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149)

作者: 雁九 阅读记录

若说孙子没天分,谁有天分?

即便三郎颖慧名声在外,可王宁氏心中,从不觉得孙子就比三郎差。

在她看来,如今王崔氏想要压着二郎科举,想来也是看出这点,倒是未必觉得区区一席话就能灭了这边科举的心思,怕是另有用心。

只是在孙子面前,王宁氏怕他心里难受,就不提此事。

道痴算了下时间,既是下午请了假出来的,等王府关门前回去就成,便留在家里,陪了王宁氏用了晚饭。

至于那枚王崔氏“赐”的羊脂玉观音吊坠,道痴则直接给王宁氏,请老人家代为保管。

若是按照他的本意,那个东西玉质不错,应该能卖个百八十两银子。不过安陆城就这么点大,王家的人又多,他在不缺银钱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多此一举。

回王府前,道痴与王宁氏提了老和尚周年祭之事。

老和尚别无亲人,月中周年的时候,他总要吊祭一番,到时候会从王府请几日假,回家看看后再去西山。

王宁氏道:“是你应该做的。祭祀之物,祖母给你准备,你不用再去街上买。”

道痴想起晚饭时,燕嬷嬷给小猫预备的吃食,是小鱼酱拌粥。大半碗猫食,都让小猫给吃的干干净净。

王宁氏的饭量,竟比猫食大不了多少。

“祖母即便茹素,也不能老是青菜豆腐。各色的蘑菇、笋子,叫燕嬷嬷多预备些……”道痴道:“听人说吃银耳汤与燕窝一样养人,吃燕窝是造口孽,祖母不肯吃,吃银耳总不碍的。姐姐已经出嫁,孙儿身边只有祖母一个亲人。祖母可要好生保重,长命百岁,莫要让孙子做了孤零人。”说到后来,已经有几分动容。

这个时候的人,年过五十都算有寿数,有的人家就要准备寿材。老和尚说走就走了,道痴真心希望王宁氏能活得长长久久。

他不是真正的孩子,并不需要长辈庇护。他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可能是王宁氏的慈爱点点滴滴已经入了他的心,使得他已将王宁氏当成了家人。

有人,才有家。

王宁氏听着,眼睛也发酸,使劲点头道:“都听我乖孙的,活个八九十岁……”

王崔氏带来的那些不快,仿佛风过无痕似的,道痴离了家,回王府去了。

王宁氏出到大门,目送着孙子远去不见身影,方转身回了屋子。

燕嬷嬷想着王宁氏晚饭用的少,就叫孙嫂子热了一碗南瓜粥,给王宁氏送去。

两人相伴了一辈子,她看出王宁氏心中不痛快。道痴与王宁氏提及今日去十二房的遭遇时,也没有避着燕嬷嬷。

燕嬷嬷以为她是担心“北方属水,火命当避”那一句话,劝道:“那些话哪里又能信?真要论起五行相生相克,那人人都挪不得地方。东邻西邻前邻后邻也算东西南北,难道也要相生相克?”

王宁氏苦笑道:“那些糊弄无知愚妇的话,我哪里会信?可是我不信,自有旁人信。想要在城里说一门好亲,怕是不能了。”

若是道痴只是举人,放弃会试,那条件好些的人家,都不会看上外九房。因为外九房没家底,一个举人与进士苗子,这可不是一个分量。

燕嬷嬷道:“老太太不是还觉得那些说媒的人烦么,如此她们都熄声了不是更好?照老奴说,还不若等几年,等二郎前程定下来再说亲。说不定宰相都要嫁女呢。洪大老爷当年,不就是在京城被相中。老太太只想着三郎与二郎是兄弟,两人又交好,往后能帮衬。可就算三郎有那个心,十二房有那几位长辈在,也未必会让三郎使这个力。如今二郎科举才起步,那边就算计着;真要二郎出头,他们不放冷箭就不错了,哪里有能指望得住?还不若给二郎寻个体面的岳家,可不是比十二房要稳当。”

燕嬷嬷说的,正是王宁氏的担忧。

老太太本身是个不喜钻营攀附的,可想到孙儿,觉得没什么不能放下身架的。

王宁氏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道:“要是晚些议亲,我的大孙子也要等几年。瞧着二郎的意思,也是不喜早定下来的,说不定也是这个想法,下次回来我再问问他……”

※※※

兴王府,乐群院。

看着抓着一牙西瓜正吃得香甜的陆炳,道痴诧异道:“炼丹?殿下说要炼丹?”

陆炳点头道:“正是,王爷周年祭时,殿下便想起这个,因前些日子乱糟糟的,顾不上这些。现下王府内外没什么可操心的,殿下就想要试试。还说让咱们两个跟着去做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道痴听着有些耳熟。

陆炳笑道:“就是太上老君身边的两个童儿。”说到这里,压低音量道:“殿下说太监天根不全、是污秽之人,怕他们污了丹房,才想着带咱们两个过去……”

道痴也小声问道:“既是炼丹,怎么没有陈老大?陈老大可是在道家长大,应该通晓这个。”

陆炳捂嘴笑道:“二哥与我想一道去了,我也这么问殿下来着。结果你猜殿下怎么说?”

“怎么说?”道痴问道。

陆炳贼兮兮道:“殿下说了,陈老大泄了元阳,身上带了浊气……”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启运殿刘安点丹

道痴正在吃茶,听到陆炳贼兮兮的这句话,差点喷出来。他神色古怪道:“殿下……看出来的?”

倒不是信世子会有这“眼力”,而是想着世子身边的那些内侍。年少的那批且不说,年岁大的那些都是当年在宫里就开始侍候王爷的,要说得到些宫廷里的“相人之法”就也不稀奇。

道痴惊讶的人,世子竟然会关心这个。

陆炳摇头道:“殿下哪里能看出这些?是外头的消息,说是陈老大前几个月观前街买了个小院子,收了两个侍婢,听说都是花容绮貌,你没见陈老大衣裳越来越光鲜,腰间的荷包越发精致。”

道痴跟着笑了两声,并没有将这个放在心上。

这个时代,虽说尊崇礼教,可是“礼”也分人。越是官绅人家,约讲究内外之别。公爹与儿媳,大伯与弟妹,轻易都不碰面。寻常百姓人家,两、三间房,住着几代人,想避也避不开,再讲什么规矩,就是笑话了。

至于奴婢下人,要是与他们讲起礼数,那是世人眼中的荒唐。

婢女颜色好的,随手拉着暖床,在这个时代压根不算什么事。《金瓶梅》里的潘金莲,不就是被张大户圈圈叉叉后,才被张大户娘子卖出去。

王宁氏对于家里买小丫鬟之事拒绝的太干脆,未尝没有道痴年岁小,怕他把持不住的缘故。

陈赤忠此举,世子即便不高兴,也是因他带了“浊气”,不宜陪着炼丹,倒不会吹毛求疵觉得其人品道德有瑕之类的。

想到这里,道痴有些恍然。

这就是时运,原本六伴读中,只有陈赤忠一个通晓道义,虽不知世子最初为何不喜欢他。可是他坚持下去,以世子对道家的兴趣,未必没有得到世子器重的机会。

上一篇: 奋斗在红楼 下一篇: 重生于康熙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