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红楼(113)

作者:九悟 阅读记录

“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

一个青衣小帽的小厮推开门进来,一脸喜悦的向贾环行礼,“三爷,我得了旅店的伙计通知还以为我听错了呢。没想到真是三爷。”小厮正是贾环的长随钱槐。

贾环出府读书,他的长随、丫鬟、住房的待遇、配置都保留着,并没有被裁撤。这大概也是他在贾府斗争出来的威名所导致的结果。

贾环笑道:“行了。”指指饭桌边的条凳,“坐下来给我说说府里的情况。我娘、如意、晴雯、三姐姐她们都还好吧?”

“好。姨奶奶、三姑娘都好着…”钱槐依言坐到桌子边,一条条的给贾环说起贾府诸人最近的情况:

贾环屋里的丫鬟晴雯和如意都好着。因为贾环不在,她们日常很清闲。赵姨娘依旧是时不时的给王夫人立规矩、敲打。探春在贾府里并未受到贾环的牵连,依旧是好好的。这个姑娘是有智慧的。

因为贾环在书院里读书,贾宝玉据说也表态要取个功名。为此,贾母又将袭人赏回给他。不过,贾宝玉房里的大丫鬟如今是媚人。贾环心里清楚,这应该是他带来的蝴蝶效应。贾宝玉初试云雨的对象从袭人变成了媚人。去年冬天的时候,袭人被贾宝玉赶走还没回去。

夜雨阵阵。谈了一个时辰,贾环并没有留钱槐住下,问明情况,叮嘱他带话:让晴雯、如意帮他制作一些鹅毛笔。就打发他坐马车回四时坊。

钱槐走后,贾环一个人在客房里听雨。思绪万千。贾府里令贾环牵挂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他现在要是大几岁,真的可以考虑赚钱的计划,经营后路,就准备离开京城,离开贾府。问题是,他一个小屁孩,没有功名在身,什么都干不了。

现在的目标还是先过县试,再过府试、院试…,顺着科举的路走下去,考到举人再回去。明年就是举人试,他希望高歌猛进,一举成功。不求名次,只求功名。

大周雍治九年,贾府里基本没有大事。

要说关注,贾环倒是想关注东府里那个娇媚美丽的人妻:秦可卿。她在今年是相当危险的。贾珍极有可能对她下手。他虽然提醒了秦可卿,但秦可卿躲过的概率很低。

贾环幽幽的叹口气。谁会喜欢悲剧呢?但他又能如何?他不过是一个过客。他回不去,但他心里还是想回到现代去啊。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奋斗在红楼》

第八十章 神童?

春雨绵绵,细雨如丝。

京师内城某处精美的私人院落中,数名士子聚在大堂里吟诗作对,分案而坐,觥筹交错,气氛热烈。每人身边有一位姿容出众的美人陪酒。

坐在首座中的是一名约三四十岁的男子,穿着儒衫,容貌俊朗,不时的放声大笑,作放荡不羁之状。

一袭白衫,面若冠玉的公孙亮坐在右侧第三个位置上,挥洒自如的与朋友、美人交谈。

第二天早上,春雨未歇。贾环和满面春风的公孙亮两人在车马行雇了马车,返回闻道书院。公孙亮心情极佳,一路说说笑笑,令人如沐春风。

贾环还以为公孙亮昨晚在教坊司很嗨,因而心情好,笑了笑。他昨晚感时伤秋偶尔为之即可。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你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就会认真的对待你。

回到书院后,贾环立即恢复三点一线的紧张生活,苦读备考。在叶讲郎的指导下,每天三篇八股文,积极准备着二十六日的宛平县县试。

十五日,书院朔考。贾环的名次上升到甲班十五名。进步明显。他的时文水平正在突飞猛进。外舍甲班前二十名的童生至少都写了大半年的制艺文章。

随着考试日期的逼近,书院中的学习氛围越发的浓厚。贾环心里有点犯嘀咕:他取得院首头衔,可是还没有跟着山长张安博去见过宛平县知县。到时候考试时,他总不能写上“闻道书院院首贾环”这样的字样吧?

十七日上午,天晴无风。叶讲郎外出访友。外舍甲班自习。贾环正在讲堂里抠字眼、费尽心思写八股,山长张安博派公孙亮来通知他,宛平县初春文会定在两日后。

贾环心中悄悄的松口气,总算是等来了。

以他目前的八股文水平,要通过宛平县县试很有难度。京师是人文荟萃之地。童生中不乏优异者。骆讲郎就直言:自己要是能通过,他就叫自己一声“先生”。

贾环现在是指着在宛平县县令,县试主考官赵俊博面前留下印象,以此来过县试。

从闻道书院东行约二十里,经东庄镇、龙泉镇、卧牛镇至香山。偏离入京的官道后,宽敞的黄土大道两侧都是大片的庄园。

道路两旁都是白杨、水杉、梧桐等乔木。篱笆墙、村落、农户、水牛、田野,鸡鸭、构筑成一幅优美的初春时节画卷。

贾环和公孙亮坐在山长张安博的马车中,透过马车的窗口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山长张安博的马车豪华、宽敞。他正倚坐在软榻,时而饮一口香茗,舒畅而惬意。一袭浅灰色鹤氅,带着慈祥的笑意,“年年初春来此,年年美景怡人。让我有归老泉林之意。你二人可有佳作?”

公孙亮在业师面前极为放松,打趣道:“贾青松当面,弟子献丑不如藏拙。”

贾环顿时有些汗颜,搜肠刮肚好一番,实在没想到合适的诗句来抄,愧疚的道:“山长,弟子惭愧,不擅田园诗。只为今日文会备了一首渔家傲。”

山长这么问,其实是亲近之意。他当然愿意抄诗一首。但实在搜索不出好的田园诗。

听贾环这么回答,公孙亮微征,立时有点紧张。他的老师最讨厌读书人有功利之心。做人、做事,以君子行之即可。贾环这么说,实在是有点犯忌讳。

但…

山长张安博笑了笑,“无妨。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

公孙亮心里悄悄的松口气。他对贾环这个才华横溢、说话、做事得体的小师弟还是蛮欣赏的。

公孙亮自是不知道山长张安博早听叶讲郎说过贾环的事情:嫡母不喜,庶子难熬。对贾环的功利心要宽容几分。山长是位宽厚的长者。

闲话着,马车使进一出精美的庄园中。类似于现代的农家度假别墅。楼阁台榭在山林间若隐若现。早有仆人上来引接,将张安博、公孙亮、贾环三人引到一处富丽堂皇的客厅中。已有数人在座。俱是文士装束。

张安博微笑着和主人、客人寒暄,随后落座在右侧第一的案几边。赵知县坐在左侧第一位的案几边。居中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四岁的俊朗男子,偶尔大笑。很有特点。

今日文会采取的是分餐制。客厅中间预留了表演歌舞的场地。众宾客三面环座。

贾环和公孙亮站在山长张安博身后半米处。并无参与资格。算是来此增广见闻。当然,若有人问及,可开口作答。文会结束时,知县会问及诸位学子姓名,考校学问。此时距离县试不过六天,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上一篇: 奉旨和亲 下一篇: 天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