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许芳华(858)+番外
“这里不是西梁,别怪我没提醒你,休得听凭摆布,做那不自量力之事伤及西梁国威。”伊阳君目光冷厉,横步挡在女君身前。
乐阳画着大隆仕女时兴的远山眉,眼角勾画得十分妩媚,还扫了淡淡的脂红,越发衬出明眸翦水,可那娇俏的唇角,这时却满带着冷讽:“听凭摆布?阿兄,我不是男子,阿娘卧病,你自身难保,我若不俯首贴耳听凭摆布,早被父亲嫁给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不提父亲,大母的子女也容不下我。”
“难道你真赶着要去给人做姬妾?”伊阳君寸步不让:“乐阳,我知道从前对你无法顾及,等这回出使返国,必能改善一二,至少在你的婚事上,不至让父亲拿捏。”
“我厌恶庆家,厌恶透顶。”乐阳紧紧捏着马鞭,毫不掩饰满面戾气。
这让伊阳微微一愣,他看惯了乐阳故作乖巧,有多少年没见着这般倔强的直实面目?
“我没打算回去。”乐阳收起冷讽:“你放心,楚王世子再是出众,他已有正妻,我又哪会自甘下贱?阿兄还是担心你自己吧,你这回若不争取与大隆显贵联姻,父亲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逼迫陛下妥协奉行‘嫡女夫继’之盟制,你怎么对得住公主为你力争封邑的恩义?我的夫君我自己会择选,你放心,不会做出有伤国威的事,也不会挡你的道,我所嫁之人只要不是大隆权臣,于父亲就无半点益处,不可能让他达成所愿借大隆之势夺权,这点分寸我还晓得,不会置你于两难之境,我今日出去,无非是为熟悉将来生活之境而已。”
伊阳君仍有犹豫,乐阳又再沉声坚持:“我有自知之明,看得出来楚王世子心机城府甚深,不易算计,再者当年我西梁公主以尊荣之身甘居妾位,到头来也是个香消玉殒,公主之子何等尊贵?若在我西梁便是王储!可在大隆,也就是一个庶子而已,有蓝珠公主教训在前,我哪还敢痴心妄想,可我是真的厌恶庆氏,厌恶了日日小心翼翼卑躬屈膝忍辱吞声,到头来还是逃不过被人利用!把我逼到绝境,大不了求公主恩典,就说洞悉我之企图,将我赐死,造成意外身故抑或暴病,用维护西梁国威去堵父兄之嘴,只要你依薛国相之谋行事,父亲只能寄希望于你缔结大隆权贵,又哪会在意我的生死?公主所愿达成,未必不肯助我小舟从此逝,江海渡余生。”
这番话总算让伊阳君动容,眼睛里恍过愧疚,神情也柔和下来,握紧乐阳的肩头:“傻丫头,大隆对女子礼教严苛,哪容你孤身立足,我会助你,国相与公主也会助你……你要出去,阿兄陪着你,这些年有薛国相提点,我多少晓得些大隆贵族的事情,会替你好好择上一门姻缘。”
两兄妹出入市坊,走马观市,一路上伊阳君滔滔不绝解释着大隆礼俗。
可巧这日,因得礼部调令赶来京都赴任的孟高才进宣武门,就后仰了身子踮脚打了个响亮的喷嚏,顿时觉得一股潮热直冲天灵。
☆、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
实际当金元公主抵达锦阳京的第三日,便在乾明宫谒见了天子,除公主以外,当然还有两名西梁副使——西梁国相薛遥台与礼部尚书韩阳君。
西梁之三盟政会由十名贵族组成,皆出自三姓,但凡律令颁行以及军事政令等皆需通过政会诸卿合议后才能得以公布施行,最高长官称上议令,是由西梁贵族选出,经国君任命,负责监管政会众卿,纵观西梁历史,上议令多数时间轮留由胡、庆两姓族长垄断,自从当今西梁王登位,铁腕治政,又经多年征战,使西梁国土扩张,国威大振,甚至对太宗帝时遭受大隆军队重创的北原人因为内乱,被北王驱逐王城的西王形成威胁。
北原西王便是当年领军侵犯东明国土,妄图霸占中原锦绣江山的昭康氏,为了在西境立足,视雄心勃勃的西梁为大患,两国曾经交战,因西梁当年征战连连,难免造成财政上的不足,昭康氏虽遭遇重创,作战实力仍让西梁王胆颤,于是才向大隆示好,以期两国结盟,共同抵御昭康氏,主要还是希望大隆能提供粮银兵器等支持。
后西梁公主自愿和亲大隆,为太子侧妃,宛氏得了大隆鼎力相助,不仅在与北原人的对恃中大获全胜,将昭康氏牢牢拒挡在国境之外,还收服了不少西南小国称臣于西梁,宛氏威望大增,在西梁国内,力压胡、庆二氏,上议令之位便被宛姓宗族占据。
三盟政会除上议令之外,还有一员中议令,一员下议令,对上议令起着牵制之用,当然也互为牵制,相较下议令,中议令的职权更重,故而胡、庆二姓为得中议令之位也经过了连番恶斗,眼下庆氏暂且胜出,由族长澜江公稳稳掌握中议令之位,这回随同金元公主前来大隆的副使之一韩阳君,便是澜江公的嫡亲兄弟,也就是伊阳君的叔父。
这回为了争取机会出使大隆,韩阳君在澜江公的协助下也经过了不少波折,好不容易方才如愿。
当然,澜江公费尽心机让韩阳君随使,是为了庆氏缔交大隆权臣的谋划。
乾明宫里除了西梁众使臣以外,当然还有大隆公卿朝臣,于是金元公主代表西梁王表达对大隆的友邦诚意,不仅献上厚礼,还直言不讳提出欲与大隆再结秦晋之盟时,在场有不少人都觉得脊梁生寒。
其中当然有西梁韩阳君,他受兄长示意,主要使命是促成乐阳女君色诱楚王世子,顺利留在楚王府,争取这位最得大隆皇帝信重的宗室襄助庆氏夺权,因为伊阳君庆玉转生母是王后族人,澜江公当年逼不得以娶为继室,可对伊阳君一直心怀忌惮,又因为嫡长子春江君的不断挑拨,澜江公与伊阳君这对父子之间十分疏远,若非金元公主当年暗助,伊阳君甚至不能得封,早被澜江公打发去边远之地,压根没有进入三盟政会的资格。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层原因,尽管澜江公觎觑王位,若非逼不得已,坚决不想奉行“嫡女夫继”眼看着与他不合的伊阳君登位称王,将来打压嫡长子春江君。
这回随使的四位女君之一,应阳是澜江公的嫡长女,此女心性甚高——西梁唯三姓贵族才能纳妾,可姬妾地位十分卑贱,所生庶子虽能得家族承认记名宗谱,三姓庶子相比普通贵族庶出甚至能够入仕,但姬妾往常只能禁步院阁,非受主母许可连〖自〗由行走的资格都没有,稍微逾矩,即被杖杀,主母甚至不需禀报夫主,也不会承担什么好妒不贤的恶名。
三姓姬妾大都出生贫贱,或者是贵族庶女,身份卑微。
需知普通贵族之庶出甚至不能摆脱奴籍,就算得了运数,被三姓贵族纳为姬妾,头顶上也有个十分难听的名字,叫做色供。
三姓贵族为了子嗣繁荣才纳妾生子,但凡色供所生之女,不久就会天折,故而三姓只有庶子而无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