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役宫女(399)+番外

作者:锦瑟华筝 阅读记录

还好,在谢府被抄之际,自己得以有机会藏下姐姐的绢像,藏下那只象征姐妹二人情意的小金猪。

安阳发作一场后却安静了,对长生和明净忽然变得客气有礼,吃穿用度照顾得越发周到。长生莫名其妙之后想明白了,安阳的发作并不中自己和明净做错什么,她只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所有人都仰仗她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就应该看她的脸色过日子,她是郡主府的主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至于她又对长生和明净客气起来,不过是因为担心自己做得太过逼得长生和明净离开,那可就划不来了,不但坏了自己的贤名,还影响了夫妻感情,虽然客气有礼不是她的本性,但她以后必不会做得太过份。

只是在岑浩的事情上,安阳还是不甘心,几次请长生一起听岑浩抚琴,长生一切顺其自然,有空就去,没空就拒绝,既不刻意躲避,又不主动俯就,安阳说些明讥暗讽的话,她也只当听不懂。

岑浩也是一个聪明内敛之人,自从那一次邀长生听琴被拒后,也终于意识到两人缘份已尽,如今更是身份悬殊,连做朋友的资格也没了。

而且是他无义在先,又有什么资格责怪长生,何况两人并无什么约定,也根本来不及做任何约定,谢家就出事了,缘份至此而断,无从再续。他若再不收敛自己,被安阳抓住把柄,不但有损长生的闺誉,对自己以后也有很大的影响。若是传出他和雇主妻妾的闲话,以后在京城就别想混。

所以从那以后,他见了长生就看不出什么异样,恭敬有礼,应对得当,特别是在安阳在场的时候,更让人感觉不到半点不妥。

几次之后安阳终于明白了在岑浩的事上不可能抓住长生的错。长生一个宫奴出身的人,能嫁给前途不可限量的明净,实在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又怎么会愚蠢到和一个琴师不清不白呢?

第386章 丰厚回报

这一日,裴寂在满朝文武诧异的目光中上朝了。他比以前消瘦了许多,头发更花白的厉害了,神色也不似往日精明,一付大病初愈的样子,倒也对这段时间的病休交待得过去。

他对皇上说自己年迈体弱,不适合再留在尚书省任尚书令,尚书省事务庞杂劳心劳力,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责任重大,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已不能胜任,愿辞去尚书令一职,请皇上另选贤才。

又说他却仍想为皇上效劳,虽然年迈却从政经验丰富,做事明察秋毫谨慎细致,去门下省再好不过,完全能胜任侍中一职,希望皇上能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照顾自己年迈体弱不可太过劳累,又满足自己想为皇上效劳的心愿。

此话一出,满朝俱惊,知内情之人,又极为佩服,此举以退为进,既解了皇上的烦恼,又解了裴家的尴尬,实在是高明。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李世民还是通过血腥手段上的位,哪里还会再用前朝之相?谁也不知道太上皇死后他会如何对待裴家。

而裴寂为了对李渊尽忠早已和秦王反目成仇,秦王的心腹爱将刘文静之死就是他应李渊之命一手策划,目的就是为了剪去秦王羽翼。

如今李世民继续用他心里硌应,用着也不趁手,毕竟尚书令这个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不但要尽忠还要极其贤能,更要与皇上配合密切,裴寂已经不合适了。

可是若弃他不用令其告老,就会落个不容老臣之名,怕伤了天下贤士之心,他为夺嫡杀兄弟屠亲侄已经恶名昭昭了,再不能雪上加霜了,这也是他终究没有降罪裴家的原因。而且裴寂真的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心思缜密,处事老辣,惜才如命的李世民有些舍不得不用他。

杀不得贬不得用不得,所以他一直把裴家那么放着,不想动也不知道如何动。

可裴寂若是主动辞去尚书令一事再不入朝,却也会落个不想为新君效力之嫌,说不定会激怒李世民,从而降祸裴家。所以他主动提出由尚书令改任门下侍中再好不过。

大唐的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三省虽然级别相当,三省长官并称丞相,但实际上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机构,管着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等六部,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权力极大,但也最繁忙最劳累,年迈体弱之人确实担当不起,门下侍中等于是国家重要决策的审核议把关者,政务却不是很繁重,正需要裴寂这样缜密谨慎的老臣担任,他改任门下侍中一职再好不过。

两者都是三省长官,品级和地位相同,既有一定权力,又不象尚书令那样权力大的让人猜忌,改任以后不升不降,裴寂不会落了面子,李世民也不会再猜疑裴家,实在是皆大欢喜。

用现代话来就,既不碍皇上的眼,又能发挥自己的余热。既解了皇上的疑,又让皇上落个敬重老臣爱惜贤才的好名声。这可是恶名昭昭的李世民目前最需要的,李世民当然爱死他了,不但化解了两人的矛盾,还让裴家走出了困境,这件事过后,李世民定会补偿裴家的。

听说当时在朝上,裴寂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李世民开始再三挽留就是不答应,裴寂却磕头苦求,一再诉说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却还想为皇上尽忠的迫切心情,请皇上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满足他的心愿。

皇上无奈,十分惋惜十分勉强地同意了,却要求裴寂必须推荐一个堪任尚书令之人,否则不谁奏,裴寂当场推荐中书省左仆射房玄龄担任此职,皇上沉思一会总算同意了,免去裴寂尚书令一职,改任门下侍中,又要求他经常常指点房玄龄。同时赏裴家许多财物,并责令太医下朝后即去裴府,好好为裴爱卿调理身体,务必使他精神抖擞地为朝廷效忠。

长生越发赞叹裴寂之老谋深算,明净不过是根据长生的话提了个醒,他就立即领会了其中深意,审时度势做出了这个极为明智、目光长远的决定,跨出了决定裴家前途命运的一大步。

特别是他在满朝文武中居然推荐房玄龄担任尚书令一职,实在是把李世民的心思猜得太准了。房玄龄十分足智多谋又胸怀天下,与李世民感情极深厚,更是深得李世民信任,只要尚书令空缺,就是裴寂不推荐,这个职位也是他的。

而由裴寂推荐再好不过,因为李世民身边的功臣太多了,谋着尚书令位子的人也不少,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好兄弟,也有和房玄龄一样有资格有能力之人,李世民虽想用房玄龄,却又怕寒了别人的心,而裴寂的推荐正好让他里外两面光。

三天后,在吏部任郎中的裴家次子裴逊提出家有兄长孝敬父母,自己自入仕以来一直为京官,不懂地方民情,不察民间疾苦,特请吏部外放历练。

上一篇: 强扭的瓜很甜 下一篇: 我有金手指[快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