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妇(153)+番外
而陈将军上书:趁热打铁!
当今陛下年轻时候励精图治,但此时年迈。雄心虽在,却已收敛许多。
而当是时,北突厥年轻的王做出一个必然而又果断的决定:从今往后,北突厥年年向厉唐朝廷进贡。
陈将军虽有不甘,多年与这群残酷的土匪斗争,今日好不容易有机会打到北突厥王朝的老巢去。
人家求和信一送。当今陛下大笔一挥。所有一切又变回原来那样。
皇帝还有“内乱”要整治。
回程路上,比来时多了一铁笼子的囚车。
那一日,平了北突厥边界的扰乱之后。南宫尘二话不说,带人立马平了北疆大吏的府邸。于桀的小妾真心不算少,加加减减都能置办出一个简化版的青楼了。于桀的儿女也不少,妻妾儿女被同带回京城。
丑妇觉得,南宫尘有故意折腾人家的嫌疑。
你想。你证据确凿了,把人从千里之外运到京城。到时后判决书下来,这群妇孺弱年还不是要得再被看押着送回北疆。
于桀的罪名不出意外就是叛国罪,叛国罪是相当重的罪名,诛九族也算轻的。他的子嗣和女人最少也要被发配边疆。多半还是会发配北疆吧。
但是,这事与她无关。
来时匆匆,回去的时候倒是多了几分惬意。
她要了一匹骏马,抱着小包子骑在马背上。
小包子兴奋地不知如何是好。南十二看那对母子,犹记得第一次见这对母子的时候,平安还是一个见到一头老马就兴奋地大叫的娃子。
如今,平安还是个小娃子。但已经少了当时那样的傻气。该说他是进步神速,还是绝对的妖孽?
再看他二哥的时候,南十二有些憋屈,驾着屁股下的马,追了上去,与南宫尘并驱。
兄弟二人首次对话开始。
“二哥。”
“嗯,说。”南宫尘同样的漫不经心惯了。
“平安真的是二哥的孩子吗?……上一回陆源那混蛋说过的。”上一回指的是最早就见到那对在南山里的母子的时候。
南宫尘收起漫不经心,“这与你有关系?……你有了不该有的心思的话,趁早给我收起来。”
“轰!”南十二脑子像是被炸开,忙解释:“不是不是,我……二哥,我就是羡慕她和平安,……她是个好娘亲。”
南宫尘垂眼看南十二低落地垂着脑袋,少年特有的嗓音中能够听出一点点不自然的羡慕之情。
不禁抬起大手摸摸那小子的脑袋:“十二郎,……你母亲只是太在乎你父亲了。”
话中有漏洞。你母亲,你父亲……两人一个爹娘生的,为什么要说“你母亲你父亲”,为什么不是“母亲父亲”?
但南十二太过专注在后脑勺那只手上,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乔小楼!你敢!”
突然一声女人气愤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两兄弟一齐抬头看去。
远远的,一个堪比妖孽的黥面男子硬是拉住女人的下摆。不知道在央求什么。
女人时不时地把自己的下摆从那黥面男子手里“解救”出来。
看到最后……
直到看到那黥面男子硬是要上女人的马,二兄弟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妖孽美男是想和女人同乘一骑。
当下,南十二看了看身边怒气爆发的二哥,幸灾乐祸地火上加油:“二哥,你瞧,有人不知好歹呢。挡着你路了怎么办?”
南宫尘俊脸铁黑。一甩马鞭。向着女人的方向追了上去。
清绯同情地看一眼那黥面美男。再看一眼笑得幸灾乐祸的十二公子。
不禁摇一摇头。忽然替自家的主子意识到,要将这对母子收在名下,主子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了南宫尘的加入,这一路上,可谓是精彩纷呈。
比如夜宿野外的时候,南宫尘刻意把黥面男子乔小楼安排在离于桀很近的地方,于桀和乔小楼有过那么一段过往。南宫尘这么安排,简直就是恶心别人。
又比如,乔小楼的反击很简单,但实用。他只是特意在南宫尘面前抱起小包子挑衅地看南宫尘,南宫尘就一阵心里不舒坦。
这种事情你来我往,互相对照。早就多到大伙儿见怪不怪。
清绯问南宫尘:“主子,你若看不上他,让人暗地里把他办了。”
清绯犹记得当时南宫尘的回答:“这人是她救的,孤不想有朝一日和自己的妻子对着干。同床异梦不适合孤和她之间。”
南宫尘在改变。这一点清绯看在眼底。他看一眼那女子,心想:她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殿下的真心……哪怕一丝一毫?
在这女子不知情的时候。她已经幸福着了。
……
在离开北疆,快到小柳镇的时候。
在江南,他们稍作停留。
江南的富庶和精彩……
望着河岸两边,酒肆林立,清水荡舟,湖波荡漾。各种挂着不同名号不同牌子的画舫游荡在宽广的江南湖水之上。
丑妇突然想:有朝一日。她要带着小包子在这江南富贵坊中鼎足而立!
小小的南畦村……不!小小的小柳镇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野心了。
前几日南宫尘就说过了,她的封赏不少!
她可以不在乎钱财,但是在这个阶级的社会当中。如果有了来自当今第一人的封赏,她想,她可以免除很多的麻烦,若是真的有麻烦,她还可以扯虎皮做大旗!
“听说了吗?据说有个丑妇能把卤盐变成食盐!”
丑妇耳尖。听到同在岸边凉亭中的人讨论着。
“对呀,这位嫂子。你也知道这件事情啊?那你一定听说了吧,现在可是有很多的长相其貌不扬家里贫苦的女子向北疆赶过去呢!”食盐跟其貌不扬有什么关系?
“哎,可惜我了。”丑妇正奇怪呢,可惜你什么呀?
那妇人又说:“听说皇帝老爷龙心那个什么大悦来着。据说赏赐了很多东西给那个长相其貌不扬的女人。还把用这个丑妇的方法炼制出来的食盐赐了名字。”
哦?赐名?那敢情好。皇帝老儿还满上路子的嘛。
就又有人接话了:“这位嫂子消息灵通的嘛。我男人前些日子刚从京里做完生意回来,可说了,皇帝老爷给赐名了,叫做什么‘丑妇盐’,但不知道怎么地人们私底下叫着叫着就变成了‘丑无盐’。
听说是为了纪念这个丑妇在北疆无盐的时候解救了北疆缺盐,因此叫做‘丑无盐’。”
卧槽!
丑妇听得目瞪口呆!
这哪个奇葩取的名!
又听那妇人絮絮叨叨:“嗯,这一回皇帝老爷还下了旨意,长相其貌不扬者,家中贫苦者,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向三司报名,前往北疆学习‘丑无盐’的炼制,听说要在北疆盖炼盐坊,这些其貌不扬的女人过去就有温饱,以后就呆在工坊炼制食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