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208)+番外
在同学们的安慰声中,满怀忐忑的来到五连与小南村。
维修连没有分到知青,这是需要技术的地方,不会分来知青。
沈清和很少出去,星期一早上从家里到连里上班,星期六下班以后回小南村,他平时上班在连里,下班在宿舍还有五连的家属区。
知青们来了一个月,他硬是一次也没有碰到一个知青。生活工作就是几点一线,宅到极致。
马上就是秋收,又是一场硬仗要打。
秋收时最怕下雨,每次下雨都会糟蹋不少粮食,人和牲畜还有机械都跟着遭罪。
维修部也在进行秋收前的最后一波检修,沈清和利用一辆被拆卸的机械,在拼凑一辆小型的收割机,遇到零件不行,自己在维修部的小机床上自己车。
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曾连长,指导员都挺关心的,不管成与不成,都很关心,如果能成,以后这些旧机械就不会浪费,浪费在这个时代是多造孽的词。
回家匆匆吃过饭,沈清和又回到连部维修处,一个人又开始做事。他希望明天早上能全部弄好,可以试收割机。
一夜无眠,在曙光来临前,沈清和终于全部做完,留下一张纸条,回家洗澡睡觉。
剩下的就不是他的事情,天亮上班后,林大海第一件事就是看沈清和自己组装拼凑的小收割机。
大嗓门的林大海,拿着纸条大声出门喊,“连长,连长,连长,小和子拼凑完成了,来瞧瞧啊!”
“一声就能听见,喊那么多声干嘛?”曾连长也是醉了,林大海怎么那么能喊,又那么呱噪。
“嘿嘿,我不是激动吗?”
指导员去到五连,找梁连长,邓指导员打招呼,他们一起去试验这台小收割机。
试验地围观不少的人,林大海最兴奋,也是最嗨的那个人。
“连长,可以用啊,还蛮好用的。”林大海的声音时不时的飘到大家的耳朵里。几位主要的头头凑在一起议论。
头头们一直关注着,确实好用,比不了大的收割机,但是比人工要快很多倍。确实不错,秋收时机械收割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人工收割,必须全民抢收。
拼凑出来的机械,出奇的好用,时机也非常的好,在秋收前完成。
秋收开始,维修部也一样的忙,机械虽然提前检修过,但是只要使用就会出问题。
每次秋收时,都会遇到出故障的机械,每一次机械出故障,都要用最快的时间修好。
五连每次都有,长达快一个月的收秋。是最累人的。
早上,沈清和早早的起床,看看时间点,沿着河岸跑步。
河边有几个还能早起的知青,真是不错,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居然还有人能早起,真是不错。
沈清和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知青,不知道几年后他们似乎还这样。
河岸边洗脸挑水的人,全好奇的看着还有力气跑步的人,大家都彼此交换信息,谁认识眼前的人。
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沈清和,五连一次性来了二十五位知青,这里需要大量的知青,需要他们垦荒,奉献青春。
佟硕是魔都知青,一身的细皮嫩肉,但是他性子好,是个有责任心的。
今早轮到他挑水,他们宿舍里面轮流值班轮流挑水搞卫生。
男女四个宿舍都是一样的,几位早起的知青都是值班挑水的知青。
佟硕好奇的问,“你们谁认识那人,是咱们连的吧?”
第108章
“不认识, 没见过的呀。”刘全有也挺好奇的,看着刚才跑步的年轻人, 长得的好, 气质也不像是农村的孩子, 一看就像是读过书的知识青年。
“别管了, 我们还是挑水吧,人家说不定是啥关系户, 咱们秋收的时候,谁见过那人,都不用下地, 估计呀……”
说话的姑娘是来自首都的大妞关美兰, 说话那个嘎嘣脆 , 呛人的很。
“你就会瞎胡说, 啥关系到了秋收时都要下地, 谁也不能免疫。”米芬赶紧打断被秋收折磨的脑子短路的人。
“就是,我看人家也许是哪家的亲戚来小住的,既然不是咱连的人, 那人家肯定不用秋收啊。”佟硕也觉得是, 赶紧打圆场。
之前那话,要是让其他知青知道了, 会影响士气的。
“就是, 就是……”
关美兰没再说话,只是心中多少有些不信,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说什么。再说, 影响到秋收,连长不会放过她。她是新来的知青,几天下来也知道秋收顺利与否,关系重大。
她敢影响秋收,连长就敢削她。或者把她从兵团调到一个村里当知青,那时调走的档案上怎么写,肯定不会有好话。
五连是她知道的兵团中最好的连队,工资虽然一样,但是别的待遇比别的连队好很多,虽然她还没有享受过,不过听老兵们说起过。
当初一起来的知青们,一些分到别的连队的,都还安慰他们,说他们来的五连地处偏僻,让他们好自珍重。
现在听老兵们说,其实他们这里不差,虽然偏僻,但是还有几个连队也在五连的横线上。日子过得比他们还差。
五连是最远的,但是五连背靠福地(小南村),日子却过得不差。
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到中午时,一台收割机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直接趴窝在麦地里。
高建军是机械排排长,只能去找维修连都人,维修连在秋收时还会派人出去别的连队,在那里暂住,好随时抢修机械。
五连不需要特别派遣维修人员,沈清和在连部值守。
沈清和拎着工具箱来到地里,一望无际的麦子地,看着就头晕。
五连除了食堂的人,全部下地,没有一个人在连部。
沈清和一个生面孔出现在地里,对于知青他是生面孔,但是对于五连的其他人,沈清和就是自己人。
他踏进地里,不少老职工都站起来打招呼,“小和子,又来修机械啊!”
“小和,什么时候给咱也改善改善生活。”
“小和子,咱也想吃那肥滋滋的大肥肉。”
一个个的全部看着移动的大肥肉,只差流口水的。
“好说,有空就去,不过哥哥嫂子们确定你们能吃到。”沈清和的一句话,让一群人顿时哑口无言,不知道咋接话。
“臭小子,快滚,去修机械。”还有人伸出脚,假装要踹他。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在麦地里荡漾开来。
知青们有老兵们带着一起收割,有人忍不住的问老兵,“那是谁啊?看着大家都认识。”
老兵瞅一眼已经走远的背影,“哦,小和子啊,是维修连的人,技术好,很多不好修的机械都是他修好的,还有那小收割机也是他鼓捣出来的,团部说是要给他请功,还要给他弄什么,我不明白,不过等秋收后。”
“看着年龄不大啊?”
“嗯,是不大,五年参加工作时十四五岁,今年十五六岁吧,比你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