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红楼(776)

作者:九悟 阅读记录

这不同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那是杨广的女儿。杨妃的儿子继位,那唐朝皇室到底是姓李还是姓杨?而雍治天子的杨贵妃,在血统上,并无前朝的血脉。她的儿子,可以继承大宝。

将来的事,谁说的准?反正,贾环是打定主意,不带着贾府参与夺嫡。

贾环心里再叹口气,放弃心中隐隐的想法:若是宫中无事,元春生下皇子,元春将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届时,贾府是否可以推一推?当然,要先和元春商量。但是,宫中有杨贵妃这样的存在,恐怕不争,才是上策。

贾环正想着事情,前头带路的小太监忽而停下来,道:“小的见过刘公公。”

刘公公是一名中年太监,面白无须,身材消瘦,穿着青色的袍服,脸色冷峻。在贾环看过来时,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笑容,拱手一礼,客气的道:“莫非是贾探花当面?久仰久仰。在下极喜欢贾探花的诗词。”

贾环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位刘公公在宫中颇有能量。杨贵妃宫里的小太监都恭敬有礼。可想而知。但是,太监一般自称是咱家。哪有自称“在下”的?

贾环拱手回礼,道:“刘公公,幸会。”

刘公公眯着眼睛笑一笑,点点头,离开。

贾环压着心里的疑惑,离开皇城。偶遇一位刘公公只是一个小插曲。见杨贵妃才是要事。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于玄幻小说里面打怪。打完了蜀王宁恪这只小怪,引来杨贵妃这只大怪。只是,贾环没料到,杨贵妃出奇的好说话。大怪自然是不用打的。杨贵妃的智商不仅在线,而且非常的高。

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是和杨贵妃的接触,一个是她亲口说欠的人情。这个人情有几分,不好说。但当朝最得宠的贵妃的人情,运作的好,还是很有用处的。

贾环见过杨贵妃,恢复教学,每日在真理报报社、家中、吴王府中来回。

而真理报大获成功,所影响到的,并不是只有当了一会“明星”的蜀王。

夏季多雨。京城外城东的一处小院中,新任的真理报副主编萧梦祯和好友罗华前来拜访,寓居在此的韩秀才。韩谨和萧梦祯去年年底来京时,黄州府知府尹言、同知仇兴德各赠送了白银五百两作为盘缠。

窗边,雨声点点。芭蕉叶卷。

萧梦祯和罗华将带来的酒菜铺开在小桌上。三人把盏共酌。

萧梦祯轻叹道:“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新科的庶吉士、金陵人罗华笑道:“开之兄,春风得意,何做此儿女之叹?”对韩谨道:“子恒兄要劝劝他。”

萧梦祯一笑,道:“我有我的思念。不比阁下与佳人订婚,春心荡漾。只等几月后完婚。”

几人大笑。罗华,时年二十六岁。妻,金陵人,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孙女李纹。李氏随母正客居在京城。其姑妈是贾府寡居的长孙媳妇(李纨)。萧梦祯陪罗华去李氏家中拜访过。

韩谨洒脱的一笑,吟诵道:“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莫忘远方思友人。”温柔乡是英雄冢。大丈夫,功业未立,何以为家?

萧梦祯饮了一杯,道:“子恒兄总是这样斗志昂然,令我钦佩。前些时日,贾子玉与我谈了一次。说的我很有感触。他说,阴谋家只整人,政治家还要整国家。东林党,只有党派利益,没有国家利益。亡之不可惜。”

贾环向他交了底,最终,真理报还是他来做主编。但是,有一个要求:不能只顾东林党的利益。他严格说起来,其实不算东林党人。赏识他的黄州知府尹言,是前太子的老师。

他认可贾环的看法。

韩谨失笑,“开之,这要我怎么说?君子群而不党。但是,几人做到?比如:当前的何派,楚王党。这都是有的吧?贾兄对东林一脉还是有些偏见。

另外,他的性子,有些冷,有些懒。每每都是被时势所推出来的。正所谓,锥处囊中,其末自现。”

罗华点头,与韩谨喝了一杯酒。说起来,他和贾府也算亲戚。不过,他不屑于和勋贵世家走动。他问道:“子恒兄,你谋划的如何了?”

眼前这位大才,学有帝王术。来京城是想要一展抱负。他是极为佩服的。而太子之位,只会在晋王和楚王之间产生。

韩谨点点头,脸色有些清冷。他通过龙江先生的关系,分别和晋王、楚王都谈过一次。

萧梦祯就笑,“晋王年长,而且,在天子身边办事。韩兄是打算顺势而为?”

韩谨还没回答。这时,门外的长随进来汇报,“先生,有几名自称楚王府的人求见。”

萧梦祯、罗华两人一愣。

韩谨笑一笑,甩着衣袖,“今日我有朋友来访,不见!”

第五百八十三章 韩秀才版的“隆中对”

韩秀才租住的民舍小院门外,几名带着斗笠,打着雨伞的男子被主人拒之门外。

一名白脸太监心里起火,压着声音怒道:“王爷,这姓韩的书生太过分了。”

居中被众人簇拥着二十岁的便装青年便是楚王。楚王不满的训斥道:“不要乱说话。你们都在外面等着,我自己进去。”说着,不理会下属们不解的目光,走进小院里。

韩谨的长随,是进京路上,几两银子买的十几岁的少年,如何敢拦王爷?愣一下,忙跟着楚王进去,“诶…”

楚王撑着雨伞,走在有些泥泞的小院道路中,正好看到窗口喝酒的韩谨三人。他的那些蠢货属下,怎么明白他的心情?

在他的几名心腹幕僚告诉他,贾环办真理报不可能成功时。韩秀才在荆园里的一次酒席上告诉他:贾环一定会成功。当时,他不信。现在,不得不服。

看着进来的青年,因喝酒的兴致被打断,罗华颇有些不满,“诶,这人怎么这样,都说了不见。”

萧梦祯去年春来京城考试,就是士子中的名人,今科亦然。他去楚王的荆园参加过文会。认识京师中的名人,楚王。当即,低声道:“德辉,是楚王殿下。”说着,看向韩谨。

韩谨也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楚王会亲自到他这里来。小院不大,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楚王已经进门,拱手一礼,笑道:“韩先生好雅兴,与友雨前小酌。我来的冒昧,还望勿怪。”

楚王时年二十岁,继承着皇室的长相,颇为英俊,身姿秀才,一袭青色长衫,文质彬彬。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

韩谨、萧梦祯、罗华三人此时都站起来。

面对楚王强大的自大气场,韩谨并没有如蜀王宁恪一般被压制,从容的笑道:“让王爷见笑了。屋舍简陋,王爷不嫌弃的话,将就的坐一坐。”

楚王一笑,道:“诶,韩先生这话我是不赞同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一篇: 奉旨和亲 下一篇: 天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