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249)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该赏的赏,但该杀的他就不说什么了,毕竟那件事没经他的手,与他没半点关系。

把“赏赐樊家”和“樊家的案子”当作两码事对待不就容易了,谁能挑出毛病来?

樊家不是只有樊显荣一个孙子,家中孙辈数十个,也不是个个都纨绔轻浮不学无术,还是有德才兼备的才俊的,比如樊一小儿子樊江那一房的长子,十三岁的樊和,他打听得清楚,这孩子就是个不错的后生。

樊和在私塾念书,文采非常出众,有才子之名,但因为出身商人之家没有科举的资格,那孩子至今还不曾考个秀才的功名呢。

要是朝廷赏赐樊家,给樊和个科举资格,让他有条入仕的路不比徇私留樊显荣一条命好的多吗?

反正科举入仕凭本事,他要是有这个真本事冒尖出来的,朝廷抡了才,樊家出了士子,这看上去才是双赢的法子。

对樊家来说,就是花重金将樊显荣保下来,也是个流千里的刑,比之栽培樊家出个有出息能撑起门楣的孙子,站在外人的角度,后者虽看着没人性,但对樊家这个家族来说是件好事。

单论这回朝廷如何赏赐樊家这是卫景平给出的提议,完全撇开了樊显荣的案子来说的。

云骁帝听了他的话想了许久才道:“卫爱卿说的有道理,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嗯,赏罚分明。”

不去论樊显荣的案子,既然樊家立了功,就按功劳大小赏赐下去,分成两码事处理……这法子好,显得朝廷多赏罚分明呀。

卫景平这个书呆子状元还有两下子,云骁帝在心里嘀咕了句。

“卫爱卿,”云骁帝又道:“要是朕采纳你的办法,赏赐允许樊和科举入仕,那樊家找讼师翻案的事……”

你最好给我搅黄了这件事,做成他也想留樊家大孙子一条活路,可你看拖不下去了这不是没办法才给另一桩好处的嘛。

不能节外生枝。

卫景平说道:“微臣……”

他既然撇开樊家的案子论事了,就抽身个到底,不想沾染丝毫,还是故技重施,绝不拿主意往手里揽事情。

“这件事卫爱卿再想想,”云骁帝失去了最后一丝耐心:“爱卿从不让朕失望的。”

说完,他大步流星出了御书房,要走。

也没说让卫景平跪安滚出宫去,把他一个人晾在了那里。

这下卫景平真的慌了,他想要跟过去拍着胸脯保证让陆赞不干,但还是摁住了冲动,跪在地上没动。

云骁帝走是佯装走的,其实他今夜本来就是要宿在御书房的,没打算往后宫嫔妃那里去,是想给卫景平点儿颜色看看,试试这位年轻的臣属会不会想出搅黄樊家请讼师翻案的招数。

没想到卫景平真打算在这里跪一晚上了,他没有跟上来献策。

云骁帝走出御书房在回廊上吹了会儿夜风,想了想又折回来:“卫爱卿,回去吧。”

他被这件事搅了两夜的睡眠,实在不想再耗下去了,至于陆赞那边,卫景平想不出办法就算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民间讼师竟敢给朝廷添堵,这好办,让羽林卫悄无声息出面……

遂起了杀意。

卫景平心中松了口气,赶紧跪安:“是,微臣告退。”

卫景平走出皇宫,夜风一吹,他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冷汗骤然干了,糊了厚厚一层在皮肤上,怪粘腻的。

已是三更初了。

宫门外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马车顶上停落着一只打盹的金雕,它远远听见卫景平的脚步声,扑棱了两下翅膀招呼他上车。

车厢里,卫长海困极,手里握着麻痹睡着了,还正打着呼噜呢。卫景平撩开帘子看见他睡得熟,也不叫醒他,自己赶着马车往家里走。

驾车的马儿抖了抖鬃毛,稳步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遇到宵禁巡逻的侍卫,见他是从皇宫出来的,就放马车过去了。

马车走进巷子颠簸了下,卫长海被惊醒,他发现马车在走,呼啦撩开帘子:“平哥儿……”

怎么不知道叫醒他呢。

不过看见人这大半夜心里的忐忑一消去,更困了。

“爹你睡吧,”卫景平从他手里抽出马鞭:“马上就到家了。”

卫长海又沉沉地睡过去。

……

三日后,云骁帝下了圣旨,赐樊和获得科举入仕的身份,至于樊家案子的事,他从卫景平身上现学的,不提,似乎樊家对榷酒曲令的功跟那事儿就没关系。

剥离开来论功行赏。

不仅打了樊家个措手不及,也叫众公卿一讶,在心中直呼:高明,这招还是万岁爷高明啊!

作者有话说:

哎呀下一章咱们还是来个轻轻松松的日常吧,朝堂什么的难死我了呜呜呜……

第174章 发财梦碎

◎“出息。”◎

樊家接到圣谕后是又喜又悲, 喜他们家的孙辈之中要出个读书人士子了,悲的是长孙攀显荣大抵是没救了。

这两三天里, 樊老夫人带着一众女眷在后宅悲悲戚戚的抹泪儿, 家主樊一总算叹了口气拿主意道:“陆讼师到哪里了?还要多久才能进京?”

他依旧不死心,妄想靠着天下第一讼师陆赞扭转乾坤。

家丁不安地回道:“按理昨日就该进京了……小的这就出城去瞧瞧。”

结果他还没出门呢,攀家派人前去请陆赞的管家回来了,一脸凝重地回话道:“老爷, 昨日在眼看着就要进京了, 陆讼师忽然跑了。”

大抵是看穿了圣旨, 不叫樊显容活了, 他还往上凑什么热闹, 这才不干了。

樊一重重地跌坐在太师椅上:“跑了?”

“许是在路上听到了万岁爷褒奖樊家三房少公子的传闻,”管家嗫喏道:“当时他的脸都变了, 都怪小的一时没反应过来看紧他……”

樊一苦笑道:“连他都觉得显荣没救了……”他摆摆手:“今后不用再往姜太后宫里送银子了,……”

本来靠给姜太后送银子的办法眼看拖不住了, 他这才铤而走险求到了云骁帝面前, 没想到还是没把樊显荣捞出来, 时也命也, 他认了。

……

樊家的事了结了,近来又没有出其他的乱子, 卫景平开启了在户部按部就班点卯的日子,终于稍稍清闲了些。

“年纪轻轻的闲着也不是个事儿,”徐泓是这么劝他的:“你还是来翰林坊跟我摆摊卖墨宝吧。”

自打他那日说跟徐泓去翰林坊摆摊后,这厮就认真了,每日酉时放衙时分就去户部门口蹲点, 不把卫景平撬过去卖墨宝誓不罢休。

那日二人联手书的一幅墨宝被他打着新科状元郎的名头忽悠出去了, 挣到手10两银子, 尝开了甜头那是欲罢不能啊。

“你们卫家这么多口人,你上头三哥兄长一娶亲,加上你爹娘,”见卫景平没那么积极,徐泓扎心地道:“一个三进的宅子够住?”

三进的住宅第一进院子是待客的,一般不用来住人,二进院的正房给长辈爹娘住,卫家必然是卫长海夫妇住着,东西厢房分别装两个儿子儿媳,肯定留给卫大和卫二的吧,后头的罩房是未出阁的姑娘们住的,如今是卫容与的地盘,他怎么算着卫宅都没卫景平落脚的地儿,还不赶紧赚银子置地买宅子,一日一日的蹉跎什么呢?

上一篇: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下一篇: 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