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妇(83)+番外
“你说,冯家嫂子。”
冯寡妇得了准,将苦楚一点一滴道出来。
原来是冯寡妇的独子狗子前几天淋了大雨,冯寡妇又不在家,狗子没及时泡个热水换身干净衣裳,病了。
平常人家的小孩儿也许淋了雨水,也会生病。但是不会像狗子一样落下啥病根儿。狗子本来从小身体就羸弱。这下好了,还特地跑了镇上求了镇上的大夫给看了,大夫说,落下病根儿了,要养好呐,必须每天好汤好药的养着。
那汤药每月两副三副的,冯寡妇也勉强负担得起,可这一天一副的吃着,将养着。…冯寡妇没钱!
但不能看唯一的儿子去死吧。
这不,回头听说春娘和李三媳妇儿帮着丑妇卖那啥…毛血旺,天天能得钱。这才求了李三媳妇儿和春娘,想要她俩给丑妇说说情,看能不能请了她去做事儿。
李三媳妇儿和春娘互看一眼,打了一个楞,由李三媳妇儿说:“冯家嫂子,你且先回去,这事儿啊,俺们做不得主,还得问问丑妇妹子的。”见冯寡妇张口有话说,李三媳妇儿眼珠一转,安慰道:“你也别急。俺看,丑妇妹子心肠好。多半还是愿意伸出手来,拉拔拉拔你的。”
这才说服冯寡妇回家等消息。
…
回到丑妇的小院子,李三媳妇儿和春娘就把这事儿给丑妇说了一通。
春娘想了想,补了一句:“她还说呐,她有一把子力气咧。”
丑妇就笑着说:“我看出来了,春嫂子呐,心里是愿意帮她的。”
春娘被丑妇道出心思,白脸上立马绯红一片,紧张地解释:“这个,这个就是俺看她可怜,大妹子要,要是不用,也没关系的。”
“噗嗤!”丑妇“噗嗤”一声笑出来,眼儿弯弯的,冲着春娘笑道:“春嫂子别着急。我呢,正准备从村儿里招一些人手来。我瞧着咱们的毛血旺呀,不单单要在小柳镇上卖的。”
“咦?”李三媳妇儿惊了一句:“妹子,你是想把毛血旺卖到邻近的镇上去?”
“是这样打算的。你瞧,这毛血旺行销不错吧?”丑妇又说:“靠近小柳镇的还有其他两个小镇,就是路要走远一些了。”
“那你是要招些人手到外镇卖毛血旺了?”
ps: 小众服从大众的规则,我每日二更。谢谢支持我的妹子们。不光光是月票,还有打赏,更新票。榜单上总能看到那几个熟悉的名字,特别感动。其实,不用那么破费的。你们支持正版,我就已经很开心很开心了。…当然,榜单上充实的感觉还是很给力,给我鼓舞的。这点要承认,我是个俗物,并且甘心永远做个俗物。我无耻的吼一句,支持我吧!
第七十三章招人和刘氏的心声(二更)
这事儿,丑妇又和春娘和李三媳妇儿商量了一下。
最后考虑到挨着小柳镇的有两个和小柳镇差不多规模的小镇。一个是河间镇,一个是河东镇。
两个小镇,从南畦村出发,赶着牛车的话,都要花上一个半的时辰。当然,这是直接从南畦村出发,并不绕道小柳镇上去。否则,那就又要多花些时间了。
一个多时辰的路程,这就要求丑妇她们得比现在更早起床,有一点比较麻烦,那就是猪下水的供应者——东西两市卖猪肉的,需要需要他们也提前半个时辰起床。这…就有些为难了。
最后丑妇拍板:“要是真的在河间镇和河东镇都推行了猪下水,就凭咱镇上东西两市两家卖猪肉的提供猪下水,准不够的。好在现在天气虽然热了些,但是那猪下水洗干净了,冻在冰凉的井水里,还是很容易保鲜的。咱呐,就卖完了毛血旺,直接买了猪下水回来后洗干净,用井水冰镇着。第二天早上给做好了,让拿去镇上卖。”
当然,保鲜的手法不光光只是用冰凉的井水,这井水可是有考究的,还得是加上一些盐粒子。
“试试看吧。”春娘话题又换:“那招工的事儿?”
“咱先别急,先试一试这法子行不行。”丑妇就问:“这村儿里还有谁家有牛车的,咱问他们租。”
李三媳妇儿眼睛一亮,道:“这法子好!俺们要在其他两个镇上卖毛血旺,没个牛车不方便。问村里人租的话,人家也愿意。毕竟这牛车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赶上大用处。平常时候就圈养在家里,还得吃食。现在可好了,租用的话,对俺们来说。省了去买牛,对他们来说,能够赚到额外的钱。”
“咱还得再买一些个碗筷。”春娘就又提议:“这些事儿,得着紧地干。咱三人先一人负责一个镇,看看这可行度。”
丑妇点头,春娘和李三媳妇儿都是机灵的人,只要她点到为止,这二人几乎都能够知道她要做啥。这很好。
有一句话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可见呐。选人站队还是很重要的。这可是一门极有学问的事儿。
拓展毛血旺销路的事儿就在这低调又着紧地紧锣密鼓实行。
等一切准备好了,丑妇和李三媳妇儿还有春娘。各自赶着牛车,朝着三个方向,三个镇上去。
考虑到李三媳妇儿第一次叫卖的时候有些个怕生。因此留了李三媳妇儿在小柳镇上。而丑妇去了河间镇,春娘有一股子泼辣劲儿,也不怕被外镇的人欺负,丑妇就和春娘商量着,让她去了河东镇。
李三媳妇儿这里是稳扎稳打的。没啥难事儿。但河间镇和河东镇就不同了。
对于河间镇的镇民来说,丑妇是外乡人。所要接受的刁难绝对是比本镇的人要多的。春娘所在的河东镇倒是出乎预料的平顺。
原因很简单,后来她们三个回了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春娘就说,她赶到河东镇的时候。还没等她开口介绍,和叫卖呢,就有人兴高采烈地冲过来。一脸的兴奋,指着锅子就说:“里面的是毛血旺吧。俺经过小柳镇的时候吃过!味儿好着呐!要不是要赶一个多时辰的路去小柳镇,俺还想天天吃呐。这回好了。大娘子,你们是要在俺们河东镇做生意了吧。”
这人是个大嗓门儿,而且看模样。镇民对这人还是相当信赖的。这人说这奇怪的毛血旺好吃,后头就自动自发跟来好些人买。
有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不管到了哪里,百姓们都是分辨的出的。
这句话用在丑妇所在的河间镇上也是说得通的。丑妇使了一些手段,比如…有人来讽刺这毛血旺,她就用激将法。
这人经不起激,当真端着粗碗吃了一口。
这一吃,不得了。立即一个带动一个的。
所以说,好东西跑到哪里都是好东西。即便遇到一些打击和挫折,最终还是会回归正途的。
…
忙了一天,三人赶到家的时候都已经饥肠辘辘。好在平安和二娃子做好了饭菜用罩子罩着,放在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