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254)
嫡孙子嫡孙女倒也罢了, 那同样是卫家血脉的庶孙子庶孙女, 打出生就得低人一头,该多难过呀。
都是自家的崽子你说说, 她这个当祖母光想想就觉得心揪。
卫景平忽然被问到他从未想过的问题,愣在那儿了:“……”
“阿娘, ”他想了想说道:“京城里大户人家的闺秀, 自小都是由丫鬟服侍着长大的, 她们出嫁的时候一般也要带这些丫鬟们去夫家的。”
孟氏张了张嘴:“这……”
卫景平以为她是怕家里的宅子小,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没地方住,忙说道:“阿娘不必忧心, 等二哥娶亲前我搬出去住就是了。”
一般京城里的三进院大都有九百多平,呈“目”字形设计的相连的院落里差不多会盖二十多间屋子,照理说二三十口人居住宽宽敞敞的,娶新媳妇儿进门时添五六口人不成问题,可他这个宅子看着布局是三进的院子, 其实面积远远没有那么大, 仅仅只有六百来平而已, 是前业主丁举人在二进院子的地方上改造成了三进的院子,一家七八口人居住正好,十来口人就显得有些局促了。
这宅子的地契上本来也是写的卫景英的名字,在他的名下自然归他和曾嘉玉了。
卫景平得给新进门的二嫂腾地方。
孟氏愣神:“……你搬出去?”
不是,他搬出去管什么用。
唉,她就知道小儿子在这方面不开窍,问他也是白问,还是等老二回来问老二吧。
卫景平:“……”
怎么觉得她娘跟他想的不是一回事呢。
这边娘俩想岔了,正在各说各话。
曾家那边。
卫家选了上门下聘的吉日送过来商量,下月十二,曾文又找人合了合,各方都瞧妥后定了下来,这不他们正忙活着给曾嘉玉置办嫁妆呢。
曾文一边给女儿归置嫁妆一边教女:“……文官做官啊可以做数朝,什么三朝老臣四朝老臣不稀罕,可是武将啊,多半只风光一世……”一旦换个皇帝,新君御案极,身边的武将头子就该换人了,不是一路跟着自己过来的人谁敢用得安生。
“可是卫二运气好啊,”他继续说道:“他去大皇子身边的时候,殿下才六岁,爹瞧着殿下与他很是亲近……”
大皇子秦衍年纪小,卫景英只要做一朝的武将就够了,这辈子能少受些折腾。
听着曾文铺垫了这么多话,曾嘉玉撒娇道:“爹可是变着法儿夸女婿了……”
曾文笑呵着摇了摇头:“爹夸卫二是想告诉你,卫家门第虽然不高,但在武官里头啊卫二有前程,你啊,嫁过去千万不要嫌弃他爹娘,要孝顺公婆……”
曾嘉玉红着脸娇嗔道:“爹这话您都说过一遍了。”
“对了闺女,”曾文又操心道:“爹那次去卫家啊看着他们家里不大,你婚后啊要勤俭持家,攒着钱往后你们小两口自己买个住处……”
“爹,这话您也交待过了。”曾嘉玉道。
曾文:“……”
又啰嗦了,看把闺女烦的。
……
听卫景平说要搬出去住,正在追着金雕崽子跑的卫容与不干了,跑过来抱着他的腿不撒手:“囡囡也要跟着小叔搬出去,囡囡怕二婶子捏脸蛋。”
“可是你小叔也要娶你四婶啊,”孟氏冷不丁丢给她一刀子:“你四婶不也喜欢捏囡囡的脸蛋儿?”
小丫头片子卫容与愁了:“……”
还有三婶呢,三婶捏起脸蛋来更疼。
卫容与一想这个家她是没法待了,气得一撇嘴哇哇大哭起来。
怎么哄也哄不住。
卫景平只好使出杀手锏: “囡囡不哭了,小叔带你上街买玩意儿好不好?”
小孩子都喜欢上街,要是身后再跟着个肯花钱买买买的长辈,那就更好了。
“买木头马车。”果然,卫容与一听说上街买玩意儿立刻不哭了,她抹着鼻涕道:“小叔,买两辆马车。”
卫景平:“……”
呵,小丫头片子讹上他了。
孟氏絮叨卫景平:“你大姐二姐她俩不知道给囡囡买了多少玩意儿,又去花那个钱……”
出了巷子往西拐有个专门做小孩儿玩意儿的木匠,手巧得不行,不知赚卫容与多少铜板了。
鼓儿、板儿、锣儿、刀儿、枪儿、旗儿、马儿、花篮、龙船……卫容与那堆了一箩筐的玩意儿,都是卫贞贞和卫巧巧姐俩给她买的。
小丫头片子富着呢。
“小叔,”卫容与见孟氏叫卫景平带她买玩意儿去,立马又变脸要哭:“买马车……”
“给买,”卫景平抱起她往外走:“小叔给买。”
唉呀,他就是架不住小丫头片子哭,不宠着还能怎么办。
孟氏在他俩身后埋怨:“看把她惯成什么样儿了。”
叔侄二人去了那家卫容与时常来给店掌柜送铜板的木工活儿店郑木匠铺。
这家铺子前面放了个硕大的梅花锁,这个卫景平认识,是孔明锁的一种,上辈子他小时候玩过一套,靠榫卯结构搭建各种东西,很益智也很神奇,他问卫容与:“囡囡,买个孔明锁回去玩好不好?”
“不要,不要,”卫容与嘟囔了一句:“买大马车。”
卫景平只好带她进店去看木头雕刻的玩具小马车。
一进门卫容与就把他往铺子最里面摆着的那辆玩具马车那边拉:“小叔,我要那辆大马车。”
卫景平定睛去看她指着的那辆木头玩具马车,只见那车子还是个复式,分了上下两层,上一层伞盖底下横摆着一面木鼓,鼓对面坐着个头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头人,它手里举着鼓槌,车轮打磨得光滑,看起来有机关能活动的……木工活儿做的是精妙绝伦,看上去就叫人忍不住叫好,别说卫容与了,连他都想买下来摆在书桌上当工艺品。
“公子,这辆木头马车只要3两银子,”郑掌柜过来接待叔侄俩:“我看小小姐喜欢得紧,公子就给她买下来吧。”
卫景平:“能拿过来瞧瞧吗?”
郑掌柜爽快地搬了它过来:“这个叫记里鼓车,”他给卫景平演示玩法儿,拉着木马车在几上走圈,等走到第十圈的时候,上一层的木头人“咚”地击鼓一次:“哟,它走了一里地路了。”
当然这个“一里地”肯定是小孩子过家家里头的一里地。
卫容与乐得在一旁拍手:“会敲鼓鼓。”
“郑掌柜说它叫记里鼓车?”卫景平愕然。
记里鼓车。
他隐约记得上辈子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是不是见过古代计程车的复原模型,好像就叫做记里鼓车!
后世解说记里鼓车是汉代发明的一种机械车辆,它利用车轮在地面传动时带动齿轮转动,工匠们在造记里鼓车时只需确保车轮每转100圈,马车就可以行驶1里,齿轮刚好就是一整圈,链接的杠杆牵动木头人的右臂,齿轮每转一圈就敲一槌,有文献记载,这个是汉代时是长安城里的计程车,给百姓出行当出租车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