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牌芳香师(162)

梁俭德回家时,已经从管家嘴里得知父母到家了,当他来到三丈巷看到二门上候着的李文芳,从她那里又知夫人和少爷他们一直在东院跟老太爷老太太一块,他顾不上先回房更衣,转身就奔了东院。

梁大人与父母也几十年未见了,父亲在老家养病不便远行,梁大人公务繁忙不能经常回老家看望,只能靠家信互致问候,如今再次相见,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手帕上都湿了几块。等回过身来看到三年不见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他又笑得合不上嘴,把小孩子抱在怀里亲了又亲。

老太爷见儿子还穿着官服,让他先回去更衣,一会儿过来全家吃个团圆饭。

夫人冲房门口唤了声,“小小。”

李文芳从外面进来,“夫人。”

“服侍大人回房更衣,再吩咐他们把晚饭送这来。”

“是,夫人。”

李文芳跟着梁大人走了,前后露面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但梁老太爷的表情却变了,像看到了故人的那种惊喜。

“就是那丫头,没错,是她,是他们老李家的孩子,鼻子以上的部位跟他们家的孩子一模一样”

“公公不用着急,她就在这,一会儿吃饭时她还要在这伺候,有什么话等饭后再说不迟。”梁夫人用眼神示意香姨把茶碗放在老太爷手上。

老太爷喝了一大口茶,还是有些激动,“信上只说找到了李仲唯一的孙女儿,但他们是怎么碰上的,媳妇知道不?”

“说来是个缘分。老爷与程将军先一步微服到滨州府,赁了个小院,当晚就有小偷进来行窃,他们听说有个擅长做机关的女孩子就找上了门去,谁知那孩子就是小小,当时她叫李小丫,后来老爷收了她做丫头就给起了个大名叫李文芳,到了府里我又给起个小名唤她小小。但真正知道她是李仲的孙女儿还是因为她随老爷从清泉府回来后交给老爷的一本手札,说是她祖父留下的唯一遗物,老爷手下的一个书吏长发现笔迹竟然是李仲亲笔。”

“巧,真巧,天意啊,天意要还李仲清白啊。那个书吏长是韩山吧?当时他在书库也就是个普通书吏,但他与李仲关系好,每回李仲写的什么东西都是他来誊抄,他对李仲的笔迹最为熟悉。没想到他如今是书吏长了,时间过得快啊。”

“这位书吏长可立大功了,想当年李仲出事时,他不过是个普通书吏,却硬是冒险把李仲留下的所有文字都保管了起来,直到如今。听老爷说,那些纸张除了泛黄外没有一处损毁脏污,正是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在第一时间查到那本手札的来历,确定作者的身份。”

“好啊,幸好有韩山,要是换了别人,这本手札的秘密就无人发现了。”老太爷很欣慰。

“听老爷说,那手札是李仲一生的心血经验结晶,只可惜,被大火烧坏了三分之一,丢失了很多文字,小小说她只能帮着补齐图画,其它的无能为力,老爷现在寄希望翻案后,能从李仲以前的文字中找到相关内容把手札修补完整。”

“哦?那丫头懂得冶炼上的事?李仲对这孙女儿下了一番苦心啊。”

梁夫人摇头,“公公,小小不懂冶炼的事,手札上画的是枪械的部件图,小小说她能补齐这些。另外,李仲虽是金牌冶炼师,但公公也知他擅长的并不光是冶炼,到了金牌那个地位的工匠对相关技艺都涉猎很深,李仲当年提出的设想不就是说金属冶炼与武器制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么,现在造枪炮用的精铁再过百来年就不适用了,这是他当年说的话吧?”

“嗯,是他说的,就为他这话,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想,甚至提出了枪支的发展方向,应该朝着更轻、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更易携带的要求上走,兵部现在用的枪,几十年后就将被彻底淘汰,根本支撑不到百年。这是他说的,皇上还为此给了他嘉奖。大概就是这样才惹怒了很多人,继而有了后面的不幸。”

“那么公公认为,李仲说的有理没理呢?”

“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当他这个设想出来后,就越来越觉得,兵部现用的那种枪真是不好用,缺点比优点多,可不论怎么砸钱,火器师就是拿不出新枪的方案,还指责冶炼师炼不出好钢才转移矛盾,祸水旁引。”老太爷爆了个小料。

“这么说,冶炼和火器这两处人马,其实早就是水火不容了?而李仲就正好做了牺牲品?”梁夫人很吃惊。

“是的,这个也可以算是一部分原因。”换了身半旧便衣的梁俭德迈进门来时正好听到夫人这句话。

梁夫人和儿子儿媳赶忙起身。

老太爷见儿子一人进来,不满地向他身后张望,“那丫头呢?”

梁俭德马上转头唤李文芳进来,让她给众人见礼。

李文芳来到老太爷跟前依序行礼,孙少爷旅途劳累开始犯困,早早地由乳娘抱下去了。

行完礼,老太爷特意把李文芳叫到跟前,仔细地左看右看,那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孙女一般。

第一卷 滨州剿匪 第115章 家长里短

第115章 家长里短

“你祖父当年身为金牌冶炼师,经常出入兵部衙门与我聊天,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工匠,意气风发,只可惜呀太可惜了……”老太爷话没说话,拿手绢擦眼睛,晚辈们赶紧起身上前劝慰。

李文芳感同身受,眼眶微湿,抿着嘴克制着情绪。

正好,外面有下人来报晚饭都备好了,要不要现在用餐。

片刻后,一众丫头们端着热水绢巾香皂进来给众人洗手,接着饭桌抬进来,老太爷老太太和少爷少奶奶他们带来的近身奴婢也都过来一同服侍,桌上吃饭的只有六个人,服侍用餐的十二人都不止。

饭桌上就没再提扫兴的话题,聊的都是京城的新鲜事,以及附近这几条街上好吃好玩的东西,不过主讲人却是李文芳,谁叫她天天上街呢。

既然提到了李文芳天天会往街上跑,自然就要解释一下缘由,老太爷老太太少爷少奶奶也就知道了原来她和两个女孩子都是雇佣身份,另有四个弟弟和一只宠物海貂由她照顾。

“那海貂在清泉府可立了大功了。”梁俭德笑呵呵地道,“要没那小东西咬上一口,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个人证就要死了。”

“难道海貂还会治病?”少奶奶满脸好奇。

“不不,滨州海貂的唾液是有毒的,但那人当时已经溺水昏迷,海貂咬了他一口后,毒素进入血液,反而把人救过来了。”

“立功的何止是这海貂,小小也立了很多功劳,要是没她,老爷可没那么快从清泉府回来,光是那笔生意就没那么快谈下来。”梁夫人笑着补充。

桌上另外四人一起望向李文芳,倒叫李文芳不好意思起来,“夫人过奖了,应该的。”

“嗯,说得对,正是因为这一趟差事,我们才有了后续,这个日后再慢慢详谈。”

上一篇: 继后守则 下一篇: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