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妃,别来无恙(718)+番外

作者: 楚千墨 阅读记录

那老者狐疑地看着上官千羽,在他的力道下站了起来,还有种迷茫感:“你不是来杀我的?”

上官千羽道:“我为什么要杀你?我不过是路过这里。”

那老者看了上官千羽一眼,警觉地道:“你到底是谁?”

上官千羽道:“我就是一个过路的!”

老者虽然年纪大了,还挺精明,他怀疑地道:“我看小哥不像本地人!”

上官千羽随口道:“我是金昌县的,我们家乡遭了灾,来这里投亲戚,但没想到这儿比我们那儿还要惨!”

“你找到你的亲戚没有?”

上官千羽摇摇头道:“去了,人去屋空,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这是随口一说,因为他一路上看见好多门户空了,也不知道是一家人逃难去了,还是别的原因。

但就是这随口一答,那老者立刻追问道:“你的亲戚是年轻人吗?”

上官千羽见他问得急切,心知有异,道:“嗯,是我表哥表嫂,身强力壮。”

这么回答也是有原因的,他一路走来,看见年轻人很少,那些急匆匆把门户关了的,也大都是老人和小孩。

老者脸上现出一丝悲愤来,他咬牙切齿地顿足骂道:“这帮畜生,这帮畜生啊,真是丧尽天良!”

上官千羽诧异地道:“老人家,你在骂谁呢?为什么这么说?”

那老者一把抓住上官千羽,满面悲愤又充满同情地道:“你那表哥表嫂,一定是被抓去修宫殿了。”

上官千羽道:“宫殿?”宫殿可不是谁都能修的,就算外放的王爷,要修王府,也得向京城递个折子,他却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那老者左右看了看,叹息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小哥,你还是赶紧出城吧,你这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城里太危险了。我看你穿得也不差,能进城来想必手中也有些银子,但在这里,银子不好使。”

说着,他好像不愿意多说,立刻就往前走,这是要避开上官千羽,回去住处了。

上官千羽跟上几步,道:“老人家,我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进城的时候,还出了一两银子的进城费,这人没找到,又要离开,我也没地方去呀!”

老者看了上官千羽几眼,见他一脸诚恳的,叹了口气,道:“你说的也是,原本那些客栈酒楼里,倒也生意不错,但是灾荒一起,这个世道就乱了,官逼民反,天灾吃人,官也吃人,老百姓没活路了,就算你能住进去,也保不了命啊。”

第1634章 内情

上官千羽顺势道:“老人家,我看你慈眉善目,我这两眼一抹黑的,你就给我指条明路,或者,把城里的情况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老者道:“小哥,这个世道都乱了,你了解那些也没有用,赵大人都被那帮人……”说到这里,他脸现一丝惊惧,立刻住了嘴。

上官千羽却是心中一动,丰州的太守赵河成,莫不就是他嘴里的赵大人?

这个老者虽然刚开始看见他很惧怕,但是说话条理清楚,而且谈吐也不像普通的老百姓,上官千羽立刻道:“赵大人?老人家是说赵太守吗?”

老者不说话,在前面脚步飞快。

但是上官千羽却能感觉到一股悲愤难抑的情绪从老者身体里散发出来。他也不追问,默然无声地跟在老者身后。

老者住的地方并不远,是在巷子后面一个破败的小院子。

见上官千羽竟然一直跟着他进了院,老者道:“小哥,不是我不收留你,我这院子一天都被那帮人来几回,要是那帮人看见你,我也保不住你呀!”

上官千羽道:“老人家,我现在对城中一切情况都不了解,走在路上一样有可能会被他们抓去,不如老人家告诉我一些城里的情况,让我可以避着他们一些!”

那老者见上官千羽一脸诚恳,眉宇之间带着正气,不像坏人,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上官千羽。

原来这个老者,是原丰州太守赵河成的家中老仆。

丰州城三个月前还不曾受灾,但是百姓的日子已经过得十分困苦了。因为一道由丰州太守衙门下发的加赋令,使得很多原本还有一口粮食可吃的老百姓家中一点余粮也没有。

而后,又是一道征丁令,将身强力壮的百姓征去劳役。

这两道令发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丰州要建一座宫殿作为太子行宫。

这太子行宫的规模极大,征的赋,是用来建行宫的费用,征的劳役,是要建行宫的劳力。

既是太子秘令下来办的事,赵河成自然要奉令而行,那些被征的劳役,每隔半个月,也能回家一次。

但就在此时,天干大旱,正是和苗抽穗的时候,河干井枯,连喝水都成了问题,何况抗旱。田里和苗都枯死了,而后又是大雨连绵引起大涝,这些有官报报往京城,上官千羽略知一些。

修太子行宫的事,原本也只是在隐秘进行,但大旱大涝之后,灾民多了,丰州刺史黄正涛便提议征这些灾民去劳役,将行宫早日赶建完成。

这件事与太守赵河成发生分歧。

赵河成说天灾已起,若不能安抚民心,反倒加重劳役,会引起民变,理当开仓赈灾,先把难关度过之后再说,行宫以后再建也不迟,并执意要开仓放粮。

这丰州城太守与刺史,分管民生与兵权,意见相左,此事就此僵执下来。

黄正涛干脆直接派兵抓丁,并加快了行宫的建造进度,想尽快将行宫建成后好在太子面前请功。

第1635章 奇冤

赵河成大怒,声言要写折子上报朝廷,参黄正涛一本。

但赵河成没想到,他参奏的折子还没有出丰州,就被黄正涛的人劫了下来,将那折子直接扔在了赵河成的面前。

原本按赵河成的办法,天灾起时,先开粮赈灾,安顿民生,等度过灾荒之后,再谈其他,丰州的灾情也不至于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黄正涛仗着手中的兵马,俨然把整个丰州掌控起来。

赵河成和悄悄派人联络转运使耿东风,两人还试图做点什么,但在黄正涛的监视下,不但什么都做不成,还被黄正涛的人控制起来,连灾情也没有上报,反倒是太守衙门里一道道政-令传出,征的劳役比之前不减,反增加了三倍,灾民们得不到安顿,百姓还被抓劳役,被抓走的人,便生死不知,再也不会回来。

直到民乱起了,事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黄正涛才让赵河成将灾情上报,折子里除了报灾,不许有任何别的信息。

赵河成见灾民遍野,现在揭破暗征劳役与修行宫的事,和遍地灾民,饿殍浮尸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倒是灾情要赶紧让朝廷知道,只要有钦差大臣带着皇命而来,想必这黄正涛也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胡作非为。

接着,灾民开始暴乱了,攻县衙,劫富户,黄正涛带兵镇压,但架不住暴乱四起,那些乱民形成三股势力。

上一篇: 女配逆袭记[快穿] 下一篇: 强扭的瓜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