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呀,好佩服大娘哦。”如笙以袖子掩着自己的口,单纯的小姑娘,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大娘原来这么能干。
如熙倒是没有太多的惊讶,自从温老爷回家过年而侍妾们都没有引起什么争风吃醋的风波就可以知道大娘的手腕和手段了,搁在现代那绝对是一个女强人型的职业女性。
跟在大夫人身后转出街角,来到大街上,混在人流中向着这个县最热闹的地方走去,那里有条街叫铜鼓街,集中了余元县买卖最好的店铺。
据说这条街的风水好,凡是在这条街上开买卖的没有不生意兴隆的,因此这条街上的铺位租金最贵,而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店铺那付出的代价更高。
越往铜鼓街走,这人流就越密集,上元节嘛,新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谁都想热热闹闹的过了,然后迎接新一年的春天。
如熙紧紧的拉着二姨娘的手,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人流给冲散了,她倒是不怕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她怕碰到人贩子,这是她听家里的婆子说的,人贩子抓小女孩要么卖给人家做丫头要么就是卖到妓院。
她的新生命才刚刚开始,可不想以这种方式过一辈子。
在看到前面道路两边各有一个用木架子高高竖起来的石鼓的时候,二姨娘告诉身边的两位小姐,铜鼓街到了。
街两边的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都是一墙之隔,每家店进进出出的都是人,走了一半也没发现这条街上有小巷过道,这些生意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扩大店铺门脸儿的可能。
如熙真的跟个乡下人头次进城似的,在人流中穿行的同时还贪婪的看着街边的店铺,记下它们的名字和经营范围。
突然,她的目光停滞在一家店铺的招牌上再也挪不开了,那家店叫做及第书斋。
“咱家的店铺就在前面,跟紧点,这人多,别走散了。”看到前面自家店铺的招牌,大夫人转过身招呼跟在后面的三人,正好看到如熙盯着书斋目不转睛的眼神。
大夫人轻轻的翘起嘴角,没再说话。
“二娘,快点啊,我都累死了,好想去喝口茶休息一下哦。”如芸跺脚撒娇,她的弟弟如毅倒是乖,牵着他娘的手一声不吭。
“我的大小姐,这才多少路啊,你就累了呀。”二姨娘笑,牵着如笙和如熙快走了几步,如熙的脑袋还朝着书斋的方向没有转过来,歪着身子跌跌撞撞的随二姨娘走到大娘面前。
“温如熙,你干什么呢,有你这么走路的嘛。”如芸的小姐脾气又上来了,她就是看如熙不爽,时不时的要找茬挑刺。
“对不起。”如熙知道自己不该开小差,乖乖认错。
“好了,我们走吧,马上就到了。”大娘转回头,继续在前面带路,在经过了三家店铺之后,站在了一家门脸宽敞的布店前面。
如熙仰头一看招牌,写着锦绣庄。
正文 第一卷 重生(磨刀不识砍柴功) 第7章 上学
“夫人,您来了。”
站在门口送客的伙计看到大夫人这六个陌生的面孔还以为是新客人上门,忙不迭的迎进屋里,正要开始介绍推销,后头掌柜的看到,立刻奔过来招呼,然后打发伙计去后堂找老爷,另有伙计送上茶水点心招待。
“博叔,我只是带孩子们出来逛逛,认认路,您忙您的去吧,不用招呼我们。”大夫人放下茶杯,对一直站在她身边的掌柜说道。
“哎哎,夫人您请自便,老爷一会儿就出来。”见到前面有客人买了布正在结账,掌柜的也知道不能老在这里耽误时间,立刻就回了他的岗位。
“夫人,你怎么来了?”正在后堂账房查看账簿的温老爷得到前面伙计的通报赶紧就出来了。
“出来逛逛,也让孩子们熟悉一下环境,走得累了,进来歇会儿,没妨碍吧?”
“哪能呢,我也就在后面看看账簿,准备一下新货,去年棉花丰收,织出来的头批料子已经有外地的老主顾定了,等过了上元节就要装船运走。”
“爹呀,我们身上的衣服也是用自家生产的料子做的吗?”如芸软软的挨着温老爷。
“是呀,等以后有空,爹带你们去下面的织坊看看,好不好?”
“好耶。”如芸娇笑着拍手欢呼。
如熙抬起头,看着房梁,温家还真是有钱,她当初还以为就是一个土财主呢,没想到竟然是有着一条龙完整产业链的实业家。
“那老爷你忙,我带着孩子们再出去走走。”
“夫人又要去哪?”
“不是说过完了年要让毅儿读书的嘛,我去看看那些学堂,再过几天学堂也要开学了。”
“嗯?不是已经决定让毅儿去春海学堂读书的吗?”
“可春海学堂是男校,不收女学生。”
“夫人想去女院?”温老爷立刻反应过来。
“是啊,女儿们在乡下野惯了,县里不比乡下,和我们家交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不能丢了面子。那女院又是专门教导女儿家礼仪修养德行操守的地方,让她们去学学规矩也好,省得将来我们家的女儿找不到婆家。”
“还是夫人想得周到。”温老爷大喜,立刻起身,“夫人快去快回,回头我去望江楼订个雅间,在那等你。等吃过饭我带你到处走走,见见朋友。”
“好的,老爷,那我把毅儿留在这里,女院不方便男孩进去。”
如熙把头枕在如笙肩上,她快昏过去了,女院,听上去好像是类似淑女学院或者是新娘学校这样的一个地方,希望课程不会太难。
出了布店右拐,继续向铜鼓街的另一头走去,走到顶头左拐,连过三个路口,到了一个僻静的小道。
“这里就是书院街,聚集了余元县最有名的四座大学堂,其中一个就是女院。”大夫人边走边介绍。
这书院街确实僻静,除了街边尚未发芽的柳树,这一路走来就没碰到过什么人,这也很可能是尚未开学的原因。
“娘,那女院什么来头啊,为什么非要我去上那个学院,不能请人在家里教吗?”
“这女院来头可不小,当年的创办人是从宫里衣锦荣归的嬷嬷,她用离宫时得的赏赐和自己积攒下的钱开办了这所学院,用宫中的礼仪教导学生,多年下来这学院的名声不说是方圆百里了,就是在京城都是赫赫有名,从这里毕业的小姐有不少是嫁到京城去的。”
“那嬷嬷多大年纪了,现在还在吗?”
“已经不在了,现在的院长听说是从京城某个王府退下来的嬷嬷。”大夫人停下脚步,看着身边的三个女儿,“如果将来想嫁个好人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就在这里面好好的学。”
如熙抬头看去,宽宽的屋檐下,用上等木料做成的匾额上两个金色的大字,俊秀柔美,“女院”。
二姨娘走上前,敲了敲紧闭的大门,没等多久,大门从中开了一道缝,一个中年妇人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