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67)+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苏涟又哑声说道:“你上前看看,他们谁占了上风?”

旖景当真上前两步,直到棋案边上,也没有引起两个对弈之人的注意,心底大加赞服——难怪上次会输,单是这份专心致志,自己就是忘尘莫及。

一刻返回,笑问苏涟:“小姑姑是想谁占上风?”

这一次,成功地躲开了爆栗,自然地绕到了虞沨身后。

“你敢打趣长辈?”苏涟一时不防,声音拔高了几分。

这才惊动了那“入定”的两人,招来两道责备而严厉的目光。

当然,其中一道立即转变为惊喜。

故而,心神忽然恍惚的贾文祥最终败北,对同济大师甘拜下风。

几人方才上前叙礼。

同济对旖景印象颇深,似乎对她与世子一同前来也并不惊异,只那清和之目于两人面上数个来回,却是别怀深意地一笑,甫一开口,竟问虞沨要起了好茶:“上回世子可答应了贫僧,一直惦记于心。”

虞沨微微一笑:“沨自是不会失信。”便让灰渡呈上,因晴空那厮全不在状态,这会子正站在茶庐外头,痴痴傻傻地盯着旖景。

同济却得寸进尺:“好茶当配好水,水我这儿倒是有,却缺一个能煮好茶之人。”

虞沨并不在意,自去檐下烹茶,顺手又用折扇,狠狠敲打了一下晴空,晴空方才如梦初醒,踉跄着去打水。

“那小子不会跌入潭里吧。”灰渡满腹担忧,半是同情。

而茶庐里,同济已经收拾了棋盘,二话不说执黑先行,只冲旖景做了个有请的姿势。

苏涟立即说道:“两位高手这一下,没一个时辰必分不了胜负,让我这么长时间坐着不言不语可吃不消,景儿,横竖有沨儿在此,还有秋月几个跟着,我也安心,且先去赏赏景,一阵再来寻你们。”

旖景自然没有意见。

贾文祥立即大献殷勤:“郡主可知附近有处桃花潭,景色极佳?”

苏涟落落大方:“我正欲前往,却不知如何去得。”

“小僧恰好知道,莫如替郡主领路?”

旖景险些没笑得趴在地上,形象尽失,捂着腰好不容易坐稳,看着还没回过神来的未来姑丈,好心提醒:“小僧……”

贾文祥顿如醍醐灌顶,脖子一红,讪讪不已:“口误,口误……”

棋局未开,同济尚未“入定”,这时也颤着手合什,双肩忍不住抖动起来。

檐下烹茶的世子,也听见了贾文祥的话,唇角微扬。

灰渡踉跄了一下,险险站稳。

秋月已经扶在了墙上,就连一贯稳重的夏柯,憋笑憋得满面通红,到底没忍住“卟哧”了出来。

这一日,委实有趣得很。

☆、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

同济真乃得道高僧。

这是灰渡与晴空不约而同,由心而生的想法。

当郡主苏涟与“小僧”文祥兴致勃勃往桃花潭去后,品够了北儒魏望庸亲手焙制的“溟山青兰”,心满意足地同济大师与旖景下成了一盘和局,忍痛谢绝了世子“对弈”的请求,借口今日乃佛国寺讲经日,眼看吉时将至,不能耽搁,起身告辞。

当然所谓“借口”一说,也是灰渡与晴空不约而同,由心而生的结论。

故而,眼下茶庐之中,空无一人。

这是因为苏氏五娘感慨山中清爽,提议莫如移步庐外长檐,观苍山长松、对碧空浮云、沐幽谷清风、品沁沁香茗。

“真乃风雅,委实妙趣。”晴空与灰渡站在距离茶案略远,但见人面,不闻笑谈的恰到好处之地,欣赏在庐外檐下,隔几而跽的一对碧人,文绉绉地感慨道。

“只是世子煎茶就罢,何故又换了炉子与茶壶?”灰渡感慨不出这么对仗公整的话,却讶异着世子的举动。

晴空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表示对莽夫的鄙夷,待不作理会,又忍不住卖弄道:“这次不是煎茶,而是点茶,煎茶用的是风炉与茶铫,而点茶却需燎炉与汤瓶,这都是兴于西魏之法,比眼下泡茶更为讲究。”

而长檐之下,乌几之上,青瓷盏里的茶末这时已被先注入的沸水调成膏状,待汤瓶中的水到三沸,再注入其中,同时以茶筅击拂,随着筅移瓶举,烟雾白蕴中,一棵玉白的翠竹渐渐在碧汤面上展现出来,又隔了须臾,方才溶于碧汤。

旖景分外讶异——前世之时,世子虽喜以古法煎茶,却并不会这点茶之技,须知这点茶之法虽兴于西魏,可距今已隔千年,眼下世人连煎茶者都甚是稀少,更不论这点茶之技了。

再看世子那盏,却是浮现了一枝梅树的形状。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旖景由衷而赞。

“其实要论茶色清亮,绕齿含香,还数眼下泡茶法最佳,不过煎、点的古法,更为风雅罢了。”虞沨微微一笑:“五妹妹一品便知。”

原来这煎、点之法,需要的都是特制的茶饼碾碎为末,饮来确不如散叶那般醇香,不过也别有一番意味。

“比魏先生当时煎的那怪味汤清爽不知多少。”旖景浅啜一口,不由想起魏渊当年在沐浑楼上发现一本古籍,照本习之,屡屡煎茶,逼她们品尝,不过那茶汤之中,不是加了葱、姜、桔,就是调以椒、桂、盐,这让饮惯了茶之“本味”的小娘子们,一时无法适应,喝得焦眉灼目。

虞沨听了这话,不由也是一笑:“师兄一惯认真,既仿前人之法,便按前人之味,我却学得不伦不类,并没有在茶里加别的调味。”

“不过后来,在我们屡屡提议之下,魏先生才舍了别的,只在茶中加盐,倒也还能入口。”旖景莞尔:“沨哥哥这手点茶之技,可是在溟山书院里习得,怎么魏先生却不会?”

虞沨淡淡一句:“是另有机缘巧合,并非先生所授。”却忽而转了话题:“今日咱们来得不巧,看来五妹妹‘一血前耻’的打算,应当要落空了。”

早先那局平手,本以为无论同济大师,还是旖景都不会服气,不想当闻同济大师另有要事,旖景却并无遗憾之色。

“无妨,将来还有许多机会。”旖景又品了口茶,忽见虞沨似笑非笑,才醒悟到自己表现得太不遗憾了些,却问:“沨哥哥怎么成了同济大师的故人,你往翼州多年,应当并无多少机会与大师会面。”

虞沨怔了一怔,似乎迟疑,最终还是说道:“幼时身子孱弱,父亲甚为担忧,又兼祖母奉信佛道,故而常随长辈来佛寺祈福,有一段时光,甚至留在佛国寺静养,以乞神佛眷顾,便与大师日渐熟悉了。”

这一段话,却也并非作假,但依然是隐瞒了一些实情。

旖景心中明白,却未免有些伤怀,因为他的隐瞒。

这一世,她似乎,再难得他满心信任了。

却是一笑:“原来如此。”

而略远之处,晴空见才子佳人品茗闲谈,渐渐也闲不住了,蹭往一旁正坐在石阶上,手捏一枝槐叶,逗弄着蚂蚁的秋月,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