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311)
晏升:“别光说公事啊,走请你吃镇江府的清蒸鲥鱼。”
卫景平:“早听说这道名菜,被你这一提起,馋了。”
而后他换上常服,和晏升一道出去吃饭。
除了清蒸鲥鱼外,还叫了份东乡羊肉,后面配上一碗锅盖面,胃里熨帖了,卫景平想再和他聊聊钱庄的事:“晏兄……”
晏升却捂着耳朵跑得飞快:“……”
不过次日,他来得很早:“给你物色了个好铺子,快跟我走去租下来,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啊。”
倒也不多意外,卫景平就知道开办钱庄这件事是个人都知道这铁定是送政绩的来的,晏升大概率会应承下来。
跟着晏升去看了他选的铺面,位置、面积都很不错,卫景平当即拍板定了下来。
因为有三家钱庄铺垫,镇江府的正通钱庄铺子还在装潢中,就有人来问存进银子的事对于钱庄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加紧印制银票了。
卫景平跟晏升求一副富贵花开的图样:“京城的正通钱庄的银票是顾夫子画的,平遥县的是吕栋画的,新昌府是徐泓徐兄动笔的,镇江府的就请晏兄来执笔吧。”
陆笺和特制的墨则是由卫景平亲自带过来的,够他们用上一阵子的。
“嚯,”晏升拿手指试了试陆笺,很是惊讶:“这纸里面不会熔了金银吧?”
卫景平:“这是陆先生的绝密,我也不知。”
晏升啧啧两声,又拿起锭姚墨:“这墨也罕见,看着是黑色的,遇到光照就泛紫色,光这纸和墨,只怕就没人能仿制出来。”
卫景平说道:“再加上晏兄的真迹,更是无人能仿制了。”凑齐陆笺、姚墨、晏画,银票的防伪性能必定杠杠滴。
晏升:“我可没说给你作画。”
不给润笔费绝不松口。
户部侍郎,三品大员,比他一个小小的州判的俸禄高多了,见面就要敲卫景平竹杠的。
“这两锭墨晏兄看看,”卫景平从另外一个包袱里取出两锭:“不知能不能入你的眼啊?”
这两锭墨通体油润欲滴,晶莹若黑玉,嗅来有淡淡的龙脑香和麝香的气味,这是墨铺去年大卖的墨品。
市面上大抵是见不到这样的极品的墨的,晏升两眼放着贼光:“卫四,你在镇江府开钱庄的事齐活儿了。”
为了这两锭墨,让他干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都行。
卫景平:“这是墨铺新出的‘龙香墨’,我专门给晏兄带来的。”说着,他把两锭龙香墨放到了晏升手里:“换晏兄一幅墨宝。”
晏升喜滋滋:“别说一幅墨宝了,从此我为你鞍前马后,办妥钱庄的事,怎样?”
卫景平说道:“你办事,我放心。”
要不然他怎么不选别的地方,偏来了镇江府呢。
第219章 水太深
◎“本官担心他们从咱们钱庄借了银子出去,转手又放了高利贷。”◎
镇江府是当朝南北漕运的转运要冲, 又是江南织造养蚕桑的重镇,商贾之富裕, 百姓之乐业, 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地方没少给朝廷上税赋,是个金主爸爸。
当地的几家钱庄,只要不是濒临倒闭在摆烂的,哪一家都是
车马盈门, 看起来生意都很红火。
正通钱庄镇江府分号正式开业的前一天, 晏升带着卫景平在大街上闲逛:“这里民间高利贷很多, 你说咱们一年才3分几厘的利息银子, 会不会断了旁人的财路?”
“当然会, ”卫景平说道:“会招人恨的。”
晏升:“……”
那他以后是不是出门都得带五六个家丁了,省得被人套了麻袋扔水沟里活活淹死。
“不过晏兄放心, ”卫景平说道:“那些常放高利贷的身上一般都背着事儿呢,要是知府詹大人治下严明, 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对户部开的钱庄使绊子。”
镇江府知府詹益书在当地是名声还不错。
多少逼债逼得欠债人家破人亡, 又有卖人家女儿逼良为娼的……那些人手段狠辣, 却又像阴沟里的老鼠, 坏事干多了,生怕哪一日知府大老爷清算他们的罪行, 给抓起来投到大狱中去。
一般说来是不敢跟官府争利的。
晏升一想是这么回事,他开怀笑道:“看来得麻烦詹大人了。”
门外传来衣衫窸窸窣窣的动静,一身材精瘦的中年男子阔步走来,到了门口站定问道:“卫大人在吗?”
他就是镇江府知府詹益书,因前些日子回乡祭祖, 一回来就赶紧来拜访卫景平了。
卫景平迎出来, 猛地瞧见一个五官干巴的男子, 微顿了片刻才道:“詹大人。”
晏升也对詹益书行了礼,笑道:“巧了,才将还在说詹大人呢。”
詹益书有些愣怔,但还是淡笑道:“不知道卫大人有何吩咐呀?”
卫景平就把正通钱庄的事跟他说了:“晏大人担忧咱们官府放贷出去的利息银子太低,断了本地放高利贷人的财路,他们会生是非,本官则以为詹大人的治下清明,不大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詹益书嘴唇翕动几下,虽然没拍着胸脯向卫景平说出“不会,绝不会。”之类的满话,但放松的表情显示了他并不担忧这件事:“卫大人这么说倒给本官提了醒,”,他瞧了晏升一眼:“晏大人得空将镇江府内放高利贷的契约理一理,看看有几家大户。”
是时候找他们喝个茶了。
“那就麻烦詹大人了。”卫景平再次朝他行礼。
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这位詹大人爽快过头了,总让人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自家人,就是用来麻烦的啦。”詹益书呵呵笑道:“听说卫大人乡试时的主考官是文婴文大人,下官当年会试是文大人主考的,论起来咱们可是有同门之谊的……”
他这话显然是在和卫景平套近乎,在当朝,习惯称呼主考官为“恩师”,但进士们更习惯自称“天子门生”,不是同窗的两个人彼此间不会攀“同门”。
卫景平对他的印象有些打折扣:“……多谢詹大人。”
提起文婴,詹益书话峰一转说道:“文大人外放有四年多了吧?”
卫景平说道:“听闻文大人将柳州府治理得很好。”文婴在柳州府重农耕,开官学,治理有方,在当地的名声好极了,都叫他“文青天”。
詹益书抹了点儿眼泪:“听说恩师这般好下官心里能好受些。”
对文婴罢相终究是有些意难平。
卫景平听了这话,对他的好感度又拉升上去一些。
……
有了詹益书和晏升的全力支持,次日,正通钱庄顺利开业。掌柜和师爷都是从当地找来的,掌柜姓于,师爷姓郑,都是甘州府来此地谋生的,先前晏升家和他二人打过交道,知根知底的才敢请来用。
开业开业的节点选的也好,初春时分,正巧有大批商贾要北上做买卖的,需要异地汇兑业务,在这里换成银票揣上,到京城提出银子,因而业务来得很汹涌,竟导致钱庄里的人手不够,卫景平都时不时亲自过来盘点账本打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