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红楼(382)

作者:九悟 阅读记录

汪鹤亭属于徽商派系。郑家是晋商。所以,郑家要搅局。而对于身在江南四大才子之列的魏子和来说,他要借这样的大舞台,来刷自己的名声。

坐在沙胜身后案几上的何师爷顿时皱眉。狠狠的扫了郑元鉴、郑文植父子几眼。成何体统!一个盐商子弟,竟然敢扫分守道的面子?你娘的。

何师爷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郑文植还曾讥讽沙胜到郑家来像乞讨。态度很嚣张。

萧幼安不想回答,但文稿在这里,也瞒不住人,道:“北直隶贾环。”

“啊…”厅中一阵惊呼。

杨运使、费同知、沈县令等人都是惊讶无比。以贾环现在的文名,写一首诗出来,谁敢说不好?现在竟然被萧幼安说是一首拙劣的五言诗。贾环写一首好诗是应当的,写一首烂诗才是不正常的。

而对于正厅之外的文人、士子们来说,除了惊讶贾环的诗写的差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是刚刚得知天下闻名,号称诗才天授的神童、举人来到今晚的诗会。此刻,身在扬州。

西二堂中,面对着纪鸣、黄秀才、纪四妹好笑的目光,贾环无语的喝口酒。貌似,翻船了。

写一首差的诗,并不影响他的文名。但是,这个场面,他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今晚的场面其实有点复杂。贾环认为可以藏拙,但判断失误。原因有两点。其一,他不知道林如海给汪鹤亭打了招呼。汪鹤亭邀请扬州名士萧幼安盯着他的。

其二,郑盐商要搅合汪盐商的局,魏才子要刷名声,恰好将他卷进去。刚才如果没有郑文植多此一问,事情就会过去。

其实,贾环是没太重视刚才在回廊上听到五六个士子说:不服气他的消息。他只是当做文人相轻的说法。这些年参加文会,这种情况见多了去。他的座师方望,文坛宗师,不一样有人骂?

更关键的是,他不知道“幼安兄”是谁?要是知道的话,他估计就会改变策略,稍微用点心,抄一首中档的中秋诗词交上去。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晚了。

贾环的诗给挑出来,送给正厅中的几位正堂官一观。沙胜看得微微皱眉。大失水准。

魏子和扬声大笑,从座位处走出来,站在场中,傲然的道:“贾青松写出如此拙劣的诗文,怎么有脸称诗才天授?我看还是以后不要写诗了吧!哈哈。学生有诗一首,请诸位品评。”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中秋佳节(三)

江南士风今年来,日趋狂放。士子喜好狂言,放荡不羁,批评官府。扬州府这边士风要保守、含蓄、正派。因而,在座的几位老大人对这位突然冒出来的江南才子并不感冒。

但魏才子配和着大盐商郑元鉴,要落沙大参的面子,杨运使、江府尊自是闭口不言。

既然是诗会,难道还不许人作诗吗?

此间的主人汪鹤亭坐在案几边,看着场中间一脸倨傲神色的魏子和,脸色微微沉下来。

今日盛会,关系到他的计划,但若是出面将有着江南四大才子名头的魏子和给赶出去,他这个中秋诗会就成了笑话。

汪鹤亭看向不远处的萧幼安。

萧幼安遥遥的点点头。中秋赏月的诗词,他有准备。且让魏子和将他的诗词念完再说。

魏子和微微抬着下巴,酝酿了一下情绪,吟诵道:“素月分辉共明河,玉殿琼楼宴宾客。姮娥不嫁把酒问,凭栏独啸与君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面两句写景,描摹今日宴会的场景。辞藻清丽。后两句则是糅合嫦娥奔月的典故,借机抒发胸臆。

嫦娥奔月,并非是不嫁。但他偏偏要这样化用,角度独特。问嫦娥之孤独,说自己的孤独。“独啸”写尽心中的才华、狂傲。锋芒毕露。

“好诗!”郑文植拍着桌子,轰然叫好。作为邀请魏子和来的人,就算听不懂诗词,也不妨碍他叫好啊!

“好。”与郑家叫好的几名盐商都是笑呵呵的附和,喝彩。江南四大才子啊,写出来的诗,叫一声好,不会有错。

位于正厅正中的曲艺班子的歌姬们,顿了顿。按道理,新诗出来,她们需要立即和乐、唱诗。但现在场中的情况明显有点不对。

高居首位的沙胜捻须沉吟,轻轻的点头。虽然给人扫了面子,但确实是首好诗。

杨运使微微点头。看沙大参的表现,不足为虑。真是太天真。若是有人落他的面子,他定要让对方明白,什么叫做官法如炉?

两位大人都点头,歌姬们经验丰富,正要演奏之时。萧幼安长身而起,扬声问道:“敢问郑大少,这首诗好在何处?”

正一脸笑容的郑文植脸上僵住,一脸窘态。盐商附庸风雅,族中的子弟,资助的文人有不少进入仕途的。但真正能把书读通的,还是少数。郑大少将来要继承父亲的产业,哪有时间读书?

“哈哈。”明亮的正厅之中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声。盐商群体中,和郑家不对付的也有不少人。比如出身徽州的盐商。

萧幼安不屑的冷哼一声,对魏子和拱拱手,“魏兄江南名士,参加今晚西园的中秋诗会,幼安身感荣幸。然而,不告而入,非君子所为吧?”

魏子和今天是来刷名声的,刚才沙大参、杨运使点头,他的名声已经刷到手。并没有砸场子的打算。但萧幼安语气不善,当即冷淡的道:“我随友人前来,见识扬州风华。只是,见了一首拙劣的五言诗,一时技痒而已。”

萧幼安道:“好,在下也有一首中秋诗,请诸位老大人品鉴。”萧幼安向沙大参、杨运使、江府尊几人施了一礼,再对魏子和道:“请魏兄指教。”

几名扬州名士纷纷叫好,“我等洗耳恭听幼安佳作。”萧幼安是扬州府人,而魏子和是金陵人,跨江而来。他们当然支持自己人。

萧幼安一甩衣袖,正要吟诵时,门外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还是我来吧!”

正厅之中的官员、盐商、名士、名妓们看到一名瘦弱的少年从厅外昂首而来。神色沉静,步履从容。

他一身浅蓝色直裰,头戴黑色平定四方巾,脚踩青缎粉底靴。标准的读书人装束。自有一股书卷气,文士风。

顿时,厅中响起一阵骚动。众人纷纷交头接耳。

“此人是谁?”

“这是谁家的子弟?好胆量,在这样的场合,竟然敢进来比试。”

“这少年是谁的学生?怎么进来的?”

坐在沙提学身侧的案几的何师爷忍不住拍了下手,“好!”眼中渐渐的兴奋起来。

沙大参被郑家子、魏子和扫了脸面。他心中很是恼怒。他是知道贾环今天没打算写诗的。以他的诗词水平也压不住刚才那首七言绝句。但,现在贾环进来了!

厅中,灯火明亮。几十道目光“刷刷”落在贾环身上。

魏子和嘴角浮起一抹讥讽的笑意,正要说话。

贾环站定,平静的向上首的沙大参,杨运使行礼,“学生贾环,见过几位老大人。”话音一落。厅中立即响起一阵了然的声音,“哦,原来是他。”沙胜眼睛中露出欣慰的神色。刚才对贾环写了一首烂诗的不满消失。读书人,要有担当,要争上游。

上一篇: 奉旨和亲 下一篇: 天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