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许芳华(932)+番外
“我得去一趟清平庵。”
“是去见净平尼师?”
虞沨微微颔首:“她是当年宛妃一事之见证,备不准圣上随时诏见。”
世子这一去,直到下昼还不见返回,原来是刚刚接来净平,一行车與才到祟正坊,竟与宫中内侍车马遇个正着,原来是天子诏见。
虞沨干脆让净平随同入了皇城,让她在正阳门候见,自己先跟着内侍入宫,天子却并不在乾明宫,而是暂歇于阑珊处。
一日之间,天子已难掩病容,甚至不能坐起,斜靠在罗汗床上的明黄锦缎引枕,还不及说话,先就一阵急咳,眉心浮现青乌,嘴唇苍白毫无血色。
“陛下,还当以龙体为重。”虞沨叩礼下去,心情很沉重,三皇子这任性之举,显然对天子是莫大打击。
“免礼,远扬,坐近一些。”天子摆了摆手,阻止欲上前来替他抚背平喘的内侍总管詹公公,示意他领着众人退出暖阁,微微颤抖的指尖,示意向左侧挨得极近的一张紫檀圈椅。
昨日濯缨园事发,先前不明所以的天子当即诏楚王父子与苏轹内见,着令卫国公戒严京都,务必察明刺杀储君之罪大恶极。
直到晚间,虞栋落网,天子亲审,竟知始作俑者是他寄以厚望的三皇子,险些没有当即喷出一口鲜血。
正迟疑着是否应当与几个信臣交底商议对策,哪知皇后就先得了风声,素衣去钗跪于乾明宫前,叩请天子严惩等同谋逆的罪人三皇子。
好在乾明宫只有几个信臣与亲信内侍,此事才得以暂时按下,不至张扬。
而这时,虞沨却并没应令而起告座,仍然跪在地上:“圣上,臣有上禀,望准。”
天子又是一阵急咳,好一歇才停住,微微坐正了身,只举了举手示意允准。
“恕臣妄加揣测,此回太子遇刺,皇后指证之言实为空穴来风并非无因,臣以为,三殿下的确怀有动机。”
天子重重蹙眉:“怎么说?”
“是因当年宛妃之薨并非病逝,三殿下早知真相,故而,早对皇后母子怀恨。”
“你说什么?”天子一把握紧扶柄:“朕并不曾隐瞒三郎宛妃当实非病逝,而是因为北原佃作……与皇后有何关联!”
“圣上容禀。”虞沨语音沉重:“三殿下天姿聪颖,实为早智……宛妃薨逝时殿下虽才过周岁,却是亲眼目睹……”便将事情始末仔细道来,虞沨微一匍匐:“当日殿下因为一时激愤,逼迫净平尼师亲口承认真相,净平尼师眼下正在候命,圣上可诏见证实。”
暖阁之内却忽而陷入了沉静,虞沨垂眸,没有看见天子浮于面上的沉肃渐渐缓解,转而是哀痛与凄凉。
长至一刻,世子才听惨然一笑。
“朕总算明白,他为何要这么做,一定要致太子于死地!”天子重重喘息,摇头苦笑时,双目已含湿红:“报应,是朕的报应,早知如此,就不该……三郎,他终究是怨恨着朕……”又是猛地一阵急咳,天子面色越显苍白。
虞沨不及细细体察天子话中之意,这才起身,掺扶着坐立不稳的天子,轻轻抚背安慰:“圣上……”话不及出口,手臂却被天子一把握紧:“朕,不能再对不住他们母子,否则……当入黄泉,怎堪面对……远扬,此事不能张扬,决不能,让三郎背负罪名,否则即使西梁,也不容他……朕现下所言,你要听好,此事,只能交由你。”
天子闭目一阵,好不易才平息了情绪,就这么紧握着虞沨的手臂,说了好一歇话。
“定要让此事就此平息,刺杀太子为北原奸细之谋。”天子最终说道。
虞沨明白天子这时仍未放弃三皇子,还期望着他能“回头是岸”,不由暗暗叹息,当见天子满面病弱,终于还是不忍,只抱揖说道:“臣谨遵圣令。”
☆、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开始
西郊别宫受数百刺客袭击,名声会作为内应欲行刺太子一事自然不能隐瞒,事发当日,已引京都人言沸腾,纷纷猜测胆大妄为欲刺储君之罪大恶极究竟何人。
春红明媚的季节,暖阳曛和,碧空如洗的背后,那场酝酿多时的风暴却已经渐显狰狞。
即使平民百姓,也是人人自危,生怕此事会引来一场血腥杀戳。
圣上下令让内阁学士、楚王世子虞沨“察明”太子遇刺案。
对于最终结果,天子早有示意——是北原佃作买通西山统领,欲刺杀太子,嫁祸皇子,引大隆内乱。
四皇子得了“密报”,几个指挥刺客围宫的活口一一被捕,这事情隐瞒不住。
可必须把虞栋择清,因为倘若说北原佃作竟能买通大隆宗室行凶,实在匪夷所思,虞栋一旦因此获罪,不免让人猜疑,背后真凶实为觎觑储位的皇子,决非北原人这般简单。
皇族内部祸起萧墙实非罕见之事,可历朝历代,天家无不遮遮掩掩,若非万不得已,不会自曝其丑。
不过虞栋必死,因为天子决不会放任他这个活口有万一的机会,指证三皇子才是真凶。
虞沨虽然领命,要将太子遇刺一案往这个方向“审察”,可他实在不以为真相能隐瞒不露,三皇子毫发无损,并且依然会从建昌返回,待太子被废后,顺利继承帝位。
四皇子明知三皇子是刺储真凶,岂能容他全身而退?
还有皇后,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逆贼成为新储。
就连三皇子本身,也不愿折腾一番后,再回到原先的轨迹。
虞沨以为,圣上是注定是要失望的,也许圣上早有预料,却还不放弃最后的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到了将虞栋当年毒杀楚王妃的罪行公之于众的时候。
虞沨这日找来古秋月,示意他可以把万两白银借给虞湘。
而与此同时,世子雷厉风行地审明了太子遇刺案,天子将结果公之于众,诸多涉案之西山兵卫获捕入狱,推出宣武门斩首。
菜市口血流成河,让围观百姓心惊胆颤。
而宫廷之内,好些妃嫔也已感觉此事非同小可,虽然大多数并不确定皇后已被禁足——天子为了控制事态,只称皇后因为太子险遭不测大为惊惧,以致病倒,着诸位妃嫔不得叨扰,后宫之事,暂交太后统管,德妃协理。
先不说皇后如何,陈贵妃就是满腹不甘,皇后之下,唯她最尊,圣上却让德妃凌驾于上。
更不论野心勃勃的四皇子,楚心积虑要借此时机先除三皇子这个劲敌,哪甘眼见功成,却被圣上以这样一个结果盖棺定论。
子若姑娘十分敏锐,提醒四皇子:“看来咱们还是轻视了三殿下,他似乎……甚得圣意,这时太子倒不足为惧,一定要将三皇子逼于绝路,以小女子看来……可用人言舆论,再有皇后卧病实在蹊跷,应是已经有所听闻,必不甘放过三皇子,殿下可劝太子去坤仁宫探望,说不定不需殿下出手,皇后先就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