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55)

作者: 薄月栖烟 阅读记录

谢星阑忙道:“还有些细微末节,尚需几日功夫查证,此外,忠远伯府还有一事,微臣并未写在奏折之上——”

贞元帝看他,谢星阑敛眸道:“崔薛二人有私情之后,崔婉曾秘密诞下过一个孩儿,被伯夫人林氏养在外,后来忠远伯妾室生下一子未足月便夭折,林氏便将崔婉的孩子替换了那个庶子,如今养在伯府的庶子崔涵,其实是崔婉和薛铭之子。”

贞元帝浓眉一皱,旁边黄万福也倒吸一口凉气,见贞元帝表情不好看,黄万福叹道:“真是从未听过这样的污糟事,老奴未记错的话,这个庶子,是忠远伯唯一的儿子,那伯夫人难道还想用这个孩子袭爵?”

贞元帝将奏折往案上一放,阴晴不辩地问:“怎不写在奏折之上?”

谢星阑道:“换子之事,傅灵姐妹并不知晓,崔薛二人当日陷害傅珍,也并非是傅珍知晓了此事,因此无论从杀人动机,还是涉案人证来说,这孩子都与杀人案无关,是以微臣并未写入奏折,但此事太过骇人听闻,还与伯府承爵有关,微臣自当向陛下禀明。”

贞元帝眯了迷眸子,“你此番办事倒是妥当了不少,若按你三月弹劾崔家的劲头,今日便应该将此事写在奏折公文之上,最好闹得朝野震动才行。”

谢星阑告罪道:“三月之事关乎军中,微臣这才性急了。”

贞元帝目光落在那折子上,也有些着恼,“这忠远伯府虽与德妃是一个崔家,却是如此不成器,竟还想用外孙混淆视听,礼教二字真是被他们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默然一瞬,他又话锋微转,“不过这种上不得台面之事,的确不宜大肆宣扬,免得殃及无辜,你龙翊卫定你的人命案子,伯府的事,朕派人去提点提点便是。”

谢星阑应是,再无多余话,贞元帝打量他两眼忍不住道:“你这半年是性子大变,从前朕还觉得你颇有你父亲之风,如今瞧着你却失了心气,怎么,朕封了段柘和郑钦,便令你再无斗志?”

“微臣不敢。”谢星阑满脸惶恐,“金吾卫内众人本就各司其职,微臣心知不比他们二位有功,自不敢攀比,但微臣效忠陛下与朝廷之心不改,请陛下明鉴。”

贞元帝轻叹了口气,“罢了,至少这宗案子,你未曾让朕失望,星阑,你年纪尚轻,往后多得是机缘,你父亲当年位列金吾卫上将军,你可不能失了他的风骨。”

谢星阑眼眸敛的更深,“是,微臣谨遵陛下教诲。”

窗外夜色已至,贞元帝摆了摆手,“时辰不早,退下吧,等定案了再来。”

谢星阑恭敬地行礼退下,殿门开了又合,贞元帝目光看过去,轻喃道:“能用性命来换功名之人,如今怎被折了魂儿一般?”

黄万福道:“谢家在朝中名声本就不好,他又常是四面受敌的处境,只怕心志早被磨没了,不过眼下陛下看重段氏,也不是非要谢星阑为您效力的。”

贞元帝冷哼道:“只凭段氏一家如何能斗得过郑氏?何况你没见过外面训狗吗?一群狗抢一块鲜肉才有意思,否则时间长了,爪牙都不够尖利了。”

黄万福呐呐应是,贞元帝收回目光,又扫到奏折的时,眼底嫌恶难挡,“世家,这些世家啊,真是没有一个干净的……”

……

谢星阑快马归府,进门第一件事便是问谢咏,“谢坚那边有消息了吗?”

谢咏道:“没有消息送回来,如今案子初定,县主那边还会传消息回来吗?您又为何要让谢坚在那边守一整夜?”

谢星阑没有答话,快步往书房院去,没走几步,他又看向黑漆漆的府邸东侧,“母亲这两日可安好?”

谢咏应是,“您放心,什么动静也没有。”

谢星阑点了点头,待回书房,又没忍住地将抽屉打开,从最上抽出一封文册,仔细地看了起来,从头到尾细细看完,谢星阑合上文册揉了揉眉心。

他目光沉沉地看向窗外,“快子时了吧。”

谢咏应是,谢星阑指尖轻敲桌案,“哒哒”声中,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不出片刻,他索性站起了身来,“备马——”

谢咏愕然,“您要去何处?”

“临川侯府”四字即将脱口而出,但谢星阑又忽地止住了话头,他表情难看地坐回去,像在奋力克制,“罢了,去安歇吧,谢坚那边有消息了立刻来报。”

谢咏摸不着头脑,也不敢真去歇着,告退后守在了屋外。

谢星阑心弦蹦的极紧,但按照往日经验,他越是着急,事情便越不会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七月十七已经到了,别的也就罢了,这一日他绝不能出错。

他心底躁动难安,不由看向了西南角的佛龛,他并无迟疑地走过去,点燃一炷佛香拜了三拜,见佛龛旁放着一本《金刚经》,他沉吟片刻,拿着经书回到案前,又选了一支细狼毫,表情肃然地抄起了经文。

佛偈无声,但笔墨之间,谢星阑的心终于静了下来。

丑时末,谢星阑才去歇下。

他做了个极长的梦,梦里的他又过了一遍坎坷起伏的前世,出身江州谢氏,幼年英才,天资绝艳,但八岁父母离世,处境一落千丈,江州族中备受冷眼,父母遗产也被抢夺殆尽,绝望之际,谢正则收他为养子。

可十二岁养父暴亡,十五岁进金吾卫,十七岁升郎将,十八岁升中郎将,至二十岁,因救驾有功升任钦察使,二十三岁,升任右金吾卫将军,二十六岁,升任金吾卫上将军,短短两年之后,贞元帝要赐谢氏侯爵——

但爵位封号尚未拟定,贞元帝重病不起,贞元二十八年正月十五夜,李琨与李玥同时发动宫变,但最终李琨一脉惨败,而贞元帝的诏书早已写好,竟是要立李玥为储,李玥从此名正言顺的成为储君,而他的一生,也定格在那个凄惨的雪夜。

谢星阑又一身冷汗醒了过来,他转身看窗外,见窗棂上一片蔚蓝晨曦,惊得他立刻掀帐而起,拉开门便喝问:“侯府那边如何?”

谢咏在外候着,连忙道:“还没有消息。”

谢星阑大松一口气,“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时辰不早,谢星阑去浴房冲了一回凉水,更衣之后立刻备马前往临川侯府,等他们一行人马到侯府之外时,天色才刚刚见亮。

谢坚看到他来了大为惊讶,“公子,这才卯时过半,县主只怕还未起身,您怎来得这样早?”

谢星阑眉眼锋锐,“无碍,等等便是。”

谢坚不解,靠去谢咏那边,谢咏这才低声道:“公子半夜才歇下,连着问了几次你这边有无消息,也不知在担心什么,适才醒来,不由分说便要赶过来,我也不明白。”

谢坚眼珠儿几转,继而生出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从未见公子如此紧张过谁,更别说县主还是一个姑娘家,难道公子他——”

谢咏眼瞳微瞪,二人一起盯向谢星阑背影,半晌谢咏道:“公子已过双十之龄,按理说,是应该娶妻生子了,可怎么这般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