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始皇真不是我爹?(486)+番外

作者: 霖桔 阅读记录

面对博士们的反弹,姚贾直接硬刚道:“哈!老夫说一句,你们便说老夫在轻辱了孔夫子?!那你们自身呢?郡县制已安稳地实施六年,你们却看不清情势,只知道拾前人之牙慧,妄想鼓动复辟分封制。真是可笑!”

……

眼见法家和儒家再次干起来。

张婴这瓜都吃得有些懵逼。

这文人墨客凑在一起,可比后世大妈们闹腾多了,骂人用词文雅不说,一个个互相引用对方老祖宗说过的话去抨击对方。

比如儒家说法家愚民政策搞笑,不合理,讨厌。

法家这边立刻抛出一句话,孔子曾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家学术祖

宗都说只能使百姓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和愚民是一个意思吗?

儒家顿时无语。

再比如,法家说儒家只知道从古法里来说分封制有多好,以古非今。

儒家这边也立刻抛出一个句子,商鞅曾说,“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你信奉的商鞅都没有把话说死了,只说了不推崇而已,你在这一竿子打死我们这些尊敬古制利益的做什么!

……

张婴正观察着,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嬴政的声音,“阿婴,你小子看这么久,看出什么门道来?”

张婴故意皮了一下,压低声音道:“要打起来了。”

嬴政:……

“咳咳。仲父我开玩笑的,我的意思是……”

“不。”

张婴还没说完,就被嬴政轻声打断,他惊讶地抬起头,恰好与仲父对视上。

嬴政给了个赞许的眼神,道:“你说得很多。”

张婴:?

他正有些疑惑的时候,李斯忽然整理了一下衣襟,站起身。

他环顾四周,高声道:“今日本只为祭奠淮南侯。不曾想竟因博士淳于越的某些谬论,再次掀起有关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论。如今已是大秦实施郡县制的第六个年头,法令既出,天下已定,诸位应当各司其职,而不是在这吵吵嚷嚷耽误正事。

博士的职责、正事是什么,是博通古今,以备陛下随时顾问。而不是为一己之私,以古非今。

这六年来,老臣看着博士们,不,应该说士子们四处游走地宣扬自身学说和理念,他们为了博取关注,故意做出种种令人厌烦的噱头。

比如有的士子,在茶楼盲目地抨击秦律秦法,认为秦律严苛,再鼓吹分封制,把诸侯王都赞美成未来圣人,声称在诸侯王治理下会活得更好,这是何等的可笑。

还有些人暗藏在乡野间,针对大秦颁布的所有政令,日日夜夜鼓吹旧国旧王,以至于不少黔首被洗脑,成为六国余孽的细作。

老臣认为必须遏制这一股乱象。

先禁止黔首私下议政,避免乱象增加。再焚毁六国的史书,以及涉及百家思想等任何涉及朝政的书籍,同时,任何人敢在乡野写诗、书来用来反对秦律秦法,反对新政的政令,当斩首示众!

老陈认为,只需要让黔首们从吏而师,学法,不被其他思想蛊惑,方可彻底断百姓寻根之念,才可彻底稳住我大秦江山。”

众人:!!!

张婴:!!!

妈哎,猝不及防的焚书……来了。

坑“儒”还会远吗?啊不对,是还会有吗?

第210章 三板斧

严禁大秦黔首在乡野议政。

禁止博士以古非今,若不遵守,则取缔上朝议政权。

焚毁六国史书、诗歌以及百家传承书。

李斯三板斧砸下来。别说博士们震惊得浑身僵硬,就连大秦的法家官吏们一个个也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现场只剩下“咕噜噜”锅底水泡翻腾的声响。

张婴先看向嬴政,仲父脸上的神情很淡,但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李斯身上,即便不是赞同,但也没那么反对。

张婴又转头看向扶苏,他本以为扶苏会眉头紧锁,甚至是按耐不住要出头说话,毕竟记载中扶苏和嬴政就是因为“焚书坑儒”而起冲突。

没想到扶苏虽然微蹙其眉,但也没有任何反对表示。

张婴又看向其他的朝臣,发现大秦官吏们震惊归震惊,也有人嚷嚷着:

“荒唐,这是何等的荒唐啊!”

“有教无类啊!大秦此举无异于自绝根基。”

“这些可都是圣人言,岂可随意损毁?”

……

但即便有人在嚷嚷,这动静也不是很大,因为连出声的人都只敢藏在暗处。属于能听到不少人在提反对意见,但一眼看过去,乌压压一片人头,没人愿意与你对视,压根不知道是何人在说话。

片刻后,嬴政忽然开口道:“诸位对李廷尉的提议有何意见?”

朝臣们神色各异,沉默了一会,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但他的反对并不是完全否定“焚书”,而是认为李斯下令焚毁的书籍种类太多了,建议保留自古以来的史书、医术、农书等,还有很多上古诗歌中有讲述民俗、农业方面的知识,也要保留,不能为了焚毁诗歌而焚毁诗歌,必须看内容……

张婴见状很是震惊,流传千年的“焚书坑儒”事件,虽然还没达到坑“儒”这一个大高潮,怎么进展的这么顺利?儒家和法家不应该互相斗嘴一番吗?

是,大秦是曾经发生过一次焚书事件,这还要追溯到商鞅时期,他认为儒家提倡的礼乐制度、仁和义,尤其是反对攻战和耻于战争等思想,视为会令秦国软弱倒霉的害虫。

所以他搞了一个“燔诗书而明法令”,烧儒家的《诗经》《尚书》等书籍,试图将大秦黔首们的价值观全部法治统一,比如鼓励农民工耕地,鼓励黔首积极备战。

但商鞅之后,秦国在一百多年再没有焚过一次书,嬴政上位之后更是集百家之长,选人不看出身只看才智谋略,还修建博士学宫,召天下读书人来大秦。

如今法家李斯再次号召焚书,不说其他家,儒家就这么从心地认了?都没几个人起来抗议。

张婴实在憋不住道:“博士淳于越,焚儒家典藏你都不反对?”

淳于越一顿,冷声道:“臣自是反对的!但臣反对的是焚毁所有藏书。若像李廷尉所说,只焚毁乡野民间的藏书,并不焚毁贵族以及百官私藏的书籍。

某认为不无不可,毕竟百家典籍本就藏在博士学宫及秦官贵族家中。”

张婴:!!!

他懂了。

怪不得反对的声音寥寥无几。

因为李斯提议的焚书,焚毁的是平民、乡野士子的书,并没有触及官员贵族的利益,这也代表着,底下识字的黔首会断层减少,会考科举的平民自然也会减少。

即便法典类的书籍不烧毁,有平民天才撞了大运,拜了吏为师,成功科举。

但平民学子自幼只知道法典与秦律,而贵族出身的多能学习百家之长,两者相比,贵族学子再次天然占据优势,身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