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70)

作者: 雁九 阅读记录

看见道痴进来,燕伯羞愧道:“老奴愧对少爷所托,到底让十房气着了老太太。”

“想法子送信给宗房了么?”道痴问道。

燕伯摇摇头道:“珍大爷前两日打发人来说过,他去了武昌府,要中秋节前才回来,说这边有什么事,也可以去寻珍大奶奶。老奴寻思着少爷今儿就家来,还是当请少爷做主,便没有自专。”

道痴点点头,安抚了老人家两句,嘱咐惊蛰照看燕伯,便去了内院。

顺娘正在院子里等着,眼圈微肿,见到道痴时,勉强笑着。

“到底是怎么回事?十房又来闹腾什么?”道痴低声问道。

顺娘立时红了眼圈,道:“都是因我之故,害的祖母伤心难过。”

道痴想了惊蛰说过“田家当家的”心中也猜到一二,看了顺娘一眼,道:“姐姐也莫要多想了,我先去见祖母。”

顺娘点点头道:“嗯,我去厨房看看晚饭可得了。”

道痴在正房门口站定,扬声道:“祖母,孙儿回来了。”

“见来。”王宁氏的声音带了暗哑,没有平素的响亮。

道痴挑了帘子进门,就见王宁氏坐在外间榻上,燕嬷嬷站在她身后,正替她系包头。

道痴迟疑了一下,道:“祖母的头疼病犯了?”

王宁氏摇头道:“不过是这几日天气转凉,怕吹了头,才捂得严实些。”

王宁氏的眼神依旧烁烁,可是眉眼间的憔悴是遮不住的。

道痴见她还在粉饰太平,不愿多说的模样,直言道:“祖母莫要瞒我,可是姐姐亲事有变?”

王宁氏无奈道:“就晓得瞒不过你这小人精。昨日十房老大带了田二郎他爹上门,说起要议顺娘亲事。原本说好的聘银四十两翻了一翻,开口索要八十两,而且还不能分年,要在田二郎入赘前都交结妥当。”

道痴听得有些糊涂:“聘银是怎么回事?”

“是早就说妥的,田二郎赘过来,咱们家需要付给田家的聘银总计四十两。等你姐姐及笄后,田二郎家来时,咱们家出十两聘银外加三十两银子的欠条,两人成亲后,每年再还田家三两银子,十年还清。”王宁氏道。

道痴这才明白,原来田家不是白将儿子给人家做赘婿的,还有“聘银”这一说,而且聘银还可以分期。

对于田二郎这个早定好的便宜姐夫,道痴无所谓好感恶感,可现下田家人既同十房走到一路,那不管是否有什么隐情,都让人生厌。

“既是田家与咱们家的事,为何十房还跟着参合?”道痴问道。

王宁氏冷哼道:“十房将孙女许给田家老三,两家做了亲家。这个抬高聘银的主意,说不定就是的十房撺掇的。你姐姐与田二郎虽没下大定,可议亲之事也没瞒着旁人。若是亲事不成,谁晓得外头会出来什么瞎话来糟蹋你姐姐。他们以为老婆子既得了朝廷贞节牌坊,定是爱虚名的,借此挟持老婆子,准会如了他们的意,真是痴心妄想。别说他们抬高聘银,露出这等贪鄙丑态;就算他们不抬高聘银,有了与十房结亲之事,我也会主动断了这门亲事。”

道痴想起抓周宴时十太爷的阴阳怪气,还有眼中的贪婪,心中一阵厌恶。

本还想着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外十房显然已经将九房当成块肥肉,想要吞了去。

道痴眼神一下子冷了下来,对王宁氏道:“祖母,既然田家的亲事作罢,那姐姐的亲事能不能缓一缓再议?孙儿来年参加童子试,若是侥幸过关,姐姐议亲也体面些。”

王宁氏点点头道:“即便你不开口,我也这么想。田家之所以敢出尔反尔,不过也是仗着十房的势,欺负我们这一房老的老、小的小,没个顶用的。他家本依附王家,换做王家其他房头,他们哪里敢如此?”

王宁氏对这门亲事冷了心,对十房与田家并非心无怨愤。只是想着孙儿还小,十房又是一家子无赖,除了暂时避让,还能如何。

让孙女受如此委屈,王宁氏心如刀割,竟是开始盼着孙子明年真能过了童子试。只要孙子有了功名,前程有望,十房只有巴结的,哪里敢耍混。

道痴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十房。

十房敢大咧咧欺负九房,不过是仗着“势”,这个“势”不过是子侄众多,家声又差,大家都不愿意招惹他们家。

他们之所以打着田家的幌子上门要银钱,不过是在试探外九房的底线,想要看看道痴这个嗣孙与十二房的关系到底如何。

如果十二房替道痴出头,他们外十房估计就要改变策略,百般同外九房交好,趁机沾光捞好处;要是十二房没有替道痴出头,那外九房这块肥肉,他们就不会客气。

道痴能看出这些,王宁氏哪里看不出?

只是她对十二房心有忌惮,不愿孙子与那边多牵扯,又怕此时闹起来连累到孙女名声,才选择暂时忍让。

道痴这边,却没有那么多顾忌。

他从没有想要去借十二房的势,他想要借的是宗房的东风。怎么拉近宗房与外九房的关系,不单单是两个少年同吃同住,人情往来才是最重要的。

老太太实在太好强了,即便道痴长大后可以支撑外九房门户,可那得多少年。只有靠着宗房这个大树,哪里还会受着这些窝囊气。

王琪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只是怎样做才能将对顺娘名声伤害做到最小,这是个问题。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

十房也好,田家也罢,都要受到责罚……

第五十八章 仗势欺人,爽中之爽(二)

次日,道痴起了个大早,仔细吩咐了惊蛰几件事,同王宁氏打了招呼,依旧出城去了西山寺。

老和尚看着同上月没甚区别,令道痴差异的是,老和尚竟然做出一个决定,他决定离开安路州,去南昌府看看。

道痴不赞同,哪怕老和尚是七十岁,他也不会反对,可老和尚眼看就是九十的人。南昌府离安路州千里之遥。

老和尚慈悲地看着他道:“我这一辈子,终不得自由,老了老了,大限将至,还要将自己关在这山寺里等死么?”

道痴听他提及生死,只觉得分外心酸,道:“若是您想要出去走走,那我从王府请了假,陪您一道去。”

老和尚摇摇头,道:“你有你的事情要做,老和尚有老和尚的眼界要开,切莫偏执。”

道痴沉默不语,心里想着既然自己“人小言微”,是不是当告之族长,劝阻老和尚?

老和尚像是看穿他的心思,道:“我已经同王千说过,之所以没有成行,不过是等着与痴儿再见一面。”

道痴道:“可是虎头虽有些力气,到底年纪还小,您当多带几个人过去。”

老和尚点点头,道:“这些宗房都会安排,你安心就是。”

道痴道:“那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回来?入冬之前就该能赶回来了吧?”

老和尚笑笑道:“我早年游历天下时,曾在南昌府永宁寺挂过单,这次过去,会在永宁寺小住些日子。”

上一篇: 奋斗在红楼 下一篇: 重生于康熙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