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板,我听说你之前看到一个新闻贴子?可以到监控室说一下什么情况吗?”刘锦在那头温和地问。
没想到消息跑这么快,付生玉估计是警员收集完信息直接报告给了刘锦,所以现在刘锦才给她打电话。
付生玉没拒绝,刚好可以看一下刘锦有什么见解:“行,我在医院门口,现在过去。”
监控室在五楼,付生玉不常来这个医院,转了两圈才找到电梯。
上到五楼后付生玉以为自己又要乱走一通才能找到人,没想到五楼挺多警察的,估计是在这边借了房间做临时据点,直接问一下就能知道监控室在哪儿。
监控室很大,上百个屏幕挂在墙壁上,线头都多到溢出来。
武方和在操作拷贝监控视频,能够留下来的视频都会放进最后的案情档案里;屠亦则是在另外的桌子上敲着自己的电脑,看起来也忙得很。
刘锦注意到付生玉进来,忙起身跟她打招呼:“付老板晚上好,这次又辛苦你们跑一趟了。”
这次的事确实算巧合,付生玉找了个位置坐下:“没事,我们当时跟方和一块给邹觉接风洗尘,晚饭才吃了七七八八就赶过来了。”
今天邹觉回来公安局众人是知道的,因为武方和特地调班去了另外一个城区,说是要一块吃顿好的。
寒暄过后刘锦直接进入正题:“对了付老板,你跟护士长说你看到过新闻号,是什么?”
付生玉拿出手机转发给了刘锦,说:“我转发过去了,就是这个文章,应该是孕妇那一家人找的新闻号,现在的媒体都是这样,闻着味就来了。”
文章里的内容跟护士长的口供能对应上,加上看这种新闻号的年纪都不会小,互相在家庭群里一转发,舆论怕是要比网暴还厉害。
遇上网暴,只要心理强大加上手段了得确定自己没问题,网线一拔谁都伤害不到自己,更甚者,可以收集证据像尤凡雅做的那样直接让舆论反转。
可现实舆论就没这么好过去了,比起还能躲的网暴,现实舆论才是语言杀人鼻祖。
尤其街坊邻里背地里叽叽喳喳的讨论和明面上的阴阳怪气,严重的可以直接影响到工作、家庭、日常生活。
好比说一部分现代女性为什么仿佛被裹了小脑?就是因为怕舆论,她们从小被指指点点,要比男性更害怕语言的攻击。
与攻击相比,被束缚倒成了一种可以苟活的方式。
第68章 后周太/祖给你当亲卫你怕不怕?(二更)
林从自从那日听他后爹提起亲卫的事, 就对这事可上心了,毕竟亲卫可是自己未来的心腹,那可得好好挑。
于是, 这两天,林从也不闹腾了,除了让他爹抱着骑马,就是在车队驻扎时乱看,希望能找到自己命定的亲卫。
不过在林从看了两天后, 却几乎没啥收获, 一来整个随驾的将士太多了, 林从这么小能瞅几个, 二来将士们都只是在普通的行军, 又不是在军营, 还组织个大比武啥的,实在也没啥好看的。
就在林从很无奈地想着要不干脆让他后爹直接指一个给他吧, 一个消息传御驾队伍中。
他们将要去祭天的汴京, 负责驻扎守卫汴京的宣武军节度使,听到皇帝来,反了!
林从:……
*
皇帝御帐外, 林从蹲在地上无聊地拔草,听着里面传来他后爹的怒吼:
“都别拦着朕,这么好的机会, 朕要御驾亲征!”
然后就是安重诲和范延光拼命拦着:“陛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军中将领这么多,真不用您上!”
“朕不管,朕来都来了!”
“陛下, 臣请出征!”这是不知哪个将军在趁机毛遂自荐。
“陛下,还是臣去吧!”另一个声音的将军。
“陛下,臣对汴京熟,还是臣去吧!”
听着里面的一锅粥似的争吵声,林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怎么还不争完,他还要回大帐呢!
说起来皇帝带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去祭天,当地的守将不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接驾,居然直接反了,这不得不说让人一时有种荒谬的感觉!
不过了解到前因后果,也就不觉得荒谬了,汴京驻守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原来是李存勖的心腹,并且深得李存勖信任,在宫变之前,朱守殷还掌着一部分宫中守卫。
可在之前宫变时,大概是觉得李嗣源已经得了汴京,李存勖要败了,身为宫中守卫的他,居然坐视旁观,没有领兵护卫李存勖,最终导致李存勖身死,李存勖身死后,就是朱守殷立马派人去汴京报得信,石敬瑭才奉李嗣源的命令连夜带骑兵从汴京去了洛阳,后来险而又险地救下林从。
李嗣源也因为朱守殷最后报信的缘故,明面上算是接纳了朱守殷,毕竟当时他还掌着一定宫防,手中有兵权。
可李嗣源打心眼里看不起这种卖主求荣的,所以在坐稳皇位后,就给朱守殷升了一级,任命他做宣武军节度使,调到了汴京,算是把他从京城踢出去了。
朱守殷自己也知道,所以一直窝在汴京。
可这次,李嗣源突发奇想,想来汴京祭天,并且又由于冯道劝说,带了几万兵马,朱守殷本来就心虚,就觉得李嗣源肯定是来清算他的,所以就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反了。
对于朱守殷突然造反,朝廷上下的人也都门清,虽然大家都知道朱守殷是误会了,可重要么,尤其李嗣源,本来还找不出借口收拾朱守殷,如今朱守殷一反,这不是送上门的借口。
所以李嗣源和两个枢密使还有随行的将领完全想着派人去汴京安抚,而是十分意见统一的,趁此机会拿下他。
只是战略上很统一,执行上,大家却分歧满满。
具体谁去打?
李嗣源自从登基就窝在宫里,正天天憋得要命,如今一听打仗两眼冒光,死活要自己带兵御驾亲征。
安重诲和范延光却死命不同意,觉得李嗣源现在已经是皇帝,千金之躯,万万不能有一点风险。
至于其他将领,则是嗷嗷地表示自己可以上,这次带的兵力充足,又有皇帝在旁边看着,有点上进心的将领就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
所以,最后就闹成了军帐中的一锅粥。
林从在外面看蚂蚁上树看了大半天,最终军帐中范延光红光满面地从帐篷中出来,走向旁边,对传令官大声说,“击鼓,点将!”
林从站起身,拍拍手,好了,看来出结果了:
这次领兵的枢密副使范延光!
*
军帐的争论,最终以范延光挂帅结束。
范延光点起随军大军的精锐,直接先行,准备去拿下汴京。
而李嗣源虽然捞不着亲自上战场,却自领剩下的兵士和大臣随从,直接作为后军跟上。
傍晚时,李嗣源带着后军,抵达了汴京城外一处高地,此时范延光已经带着精锐准备开始攻城。
……
高地上,两个侍卫搬来一张椅子,李嗣源领着林从,大步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