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826)
宁澄很不服气,嘘着眼睛看蜀王,“九哥…”
宁恪哈哈一笑,转移话题,问道:“潇妹,贾环似乎失算了。许侍郎奏请单独设立文宣院,最终报纸给划归到通政司名下。而且,贾环从翰林侍讲,变成通政司右参议,仕途前景可差远了。”
宁潇扭头,嫣然一笑,目光落在蜀王宁恪的身上,清声道:“九哥,你这可是大失水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单独设立文宣院怎么可能?真理报从翰林院划归中立的通政司。通政司俞子澄,帮何大学士提名华墨,这背后岂能没有利益交换?最终还是贾环掌握真理报啊。
再者,廷推得官,得官之正,无过于此。贾环以廷推得通政司右参议之官。说起来,他还是清流。一年不到就官升两级,这如何能叫前途不好?”
前文说过,廷推的职位,一般都是侍郎,尚书,九卿,地方督抚,大学士这些官职。相当的贵重。贾环的通政司右参议由廷推所得,谁能说他是浊流?那不是等于骂满朝诸公有眼无珠?
宁恪微怔,随即洒然的一笑。他的性格如此,比较洒脱。
只是,心中,突然间,感觉到潇妹已经长大,再不是以前跟在他身后喊他九哥的小姑娘。她对事情已经有自己的看法、见解。甚至,超过他。
这让他欣慰之余,心中还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宁澄嘻嘻一笑,佩服的道:“姐,幸好你不是男子。否则,我们这些人,那有什么活路?”
燕王宁淅点头。永清郡主分析朝政的这一幕,深刻的印在他的脑海中,难以忘记。
…
武英殿议事之后,余波不止。但贾环已经不在关注。回到贾府后,他只给府中说了三个字:“没事了。”贾琏、贾蓉、贾蔷、贾芸等人一脸的懵逼。然后,返回无忧堂正房卧室,倒头就睡。他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消息,如同旋风一般的传遍贾府。就三个字,但似乎有一种魔力,将近日贾府里的某些气氛给驱散。据说,贾母都乐呵呵的找人陪她打牌。
某些人,某些地方的不满,郁闷,慌乱,后悔,就不一一点名了。贾环不仅搅合了王子腾的大学士,还一本弹劾,将王子腾的兵权给削了。而其自身官升两级。
再怎么不懂官场政治的人,也会明白,现在是东风压倒西风!
大观园中,上上下下,于晚秋之时,充斥着一种难言的欢乐气氛。就连傍晚时,一个老嬷嬷在园中角门耳房中偷吃酒,给探春撞个正着,她吓个半死。探春只是说:下不为例,就揭过此事。
探春在园中巡查了一回,到潇湘馆中约黛玉,同去北园见贾环:该打发人去史家,把云妹妹接回来了。
两人穿着斗篷,丫鬟们在前后提着戳灯。秋风凛冽,一行人却是说笑着,欢声笑语不断。路上正巧碰到鸳鸯过来,老太太吩咐她送炖好的佛跳墙给贾环。
一行人从紫菱洲、蘅芜苑中的道路往北直北园后院中。晴雯、如意迎着众人,道:“姑娘们,三爷中午回来,饭都没吃,睡道现在还没行呢。”
黛玉由袭人服侍着脱下粉白色的斗篷,讶然的道:“可别是病了?”便将紫鹃、侍书等丫鬟们都留在客厅中,和探春两人进到卧室中探望。
卧室中没有点灯。天黑的早。光线黯淡。宝钗独自坐在床榻边,看着丈夫平静的脸庞,安然的睡去,偶尔有几声梦呓。就这么看着,不知道时间流逝。心中的柔情难言。
贾环这些日子的煎熬,她全部都知道,感受到。可她帮不上忙。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她哥哥取笑她:出嫁从夫。可难道不是吗?她是他的妻子。
他好,她便心安。
宝钗手伸到被子里,轻轻的握住贾环的手。忽而身后传来一声促狭的轻笑,“宝姐姐。”却是黛玉和探春进来。宝钗白腻如雪的俏脸,腾的变得绯红。
第六百二十四章 高抬贵手
第六百二十四章
贾环并没有睡太久。他晚上要去北静王府吃酒。武英殿议事结束。还有些善后的事情要做。当然,这并不紧急。
贾环起床,洗过脸,和宝钗、黛玉、探春、鸳鸯一起聊了一会:接湘云的事情,要稍稍延后几天,他另有安排。喝过粥,坐马车到北静王府中吃酒。
北静王府的一处小厅中,北静王和贾环相对小酌。室内温暖如春,光线明亮。窗外北风呼号。
小酌了几杯,北静王将侍候的婢女打发出去,切入正题,“子玉今日初到武英殿,便大展神威。只是你弹劾你舅舅王检点,恐怕会令很多人不满啊!”
北静王二十出头,一身白色盘龙的便服,人物秀丽。这话,说的有些推心置腹。
贾环把玩着酒杯,笑道:“王爷,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答案。王爷想听那个?”
北静王水溶顿时就笑起来,虚点了下贾环,“两个都听听吧。”他虽说和贾环同辈,但到底是年长贾环快十岁,地位也高。可以算长辈。
贾环微微一笑,道:“第一个答案。我弹劾我舅舅,在很多人看来,我这是背叛嘛。但是,我不在乎他们怎么想的!朝争,不是靠人多。
第二个答案,我和魏其候并没有见过面。他是与何相谈的。我没猜错的话。孟司马是他的人。”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孟何,恐怕是这场政治妥协中的一部分。
北静王点点头,“不错,孟何与魏其候交好。”又笑,“你啊…,我给南安郡王他们说说你的第二个答案吧。”
他还是维护贾环的。
…
…
十一月初六的这一天,随着贾环从北静王府返回而结束。武英殿议事后的余波,随后而来。
十一月初八,圣旨明发:以刑部尚书华墨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以翰林侍讲贾环为通政司右参议,掌真理报事,试行审查报纸制度。还之前的调整。
以兵部右侍郎孟何为兵部尚书。以内务府大臣吴王参议朝政。
次日,真理报上刊登了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昭示天下。
十一月初十,大学士何朔奏请以左副都御史韩伯安为西域左布政司;以五军都督府佥事石光珠为宣大总兵。以果勇营参将祈夏为辽东总兵;
以刑部郎中汤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以吏部右侍郎萧学士为兵部右侍郎。另有若干官员、言官被贬。稍后,天子批复同意。朝堂再次大洗牌。
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体现着何大学士的意志。韩左副都御史就被踢到西域去。汤主政晋升吏部郎中,削弱宋天官的基本盘。与许澄不睦的萧学士被贬到兵部。
十一月十一日,天子下诏,令晋文、楚王在府中读书。年末天子将亲自考核。晋王、楚王的权力被压缩。夺嫡之争的第一阶段,就此告一段落。
至于两位王爷各自在府中怎么骂娘的,这就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