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臣第二部(出书版)(13)

爱卿那双湛如秋水的眼眸睁大着,盯着小太监的脸儿猛瞧。他的肤色像雪一样白净,人也消瘦,看起来就跟小女孩似的,眼睛不大却分外有神,配上那双秀美细长的黑眉,大有“小家碧玉”的气质。

可惜的是公公之身,他要是生养在寻常人家,还不得意万分。

爱卿最喜欢小德子,是因为两人一同长大,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小德子也不似其他的公公,不管年纪大小,都是阴沉着脸,回起话来也是左一套规矩,右一套规矩。

而眼前的小太监,那乖巧伶俐的模样,让爱卿看了就心生怜爱。他虽然从小生长在皇宫,但野史书籍也偷偷摸摸地看了不少,深知若不是家里太过穷苦,绝不会有父母送孩子来宫里当太监。

“这也是朕的不对……”爱卿神色黯淡,喃喃地说。

“皇上……?”安平困惑极了。

“你既然会读会写,就做朕的文书房秉笔太监吧。”爱卿几乎是脱口而出道。

“什么?”安平显得极为惊讶。皇宫内有二十四衙门,是专门伺候皇帝以及皇族亲眷的。

这二十四衙门又分设为“十二监、四司、八局”。而在这些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的监、司、局中,“司礼监”的权位最高。

而所谓的司礼监,又设有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负责皇帝的奏折公文书写,即是皇帝眼前的红人才能担当。

司礼监的总管大太监更是宦官之首,如今由前朝一位老太监担任。小德子虽然得宠,但年岁太小,不过也高居掌印太监之位。

一般而言,新来的小太监,能在御前掌个灯就算不错了,过个七、八年,甚至十数载,办事没有错处,皇上才会钦点他做些别的事。

安平初来乍到,立刻一步登天,就跟布衣百姓当了宰相一般的不可思议!

所以,不仅安平错愕,其他随侍着的大小太监,也惊讶地暗暗抽吸,却又不敢抬头窥视。

“你这么聪明,不会不知道秉笔是何职位吧?”爱卿却笑着,一副主意已定的模样。

“奴才知道!奴才叩谢圣恩!”安平跪下了,声音略略发抖。

“来,现在就帮朕把这些折子拟写了。”爱卿说道。

安平去到台阶下边的花梨木书案上,研墨、铺纸,动作一气呵成,可见当真是学习已久的。

“朕意在珍贝诸岛加兵十万人,加饷十五万两,着兵部、户部共同磋商办理。”爱卿口齿清晰地说。

安平却愣了愣,他刚才听见皇上念叨奏折了,上面只说需要防备,并没有求朝廷立刻发兵拨饷啊。

“……希望只是朕多虑了吧。”爱卿似乎明白他的疑问,便微微一笑,“父皇曾经说过,凡事有备无患,就怕真有战事发生,路途遥远的,再派兵就来不及了。”

“皇上英明!”安平敬佩地说,也有意安慰这位与自己年岁相差无几的皇帝,“不过,也许对方真的只是彼此联姻、和好了。”

“如此便天下太平,但他们百年世仇、水火不容,岂是一桩婚事便能挽回?”爱卿望着御案上的地图,“恐怕,只因有更大的利益驱使。”

“利益?”

“大燕是他们共同的敌人。”爱卿轻轻叹气,在御书房这么久,还从未露出过这样忧虑的神色。

但他很快就振作精神,微微笑道,“拟下一封旨意吧。”

“是,奴才遵旨。”安平赶紧忙碌起来。

约摸一个时辰后,小德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说是去抓蝉吃,心里到底是装着皇上的,他为皇上采了很多喷香的驱蚊草叶,还用描金绣龙的锦囊装起来。

他还担心皇上一人在大殿里处理折子,会闷得慌。

可是才踏入门槛,小德子就听得一阵欢声笑语,还有皇上在说,“好俊的字,这小楷笔划分明、大小相称、极为纯熟流利……”

小德子不禁纳闷,“这说的是谁?”

他走之前,皇上向来是独自处理奏折,或者与景将军、永和亲王一起,很少有别人作陪啊。

走到殿内,才看到是一个穿着蓝袍的小太监,这不是他叫来伺候皇上笔墨的安平吗?

“奴才给皇上请安。”小德子声音响亮的叩拜道。

“你回来得正好,要不是你让他来服侍朕,还当真是埋没了一个人才。”爱卿笑容满面地说。

“奴才怎么敢当这举荐之功,不过是凑巧罢了。”小德子连忙说,却也很好奇这个安平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让皇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喜欢上他,并且如此重用。

安平并不恃宠而骄,还对小德子躬身行礼,举止很周到。

“容奴才大胆,瞅瞅这字。”

小德子说,凑近去看安平写的字,真真就跟刻在碑文上的一样,别提多漂亮工整了,且皇上还说,他没有写错一个字。

小德子是拿起书本就犯困,可很佩服有文采有本事的人,他很快就和皇上一样,喜欢上这个文文静静、才高学富的安平。

第五章

翌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远处还可见宫人在放纸鹞。

“景将军,皇上请您进去议事。”

景霆瑞原本候在御书房的殿门外,等待皇帝的传召,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可是他回转身,却看到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太监,穿着的是深红织金线云纹衣,束金腰带,脚蹬黑色缝靴。

这可是司礼监的官袍,除了小德子以外,其余都是年纪大、资格老的太监才能穿的。

“请问这是哪位公公?”

抱有疑问的不只是景霆瑞,还有其他在殿外候着的,准备面见皇帝的文武大臣。

“奴才安平,给各位大人叩头。”安平恭敬地行大礼,其他官员纷纷谦让。

“哎,公公,快免礼。”显然,他是皇上跟前的人,哪能要他的大礼。

“安平公公在哪个衙门供职?”一户部官员热切地问道。

“奴才原是御用监的,前日得万岁恩典,成为司礼监秉笔。”

景霆瑞听罢,并无其他表示,只是略微颔首,就越过这相貌清秀的小太监,觐见皇帝去了。

其他官员则纷纷围住安平,说些讨好钦佩的话,比如他一定是才高八斗,才会让皇帝破格提拔。

安平一一应付,既不像景将军这般冷漠,也不似小德子这样,和他说了也白说,很讨官员们的欢心。

“皇上身边就该有这样识大体、顾大局的近侍!”

据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百般挑剔的宰相贾鹏,也在说安平的好处。

他上承皇帝的恩惠,下接官员的讨好,生得一副温柔沉静的模样,却在皇帝和诸位大臣中间,起着如同“万金油”一般的功效。

原本,因为皇上太过亲近景霆瑞,而让大臣们觉得无论办什么事,都横着一座“冰山”,心里自然有诸多埋怨。现在,总算有个聪慧伶俐的公公愿当他们的传声筒了。

他们能不感到开心、不松口气吗?甚至认为只要拉拢安平,就等于讨得皇帝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