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是魏铭前世的恩师伯乐,但是今生两人并无交集,魏铭也不好贸贸然上门,免得有巴结教官之嫌。如今等到县学的生员去桂志育家拜会的差不多了,他才拎了一篓柿子、一袋绿豆上门去。
礼轻情意重。
上一世,桂志育到任以后,开始大力恢复社学,虽然有知县李帆的支持,但是阻力不小,更有李帆不久便回京调任,魏铭到了永平十二年中,才重新回到了社学读书。
那时他已经十二岁,只读了半年便因为超出了年龄,离开了学堂。
可怜的魏木子家中没有支应门庭的男性长辈,只能跟着田氏种地,顺带给人放牛,编草鞋卖来过活。
但他读书之心一直有,攒了些余钱买书,正如他之前跟李帆说道的那样,先生讲一遍能懂的文章,他读上十遍也未必懂,他只能再读十遍,再读十遍。
当时社学的先生看他这般好学,允许他再到社学旁听,如此到了永平十四年,桂训导早已升了桂教谕,在学政上能放开手脚,便到乡下社学四处寻访好学之生,魏铭就是那时被他发现。
他拿钱粮补贴了魏家,将魏铭带到县社学读书。
魏铭因着功底不厚,在县社学读了好些年,等到十七岁才开始施展才华,连番通过县试府试,次年过了道试,成了大兴朝的秀才,进入到了县学之中,很快升了廪膳生,能吃到廪生的膳食。
此前这许多年,他自己都曾多番放弃,以为自己实在不如人,蹉跎许多年,考不出来,帮不了家中,还浪费了桂教谕一番爱护之心。
每每他心志不坚要放弃的时候,桂教谕都会把他叫去长谈。
桂教谕相信魏铭,相信这个放牛的时候练字、编草鞋的时候背书的男孩子,一定能考出来。
这是寒门唯一的机会!
桂教谕还跟魏铭说起他自己的想法,他也想继续向上考,考中进士去做官,造福百姓,但是当年落榜后,家中贫寒,支撑不起,只能来做教职官。
朝廷为了防止教职官因为自身举业而不尽心教导学生,便直接断了教官们举业的路子,这样一来,举子便宁愿饿死或者去教乡下私塾,也不愿意出任教官。朝廷没办法,便开了一条小路——凡是到任九年,教学卓有成效的教职官,还能再有一次会试的机会。
所谓卓有成效,自然是治下考出来的学生多,名次靠前,这是实打实的成绩。
桂志育从来到安丘便立下这样的愿望,他才二十八岁,不能像年过半百的洪教谕一样,心如止水,他要成绩,需要魏铭这样的学生鼓舞士气,带动众学生更加勤奋努力。
魏铭也确实不负他所望,乡试中举,进士及第,带动县学又考出来许多优秀学子。
只是时间太久,早已不只是九年。
桂志育年纪渐长,虽有学生成绩优异,但朝廷以他年岁已过四十为由,不许他继续再举业,最后为了安抚于他,将他升到了青州府做学正。
说到底,还是末入流的小学官。
或许失去了人生抱负,桂志育做学正没几年便周身病症频发,又过了两年,撒手人寰。
这些事,魏铭都知道。
上一世,他没能尽上一份力,这一世,他怎能冷眼旁观?
桂志育的家还是安在了上一世的地方,之前魏铭来寻,寻到了旁人,这一次魏铭敲开门,看到了桂志育,那熟悉山羊胡和清瘦尚且青春焕发的面容,让魏铭鼻头一酸。
“先生。”
魏铭说出这两个字,喉头有一时哽咽。
“咦?你是哪家的娃娃?”
桂志育看着是个瘦溜溜的小孩,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再见魏铭衣裳穿的整整齐齐,手脸洗的干干净净,手里还提了东西,讶然:“我不记得县学里有这么小的生员啊?”
魏铭赶忙行礼自报大名,“……学生运道好,县试府试都点了头名。”
这话一出,桂志育就知道是谁人登门了。他是先听了李知县和洪教谕对魏铭一通夸奖的。
那两人夸得实在是厉害,搞的桂志育心里以为魏铭是那等文曲星转世的天才,而且是翘着尾巴的天才。
今日一见,竟然是个老实孩子。
桂志育赶忙携了魏铭进了门。
这是两人的初见,魏铭一肚子的话,在桂志育的客气之中只能一点一点地压下来,等到说完,他该走了,也没说到点子上。
魏铭心里暗暗无奈,但仍然满心喜悦。
一切都还来得及。
待他回了宋氏酒楼,见着崔稚和段万全刚从外边回来,同他在进门处碰了个正着。
崔稚朝他挤眉弄眼,“柿子和绿豆送出去了?幸亏你没去集市,今儿集市上来了个卖王八的,王八可肥呢!”
那样重的情谊,给人家送柿子绿豆。崔稚让他把他们新定做出来的五景酿的新酒提上,他道太过铺张,只愿意提柿子和绿豆上门,不肯带着他们的新酒。
魏铭见崔稚故意说了绿豆又提王八,看着要挑事,便瞥了她一眼不予理会,同段万全道:“咱们招牌字面的事,我琢磨了一下,我二人商量商量。”
“唉?”崔稚就见魏铭同段万全径自商量了起来,直接当她空气,掐了小腰,“我可是大东家!怎么不跟我商量?!”
魏铭挑了眉看过去,上下打量她,“大东家会提笔写字吗?”
段万全没忍住笑出了声,崔稚差点噎过去。
这个魏木子,敢情故意设套让她钻呢!
第108章 好学生坏学生
到了十月中旬,魏铭已经多次去了桂志育家中,和桂训导的关系有了巨大的进展。这当然还要赖郝修和葛青两个的鼎力相助。
今岁的乡试出了榜,省里因着饥荒年的影响,只取了八百人,安丘县这次中举的有十人,略略少了些,受谁的影响不言而喻。
耕读大户刘家这一科出了两位举人,刘春江还在二十名内,是安丘县最好的成绩了。
学了好些年仍然马马虎虎的郝修,这一次吸足了欧气,终于一蹬脚,低空飘过;而向来学问好的葛青,因为家中的事耽误了精力,和举人擦身而过。
不过葛青年轻,虽有一时垂丧之气,好在未来可期。
郝家终于出了个举人,放炮、施粥、发钱,也学着之前崔稚让宋氏酒楼对魏案首庆祝一样,郝家书局也来了个折扣酬宾,施出去的钱全都赚了回来,落了个行善积德的名声,一家人满面红光。
郝修自家中了举,当然不忘提携亲友,因着葛青以后还要在桂志育教导下学习,便拉了他并魏铭往桂志育家中点评时文,长长见识。
这日在桂家院中说起举业的事,说来说去,终于让桂志育把心思说了出来。
“从前家中贫寒,家兄与我跟着寡母在族里讨口饭吃,后来我读书有几分灵性,举了业,家母家兄没有不高兴的,家兄长让我不必管吃穿之事,一心进学,谁知时运不济,连连名落孙山,实在不忍再拖累寡母兄嫂,这才做了教官。我只盼着县学人才济济,九年后能让我再有个会试的机会,成也好败也罢,了一桩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