可问题不是,林从听了五柱香的时间就发现:
他家先生这哪是上课啊,他是在百家讲坛开讲座呢!
五炷香的时间,他家先生就讲了春秋的第一句话“元年春王正月”,就这六个字,他家先生引进据点,从原意,到引申,再引经据典考证各个自己曾读N本相关联的书。
林从真想抱着他家冯先生使劲晃晃,清醒一点,您只是给一个六岁的孩子启蒙,不是去写论文,您真不用来几十个索引,几十个延伸。
林从简直想找一本教学大纲,给他家先生,告诉他家先生要按大纲教学。
他还是个孩子啊,教学得按照他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基础来教啊!
于是林从委婉而又详细地对冯道说一下古代和后世的应试教育,暗示冯道最好制定一下教学计划,教学难度从易到到,缓步推进,不要这样一股脑地砸向他。
说完后,林从眼巴巴看着冯道。
冯道听了沉默了,摸着下巴突然说:“如果把科举常用的九经全部统一注释,并且让天下读书人都读它,这样会不会把贫家子和世家子尽可能地拉到同一水平,打破世家千年的垄断。”
林从目瞪口呆地看着冯道,等等,大佬,咱们刚刚是在说这个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