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314)
心中总不自觉往极端坏的地方想了。
他又跟李大全闲扯了会儿镇江府的事情,把话套的差不多了,李大全的拿手菜也都做好该装盘上桌了。
这一盘盘色香味儿俱全的菜肴依次端上来后,卫容与溜了一眼,乖乖地坐着等长辈们叫开饭,真跟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似的,而卫泱,他吮着自己的小胖手,流了老长的口水。
这顿饭吃的大人孩子都味蕾舒坦,满意极了。
饭后,卫长海跃上屋顶,招手把卫景平示意卫景平上去挨着他坐:“老李这么好的手艺,能甘心在咱们家当厨子?”
卫景平:“……”
李大全不算老,人家才三十来岁。
“老四,”卫长海眸光精明一闪,问他:“你巴巴地从镇江府带回个厨子,只怕不是好那一口水晶肴肉这么简单吧?”
卫景平默然片刻,苦笑道:“哎呀什么都瞒不过爹啊,爹成精了……”
卫长海捶了他一拳头:“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嗯,”卫景平眯眼看着天边摇摇欲坠的夕阳:“是有点麻烦事。”
他带李大全回来,就是想离开镇江府的地盘后,从当地人,又是天天能听到市井新鲜事的人口中了解詹益书。
顺带给家里人改善一下伙食。
卫景平略过去没有往下说,卫长海也没再追问下去:“一个月给他的银子不少吧?”
用大厨可是个烧钱的事儿,这个败家儿子啊。
“爹,”卫景平说道:“我也是没办法了。”
不然呢,他能在镇江府找人这么详细地打听詹益书的事吗?
卫长海咧嘴笑道:“得空爹也跟老李侃侃他家乡的事儿。”
……
天将黑,他抹抹嘴带着姚溪回去,而后端坐在书房,手里提着笔写个不停。
“大人,”卫五月好奇地问他:“这是在写什么呢?”
卫景平说道:“剧本。”
“大人写的什么剧本呀?”卫五月更迷茫了。
卫景平微带点儿凉意地说道:“当然是说一说镇江知府詹大人在任年间的好事了。”
“哦,”卫五月低头磨墨:“大人写这个,是要助他升官儿吗?”
把詹益书推荐给朝廷吗。
“是吧,”卫景平说道:“这么好的事情京城闻所未闻,不能把詹大人埋没在镇江府,得让他扬名,不然怎么能升官儿呢。”
卫五月总觉得听不懂他说的话,又觉得凉飕飕的,不像是什么好话。
过了几天,剧本写好了,卫景平又精心雕琢了一遍,算是成品了。
这本写完,卫长海又从李大全嘴里听到了另外一件关于詹益书的“大事”。
是五年前镇江府漕运的事情,卫景平得知后去刑部查了档案,而后得出个结论:詹益书,绝壁是个隐藏高手,大贪官污吏,杀人放火草菅人命这人是一样人事没干过呀。
卫景平又花了几天功夫写了个剧本。
等都完工后,他便取了个笔名大野,不要报酬地给酒楼茶肆的说书人,让他们说去了。
半个月后,等镇江府知府詹益书在京城的名气起来之后,卫景平连夜写了一封“投书”,“投书”就是后世所说的举报信,为了不让人辨认出笔迹,他握着卫五月的手誊抄了,在黎明前来无影去无踪地投进了朝廷设立在皇宫南门的铜匦之内。
铜匦。
没错,当朝的皇宫外面也设有自唐朝开始,臭名昭著的铜匦,且机关设置精巧,一旦有人投举报信进去,御史台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
果然,到了第三日上朝时,御史张树旦就发难了,正是弹劾镇江知府詹益书的,一共九条罪状,桩桩听起来都不轻,都该死。
犹如晴天霹雳。
云骁帝震怒:“吏部,大理寺,给朕查。”
第221章 奢华
◎他都已经是近些年科举入仕圈的传说了,有不少地方还神化他呢。◎
查詹益书。
此刻, 卫景平心里紧绷着的弦才缓缓松懈开来,今晚似乎终于能有个踏实的觉睡了。
刑部侍郎杜锦成和大理寺卿柳承珏同时执笏上前说道:“是, 陛下。”
说完这件事, 众公卿又汇报了一些各地春耕的情况,自从去年年底平定了郑王秦似的叛乱后,今春各处都忙着事农桑,看起来是个平稳的年头。
云骁帝听得频频点头:“嗯,
退朝后, 柳承珏快步追上卫景平:“卫四, 聊聊?”
“柳大人, ”卫景平面带笑意, 挑眉问他:“聊什么您说。”
柳承珏:“聊聊怎么给远在镇江府的詹大人上菜……”是大理寺直接杀过去抄家押解回京呢,还是等着刑部收罗完罪证才动手。
卫景平:“要是大人方便, 先把罗姑娘救出来吧。”
卫景平几乎可以肯定,詹益书给罗家送那十两金子, 最后又回到了他手里, 说不定那晚潜入罗家的盗贼, 就是他指派的。
之所以这样猜测, 卫景平是由结果倒推来的:一开始罗桂成大骂詹益书垂涎罗小柔,好巧不巧, 詹大人只用了十两金子去罗家半日游,罗小柔就进了詹府……
说没有蓄谋,是个人都很难相信。
他花了好几天写的剧本《十两金》中,刻意把詹益书给罗家送金子,詹夫人收养罗小柔的事编成天大的善举, 就是要让世人知道, 詹家有个养女, 让她浮出水面,这样她才会安全,詹家才不敢动他,灭她的口。
不过一旦大理寺或者刑部动手了,鱼死网破,詹益书那个接近变态的官爷,指不定会暴起来先杀了罗小柔,让罗家的事死无对证呢。
罗小柔在这件事情当中是个无辜的人,他们对詹益书动手,至少不该将她置于险境,且当年到底真相是什么,还需要她亲口说出来呢。
柳承珏“嗯”了声:“不过救出来之后,我们大理寺穷……”
既没有户部那么多挣钱的花样,也没有工部满大街跑的记里马车,没闲钱养不起罗小柔。
大理寺穷得叮当响,他都想重操“听驴叫”的笔名写书去了。
卫景平很理解:“柳大人先救人吧。”
李大全说罗小柔脑子一会儿清醒一会儿不糊涂,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是当时詹益书真觊觎她,想必打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柳承珏对卫景平摆摆手:“告辞。”
他知道该怎么办。
日子一晃,到了三月中春光最是明媚的时候,对于天下的读书人来说,三年一度的会试终于考结束了,各地的学子们从国子监的号舍里被放了出来,头顶艳阳天,有踌躇满志的,有唏嘘叹气的,还有抱头痛哭的……放眼望去,京城满大街上走的,全是穿着儒衫的考生。
三年前卫景平考完出来,是顾思炎和傅宁守着接他的,这回轮到他来接人了。
卫景平放衙回家后换了常服,饶是如此,他往国子监门口一站,还是引起了陆续出来的考生们的瞩目:“快看,那不是户部侍郎卫大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