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341)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群臣们差点跳起来把卫景平暴打一顿,有几位老大人还真把袖子给撸起来了,但是一想姓卫的可是出身武将之家,看上不挺拔结实,不像是他们能打得过的,于是又把袖子放下来,接着用言语喷他。

卫景平不急不躁,等他们骂累了,柳承珏开口帮腔进言,又拉了一大波仇恨。

谢回懵了。

起初云骁帝有点儿迷糊,但今日早朝众公卿又照旧拿了一箩筐的事情来烦他,他一遍又一遍在心里暗示:朕缺一个右丞相,缺一个右丞相……

他恨不得马上选一个出来干活,本来云骁帝中意的是卫景平,但是这小子资历尚浅,户部侍郎的位子还没坐热呢……怕不能服众。

再看看户部尚书梅清敏,工部尚书陈家川,还有刑部尚书任幽之……都是白胡子一大把,年纪都不小了。

总给他一种不大能操劳的印象。

虽然谢回后宅的事让云骁帝烦了,但此刻撇去私心重新审视他,忽然又觉得:还是谢回比较适合右丞相这个位子。

云骁帝道:“朕以为柳、卫二位爱卿所言有道理,诸位爱卿有什么话要说的吗,一个一个来……”

方才吵的特别带劲儿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什么意思。

难道是皇帝想拔擢谢回当上右相,授意卫景平提这个茬儿的?

如果是这样,摆在他们面前的岂不是两条路:一,接受、顺从谢回重返右相一事,二呢,死谏,一头碰到麟德殿那个大柱子上,但是一想头皮发麻的不行,多疼啊……

半天无人开口说话。

云骁帝借机道:“众位爱卿要是没话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他说完,匆匆命大太监李桐去拟旨,迫不及待地把谢回拉到了右相的位子上。

退了朝,御史们被气得直跺脚,恨自己没勇气死谏,越想越气,他们从卫景平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更是骂骂咧咧个不停,极尽讽刺之能事。

卫景平当作耳旁风,报之一笑,心情大好地回了家中。

等着瞧好吧,谢回爬到右相的位子上后,头一个要搞的不是朝中跟他不对付的大臣,而是妻子姜宝璐。

他以前发迹当上相爷,靠的是与姜氏联姻,然而这次从云州知州爬回朝中,那是靠他在关外风吹日晒几个月得来的,姜氏的助力就显的微不足道,对谢回来说用处不大了。

甚至碍了他的事。

第239章 “炼丹炉”

◎他三哥不是没梦想,而是心里藏了个占岛为王的梦吧。◎

卫景平心道:等着就是了。

谢回重回右相的位子后, 手握相印,大权, 却怎么也找不回三年前那种不可一世的爽感了, 反而在云骁帝跟前患得患失,总没那么踏实。

甫一坐到右相的位子上,户部侍郎纪九渊最先踢过来一件事情今年秋天各府的丁役银和田赋银该如何收,照旧还是调整?各府人丁数增长了, 按说丁役银征收起来是一大笔客观的银子, 但是耕田的亩数却几乎没怎么增长, 一户农家子女多了, 要缴的丁役银子多出数倍, 而他们从土地上获取的银两没有增多,手里的钱变得更少了, 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更加贫苦艰辛, 一旦交不起丁役银的时候, 就该弃土地逃亡当流民去了。

谢回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其实这个状况卫景平后来想清楚了, 不过有点后知后觉, 没有一下子看出来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人解决过了啊,不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吗?

“一条鞭法”是明代的张居正提出来的, 就是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摊丁入亩”就是把前面那个按人丁数计算的丁役银取消,合并到田赋银里头, 当朝暂时还没有人想到“一条鞭法”, 也还没有实行“摊丁入亩”,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但是各府的人口数增长后,却面临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此事一时半会儿拿不出主意,谢回散朝后回到家中,但每每踏入后宅,想着爱妾梁氏的柔情娇媚,再一看姜宝璐粗鄙的嘴脸,心里头莫名说不出的烦躁,让他吃没滋味,睡不酣畅,第二天办起事来总不如以往那样游刃有余,叫群臣颇有微词,三番五次也没那么中云骁帝的意了。

谢回内心愈发堵得慌,尤其是回到家中,一点儿瞧不顺眼都能让他气急败坏,不是摔东西就是发脾气,然而姜宝璐靠着丈夫当上了一品宰相夫人,着实欢喜了一阵子,她忍耐着他的脾气,百般讨好他……是想把日子风光过下去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朝廷上的屡次挫败让谢回心中的弦越绷越紧,没准儿哪一天,嘎嘣就断了。

大约,是从他破天荒头一次抬手甩她耳光那一天开始的吧。巴掌落在脸上的那一瞬,姜宝璐疯了,她是谁,是当朝姜太后的嫡亲侄女,是皇帝的亲表妹啊,她歇斯底里地哭了一场,第二天蓬头垢面地跑进宫里头找姜太后给她撑腰:“姑母,您侄女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动手打我……”

姜太后精神不济,看着她脸上尚未完全消退的巴掌印摇了个头:“宝璐啊,哀家一连几日身上不好……”

顾不上管小辈们两口子间的糟心事了。

姜宝璐抹干眼泪说道:“太后姑母,我听说您盼了一夏天的凉殿都没修缮好,”她往姜太后身边凑了凑,低声道:“是不是今年夏天那会儿的暑热伤了您的凤体?”

不提凉殿的事儿还好,一提姜太后就来气:“你那皇帝表哥不孝,愣是没押着工部给哀家修凉殿,哀家能怎么办。”

说完,她俯在贵妃榻上喘气个不停。今夏尤为酷暑,没有凉殿入住避暑,无论女官们伺候得再好,姜太后还是被热着了。

姜宝璐听了她的话,垂泪道:“工部要给姑母修凉殿,得问户部要银子,问题还是出在户部身上。”

姜太后活了这么大岁数,能有今天的尊贵,岂能看不透这个,她说道:“宝璐啊,你错了。是皇帝把皇位放在了哀家前头,懂吗?”

听说预备给她修缮凉殿的银子被挪去豫州赈灾,呵,这件事可是让云骁帝赢了称颂和民心,稳固了他的皇位呢。

姜宝璐似懂非懂。

姜太后摆摆手:“回去吧。”她因为修凉殿的事正和云骁帝置气呢,才没心思为姜宝璐撑腰。

……

而卫景平这边,许多事情推出去之后,那是一身轻啊自在多了。

六月下旬,他收到了来自会稽山柳好柳道士的回信,信中只有一个字:来。

让卫景平到会稽山去找他,多半是这个意思。

但是从京城到会稽山一去一来的,至少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卫景平告不了这么长的假期,于是给他三哥写信,在信中说明缘由,问卫景川方不方便去一趟,没多久卫三回信,信中说他们已经出发去会稽山了,一有信儿就送往京城,叫他放心。

上一篇: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下一篇: 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