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61)+番外
今天是冬日难得一见的暖阳天,八十来人的队伍,缓慢的移动着。
走了两三个时辰,还没有看到城镇,大家都累了,找了一块背风的地方大家靠着坐下。
竹水筒中的水,又差不多喝完,沈清和背对着大家,悄悄的加了半筒能量水。
家里每人都有一个竹水筒,沈清和知道其他人的竹水筒中,应该没有水可以喝。
他拿着自己的水筒,给身边的闺女,“小果儿,喝一口水。”
刚两岁多一点的孩子,眼神中带着希冀的接过水筒,小小的喝上一口,润润喉咙,“爹也喝。”喝完水,才开口说话的小姑娘,嗓子因为缺水滋润,有些嘶哑。
“爹不渴。”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早熟的让沈清和难受。水筒继续递给儿子小鱼儿。
家里几位都一人一口,绝对不多喝。
路上很难遇到干净的水源,水筒中的水,还是前天遇到的一处水源灌的。
休息半个时辰以后,村长吆喝大家赶路。
没有办法,荒郊野外的,再不赶路,就有可能露宿野外。
路上除了必须要说的话,基本没有人说话,不说话可以节省力气节省口水。
沉默赶路中,沈清和注意到四周的地形,还有特征,有点像是到了两淮之地。当然一切都是沈清和猜测的,还不确定。
他们一路上,都是胡乱走的,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地址,就是想找个不错的地方安顿下来。
谁知道如今到了什么地界。
路过的城镇,很多都不知道是归哪儿管辖。
在天黑之前,他们终于走到一个县城,周围的水源多了起来。
县城说太晚,不许进城,白天才能城。
听到这些官僚不说人话,沈清和很想一巴掌甩给那唧唧歪歪说话的人。
在县城外一处背风的地方,全村八十来人,找了几间破旧的茅草房住下。
村长召集各家当家的开个小会,“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有水的地方,大家有什么想法没有?”
“村长,要不咱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走不动咯。”
“村长,不要往前走了,等不再干旱,我们还可以回老家 。”
“我不想再往前走咯,走的越远离家就越远。”
“……”
想到老家,很多人表示不走咯。
沈清和没有吱声,他已经知道这里已经是江苏和浙江交界的地方,再继续走半个月,就可以抵达沪海市。
既然如此,他打算带着全家老小去到沪海讨生活,以后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在东方的巴黎,孩子们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还能接受一些西方的教育。开阔眼界,以后也有新的生活方式。
至于做生意,他没有想过,发财要悄悄的发,明面上还得是穷苦人。当然可以做穷苦人中的富人,有几间不错的房子,生活水平稍稍好一点。也是可以的,明面上得是富人的雇员或者做什么苦力活的。
他有一把子力气,凭力气多赚点钱,也没有人哔哔什么。
村长摆手示意大家暂停,悠悠的说道,“既然大家都不想走,那我们明天就去找能落脚的荒村,或者能收留我们的地方。 ”
一几年开始,隔上几年就会出现灾荒,就像是轮流一样,每个地方都是如此,加上战乱,很多村落都没有人。
荒废的村落很多,只要愿意找,一定能找到。
“好。”大家齐声叫好,确实已经没有几个人有力气能走动。
都想就地落户或者就地休息。
沈清和也想就地休整几天,想办法赚点光洋(袁大头-银元),然后去到沪海。
没有插嘴说话,回到一家人休息的一间最小的茅草房,拉拉亲爹的衣服,嘱咐道,“爹我出去寻点什么野果或者吃的,您看着些。”
沈父挥舞手里的菜刀,龇牙咧嘴的说,“去吧,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知道,尽量早点回来。”
摸摸两个孩子的脑袋,沈清和走了出去。
他刚才有注意过,不远处有村落,只是有几里路。得走一会儿,他们是逃荒的人,人家村落一般都不欢迎他们,怕逃荒的人强抢。
沈清和朝着远处的村落走过去,他只是想走过去,进到村里口,没有打算进村。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天气很冷。
在村口转悠一番,一个人回转去到另外一个方向,再次回到一家人栖息的地方时,手里还拿着三根连根拔起的甘蔗。
黑暗中,沈父低声询问,“清和,有弄到吃的吗?”
“爹,搞到三根野甘蔗,我给您和娘削一根。”声音中带着欣喜。
“好,好,好,甘蔗也不错,里面有糖,吃点也不容易饿。”
接过爹手中的菜刀,沈清和削起甘蔗,和现代时一样,削的干干净净,直接就可以吃,外面的那层皮,全部被削没了。
第一根砍成几节,爹娘儿女,还有妻子一人一节,然后他开始削第二根。
第三根甘蔗先留着,明天再吃。
希望明天能找到一些吃食。
晚上,一家人抱团睡在单独的小破茅草房内。
为了好好睡一觉,沈清和特意在茅草房外面用特殊的物件设立了警戒线。
第49章 走过民国岁月(01)
有了带甜甜的甘蔗打底, 吸收了一些糖分, 沈家六口肚子稍稍舒服了一点,不再难受的睡不着。
一夜静眠, 山风微拂, 不少人都做了一个美梦。梦中他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顿了下来, 有吃有喝,还有田地, 一家人生活的不错。
有了新的期盼,做梦都要笑醒这句话是真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 都带着微笑醒来。
早上, 削好最后一根甘蔗,留给家里其他人,沈清和才挑着箩筐出去找事做。
顺着人群走进县城, 此地可能没有遭受过天灾或者灾害不严重,看起来比他们一路上路过的县城要好很多。繁华一些,百姓的穿戴稍稍好上那么一丢丢。
县城有码头, 沈清和打算去码头找个背麻袋的活,他现在天生神力,力气大的没地方去。扛麻袋也能赚的比别人多,明面上挣些钱,然后再去沪海。
码头上有各个商家的账房,记录货物数字还有给扛麻袋的苦力结账。
码头上人来人往,有吆喝着卖小吃的,也有来往的行人和苦力。
“哥几个过来这边, 有活计……”
一个瘦猴男人站在一边吆喝着,刚刚到了一船货,正找人卸货。
“哎,来了来了。”沈清和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机会来了。
和几位码头上扛活的老人一起麻利的扛活,一船货半个上午就扛完。
工钱都是现结,沈清和在此方小世界第一次见到钱,一串铜板。
一上午,赚的还不少。与沈清和一起扛活的老黑,羡慕的说道,“小和,年轻就是好,你一上午赚的钱,就比我一天赚的还多。”
“老黑哥,你以前估计比我还厉害。我想问问,咱这边去沪海是坐船去方便还是走陆路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