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谢家皇后(363)

作者: 越人歌 阅读记录

“王供奉不是告病嘛。”

“这都多半个月了。”

“人没大碍,这事儿应该牵连不到他身上。”

白洪齐不便多说,反正方尚宫那里也能从别处打听着消息。王默言的病来的也很巧,病了这么半个月,恰好把这件事情给避开了,由不得人不心心疑窦。

送走白洪齐,方尚宫在茶房坐了一坐喝了半杯茶润喉,小太监来回话说杨娘子来了。

方尚宫站起身来,抹了抹鬓说:“知道了。”

夏月怕她坐了一会儿猛站起来头晕,特意在旁扶了一把,轻声说:“也不知主子何必这么抬举杨娘子?有什么事儿差个人过去吩咐告诫她一声不就结了?”

“读书人当然比一般人不同,那要尊贵得多。”方尚宫说:“你看平时皇上对太傅何等客气?不说太傅,就算对学士、韩林、侍读们也没有轻慢过。皇上都如此,何况我们主子。”

道理虽然是这样,夏月明白归明白,可她着实看不上杨娘子。说是要敬重读书人,但是杨娘子和外面有功名在身的学士、才子们能比吗?尤其是杨娘子实在不会做人,进宫几个月,教了玉瑶公主也有半年,连云光楼那边带公主身边的人,就没个说她好的。

“那杨娘子听说人情世故上面实在不成,连郭尚宫也说……”

“什么?”

夏月说:“说同她不是一路人。”

郭尚宫也算个周到伶俐的人了,平时上上下下没有她打点不好的人。连她都这么说,看来杨娘子确实不好打交道。

“主子是存心仁厚,才想见她一面同她说几句话,她要是不领情……”

夏月心领神会。

要是杨娘子能明白过来就好,不能明白,就不用费事了,谁耐烦抬举一个棒槌。宫里再缺什么,唯独不缺人。没了她杨娘子,可用得人还多的是呢。

方尚宫只是在杨娘子奉诏入宫的时候见过她一回,这阵子事情多,也没再见过她。这回一个照面儿,就忍不住想皱眉头。

杨娘子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莲色对襟素绫衫,下面则是蓝灰裙子,头发挽了个道髻,神情也显得冷冰冰的,看上去就是拒于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她平时在云光楼穿什么方尚宫不管,但是到永安宫来,还穿成这样,就让人看不过眼了。

杨娘子进宫来可不是白干活儿的,贵妃掌理宫务,衣食住行上头哪一点儿都没有亏待了她。这会儿既然是贵妃召见,她就不能穿的鲜亮点儿?这一身打扮让人看着倒以为贵妃亏待了她一样。再说了,贵妃怀着身孕即将临盆,穿的这么素简直就是触霉头来的。

还有那一脸的冰冷,跟谁欠了她钱似的。

看她这穿戴,就知道这个人性子八成很拗。

也是,不拗的人,能守得住寡吗?

听说当年她未婚夫死了之后,杨家原是想再给她寻门亲的,是她自己不肯。

通报过之后,杨娘子进了门,先向谢宁行礼。

谢宁轻声说:“免礼,杨娘子且坐下说话。”

夏月上茶的时候,就听见杨娘子正一板一眼的说,公主聪颖,只是没有耐性儿。

对着这么个人,别说公主没耐性,连夏月都觉得自己没多少耐性。八成主子同她说了什么话也是白说,别指望她能改。

☆、三百零二 好意

谢宁的话说的很客气,只说公主年纪还小,能坐住一听一晌午的课就不容易了,所以不要讲一些太枯燥严肃的东西,等再过两年公主年岁渐长了,到时候再教授她更艰深的也不迟。

杨娘子只应了一声是,就没下文了。

她这么着,谢宁也不好再说了,只好又问甘熙云学的怎么样,问问杨娘子在宫里起居有没有不习惯的地方。按说公主功课不紧,过五日就可以歇一日,杨娘子如果想回家去看看老父亲那也很方便的,当天回来就成,或是在家里过一夜也不是不能通融的。但杨娘子进宫半年,只回了一次家。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忘的经,人家有家不回,多半也是有自己的苦衷。

说着话的功夫,外面有人回禀:“公主殿下来了。”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玉瑶公主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谢宁召杨娘子说话,她就正巧来了。

方尚宫心里明白,谢宁也明白。

公主八成担心杨娘子告她的状,不放心,所以才这么急巴巴的赶了来。

平时可没见她有这么沉不住气。

这么一看,跟一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两样。

想起以前,表兄表弟他们也最怕先生去大舅舅,每次一听着这消息就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千方百计想打听先生到底同大舅舅说了什么。反正先生总不可能是特意找到舅舅去当面夸奖他们,准是去告他们的状。

玉瑶公主八成平时也干过什么亏心事,就谢宁知道的,她逃过课,找旁人替她写过功课,说不定还有谢宁不知道的。

要不心虚,就不用这么巴巴的赶过来了。

谢宁忍着笑,也忍住了一丝心酸。

多不容易啊。

一般人家总是望子成龙,盼着孩子将来有大出息。可是守着大皇子和玉瑶公主,皇上与谢宁盼的就是他们能象普通人一样,康康健健,快快活活的。哪怕他们不求上进,偷懒耍滑,谢宁根本就不会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杨娘子这模样,看着不象是能听人劝的。如果谢宁说了这一回她还依然故我,那谢宁也只好把她给换掉了。毕竟玉瑶公主现在好不容易渐渐开朗些了,总不能因为被逼着去上学再让她把自己闷出毛病来。

眼看着快到传晚膳的时辰,谢宁客客气气的同杨娘子说,不如留下一同用膳。

杨娘子没应下,起身告退。

玉瑶公主松了口气。

白天在云光楼要看她这张脸也就罢了,要是用膳的时候还对着这么一张脸,这饭都要吃不下去了。

谢宁待人一向十分宽厚大方,杨娘子来了一趟,走的时候也不是空手。谢宁吩咐过,方尚宫让人取了两匹素缎,两对笔,两匣墨相赠。这些东西不算太沉,但零零碎碎的不好拿,自然不可能让杨娘子自己动手把东西抱回去。

胡荣打发了一个小太监帮着杨娘子拿东西,又把人送到宫门口。才要说两句客套话,转头就见皇上的御辇已经到门前了。

胡荣这下可顾不得杨娘子了,连同宫门前的其他人一起哗啦啦跪了一地。

杨娘子也跟着跪了下来。

皇上下了御辇,本没有在意门前的人。倒是帮着杨娘子抱着缎子的小太监一个没拿好,怀里的东西翻出来掉在地下,装笔的的盒子盖摔的翻开,里头的檀香木杆羊毫笔掉了出来,轱辘辘滚了老远。

胡荣的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皇上的脚步也停了下来。

胡荣连忙叩了一个头,替小太监告罪。

皇上并没有动怒,只说:“起来吧。”

胡荣捏了一把冷汗。

要换作平时他也不会怕成这样,可最近宫里气氛紧张,这种时候哪怕是永安宫里当差的这些人,也都夹紧尾巴小心做人,生怕惹着主子不痛快,到时候挨一顿板子说不定都是轻的。

上一篇: 太子宠妃日常 下一篇: 贵妃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