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25)
韩端:“……”
卫景明:“……”
这……
卫景平见演的差不多了,硬气地说道:“韩先生,我不能拜你为师。”
韩端听了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血来,最终只能摇了摇头道:“看来是我没有当你老师的造化。”
毕竟人各有志,做学问这种事,没有强人所难的道理。
他头痛地看了一眼卫景明,失落地往前头走了。
下了山,布谷鸟的鸣叫声一声声远了。
回去的路上,卫景明难得一次发狠,他红着眼睛道:“老四你到底在做什么?”
卫景平一吐舌头:“大哥,你先告诉我韩秀才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想起刚才卫景明失魂落魄的神情,卫景平直觉他不像没事的样子。
“没说什么。”卫景明死活不肯说韩素衣的事,再次怒道:“老四,你胡闹什么?”
这么好的念书的机会送上门来,竟被卫景平擅自拒之门外,气死他了。
“大哥,”卫景平平静地道:“我没胡闹,韩秀才上次拒绝我们,这次却忽然亲自找来要收我当学生,我觉得他目的不纯。”
韩端支走他单独和卫景明说话,让他不由得想起那天在孔庙附近,爱好八卦的书摊掌柜看着卫景明却有意无意问起的韩端的闺女韩素衣的亲事……
卫景明的亲事一直没订下来,莫非横亘在面前的“障碍物”是韩端?
要是这样,那么适才韩端是不是拿“收他为学生”和卫景明做了交易。
他岂能为了一己之私让韩端得逞。
卫景明:“……”
这个老四心眼就是多,他竟然无可辩驳。
“大哥,”卫景平道:“咱们回去吧。”
卫景明不想说,他便不再刨根问底。
二人闷头走路,到了县里,正是清晨的早饭时间卫景明道:“老四,在外头吃了早餐再回家吧。”
卫景平微怔的功夫,一股浓郁的麦香气味已经到了鼻尖,原来是繁露楼刚刚出炉了一锅胡麻饼。
关于胡麻饼,上林县的人是这么说的“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①”,光后半句就能想象出新出炉的胡麻饼冒着热气,又香又脆,实在是诱人。
卫景平吃过胡麻饼,和后世的芝麻烧饼差不多,只是因为天然种植的小麦,芝麻,土炉子烤出来的,大老远就闻着扑鼻的香气了,一早上很能勾起食欲。
上林县的人知道享受,早上不做饭出来买早点吃的人多,繁楼里闹哄哄的,几乎座无虚席。
“大哥,我要一个胡麻饼,一碗梗米粥就可以了。”卫景平道。
一个胡麻饼要4文钱,一碗粥要4文钱,加起来一共是8文钱,物美价廉,他觉得还是吃得起的。
“吃的太少了。”卫景明皱眉,又擅自给他加了一个胡麻饼:“至少要吃两个胡饼的。”
卫景平:“……”
刚坐下,就听店小二向什么人殷勤地道:“哟,顾先生来了。快请坐。”
顾先生。
在上林县,走哪儿都能被人称呼一声“顾先生”的,不是顾世安又是谁。
作者有话说:
平哥儿:没给老韩吃回头草,自个儿吃胡麻饼的时候遇上老顾了。
------
①出自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
第22章 沮丧
◎“看上卫家老四了?”◎
卫景平吃得津津有味,擦了一把嘴抬头看去,一个身材颀长,穿浅蓝色长衫,眉眼斯文的男子领着个孩子在他对面的桌子上坐了下来:“来六个胡麻饼,两碗羊杂汤。”
店小二道:“得嘞,您稍等。”
那孩子七八岁的模样,长的很瘦,嘴巴很刁,吃胡麻饼上来的时候他只啃烧饼中间的那块,周围一圈留着不吃,因为芝麻烧饼中间薄,四周厚,芝麻粘在当中,所以中间的部分更香,四周的口感差那么一点点。他每吃完一个胡麻饼,都制造出一个“饼圈”,如果连吃五个烧饼,再把剩余的部分摆放个造型,奥运会的标志就出来了。
不一会儿,他面前就堆满了“饼圈”。
在这个时代浪费粮食,看来不是一般的欠揍。
不仅仅是卫景平留意到了这孩子吃胡麻饼只啃中间的,就连来店里吃早点的人也看到了,频频拿视线去扫顾世安,等着看他怎么教训那孩子。
只见等那孩子吃完了,顾世安一声不吭地拿起他面前的芝麻烧饼圈,一个接着一个细嚼慢咽地吃完了,一片烧饼渣都没有剩下。
那孩子:“小叔你……”
原来这孩子是他的侄子,顾思炎。
不远处,卫景平时不时就往顾世安叔侄俩这里瞟一眼,时刻准备着搭讪之,等他一开口教育侄子就上前附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碰瓷之,暗戳戳责备他“养不教父之过”;辩论之,譬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①”、“黍稷稻粱,农夫之庆。②”;忽悠之,聊得愉快的话最后贱兮兮问一句“画眉深浅入时无”……
总之吧,就说你看我够不够叫你破例免收银子录取为白鹭书院的学生。
但看见顾世安一口一口硬是把饼圈干咽下去之后,卫景平:“……”
顾世安这人有点狠啊。
一瞬,他有点像斗鸡场上昂扬的雄鸡猝然被当头闷了一棍,咦……他刚才什么来着,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心中只剩一个念头,走吧,收拾收拾回去想法子赚钱大爷吧,毕竟钱大爷看起来都比顾世安好搞。
这会儿,来吃早点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掌柜许德昌大着嗓门喊店小二:“今天订餐的贵客太多,你早早去卫家说一声,请卫二和卫三今天早点过来。”
小二应声道是。
“一共十七家,”许德昌想了想,扬了扬手里的纸又嘱咐他道:“你再问一句卫四,能不能还像那天那样,画个配送路线图,标一下送餐次序。”
天儿渐渐地热了,许多贵人老爷们中午不出门就指着繁楼把可口的饭菜送到家门口呢,而繁楼只要能多接一份订单他就多赚一笔银子,因此也乐意挣这笔银子。
“配送路线”是卫景平常和卫二卫三说的,许德昌的听了几次,说起来很顺嘴了。
顾世安本来就要走了,忽然听到“配送路线”这四个字,觉得新鲜,又回过头来问:“许掌柜,‘配送路线’是什么?”
他是这里的常客了,许德昌笑呵呵地道:“这不是今天订餐的人家有点多吗?”他指了指手里的单子道:“按照菜品、汤品的品尝时间,先送哪一家走那条路后送哪一家进那条街,得有个先后次序,还得在用餐时间点送到老爷们手上。”
要不是卫景平想主意规划出个配送路线,他哪里敢接这么多送餐入府的单子?没的砸了自己的招牌。
“哦,”顾世安看了看许德昌算盘下面压着的一张线路图,眯起眼睛道:“这是谁画的?”
那是前天的配送路线,一共有十四户,每户订的菜肴、配送路线、花费时辰什么的都标注的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