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累了,有事明天再说。”顾季山面露疲惫。
众人见状,心里一慌。
顾大河和顾二河兄弟俩忙过去扶他起来。
老陈氏面上是笑眯眯的,她倒是不用人扶,直接拄着拐杖自己走回内室,只叮嘱道:“老大啊,过些天你让人到村口注意一下,有什么大事发生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顾大河有些哭笑不得,忙承诺道:“娘,你放心,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
“还要给我做一身新衣服。”老陈氏又道,“把栓子写来的信留下来我看看。”
顾大河有些不情愿,不过还是答应了,哎,落到他娘手里的信,过后总要想法设法骗回来存好。
等顾季山和老陈氏休息后,关于顾青云升官,尤其是恩荫名额的事迅速在顾家族人中流传开来。其他三房还好,知道这事没有自己的份,反而比较淡定,一直在顾青明和顾青云家里打听消息。
年纪大的和辈分大点的族人倒是忧心忡忡,生怕因为这事导致两房人吵起来,生了嫌隙,那样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大家,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就连林溪村的村民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消息,冬季寒冷,往常除非走亲戚绝对不出门的村民们纷纷串起门来,大家议论纷纷,觉得顾家这次指不定真的会打起来。
这可是能直接当官啊!二十几年前,一名秀才走点关系的话,还是比较容易在县衙里找到一份活的,现在不行了,起码得是举人,而那些秀才又不肯去做小吏。
跟大家猜测的不同,两家人表面上非常平静,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当家的,族长那里都说不要这个名额了,你怎么还不高兴?”李氏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坐立难安,还故意跑去和顾申河的妻子陶氏接触。
“这事以后少提,我爹肯定会让小明去做这个官。”顾二河瞪了她一眼,想了想,还是耐心地给她解释,免得这个蠢妻给他在外面得罪人,“你想想我爹和大伯是什么关系?他们可是嫡亲兄弟,当初在这里落户,大伯帮了咱们家不少忙,尤其是栓子,好几次他重病,都是大伯借钱给他医治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大伯首先说要栓子读书。大伯可是栓子的启蒙恩师,你没见两个儿子没当一回事吗?他们已经想通了。”
幸好儿子们一直是他在教,没有像他们娘那样头脑简单。
顾二河其实也有些惋惜:“如果大伯还健在,这个名额可能还是咱们家的,但大伯不在了,我爹愧疚想念之下一定会给小明。”
而且他相信族里的人肯定会向着顾青明,毕竟他在村里教了那么多年的书,大堂哥顾申河还是族长,现在阿亮又在村里搞了个甘蔗制糖坊,族里有人在里面干活,他们一家在林溪村根基深厚着呢。
他开始考虑,等小明去县衙当官,他空出来的族学夫子位置,是不是叫哪一个儿子回来顶一顶?
“总之,你不要因为这个名额闹得族里乌烟瘴气,被外人看了笑话。”顾二河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可千万不要去找大嫂说这些。”
他看得明白,他们可不能做让侄子厌恶的事。只要侄子满意,他们家说不定还有第二次机会呢。就算以后没有,他和大哥是亲兄弟,大房那边再有好处总不会忘了自己的。
第248章 清闲
李氏把顾二河的话翻来覆去地想了又想, 恍然大悟,这才消停下来。
“当家的, 还是你看得明白。”李氏眼里闪着崇拜的亮光。
顾二河干咳一声, 甩一甩袖子,捋捋胡须,故作淡然地说道:“还行, 有些事想得多就明白了,你要学会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李氏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叫主次?”
顾二河捋着胡须的手顿了顿,沉默半晌,终于还是说道:“没什么, 反正你听我的话没错。赶紧的,我饿了, 快去做饭, 我今晚还想吃红烧蹄髈。”
“家里有厨娘在还老是要我烧菜,我这一辈子就欠了你的。”李氏埋怨般说了一句,比常人丰满的身子却快速地往外走去,面上流露出笑意。
*
顾青云接到家中的书信时, 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初十,此时正是春光烂漫、万物疯长的季节。
他不奇怪回信现在才到, 觉得可能最近没有合适的商队上京, 要知道顾大河不像他,能不用的话就不会使用驿站的系统寄信,觉得收费太贵, 舍不得。
顾青云展开信笺慢慢阅读起来。
等他放下信笺时,唇角微翘,眼里有着笑意:“幸好幸好。”幸好爷爷奶奶的身体虽然没有起色,但也没有加重多少,也幸好他们族中没有因为恩荫名额的事吵起来,在神志清醒的顾季山的强烈要求下,名额给了大堂哥顾青明,其他人没有意见,起码表面上没闹出什么反对意见,主要是二叔的表现极为得体。
顾青云回忆起往常与顾二河的接触,发现对方的确是这种人,族中难得的精明人士,颇为内秀,知道怎样选择才是对自己最好。
他没再多想,这时顾永良从门口走进来了。
“爹,爷爷来信了?”顾永良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伸过来拿信,展开迅速看了一遍。
顾青云看着他微红的脸颊和额头上的汗珠,笑道:“又和壮壮出去玩了?”
“嗯,爹,他好重,我今天抱他出去逛街,两只胳膊都快不是我的了,酸疼酸疼的,偏偏他还不肯要下人抱,非要赖着我。唉,太外公还一直逗他,身子动个不停,没办法,我最后只能把他放在肩膀上了。”顾永良想起自己肥嘟嘟的白胖儿子,笑道,“幸亏弟弟小时候也是这么胖,要不然我还真担心他长大后的样子。”
“哈哈,小孩子胖点没关系,等他再大一点,咱们就教他打拳、射箭,练的时间一长,身子就会慢慢瘦下来。”顾青云也笑了起来,“你弟弟也是这样过来的。”
小孩子弱不禁风,不小心生一场小病就会很快瘦几圈,所以这时候的人总喜欢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觉得这是胃口好、身体好的象征。他现在抱着顾传恪出去,别人看了总说这个孩子长得好。
顾永良猛地点头,一心二用把信看完了,和顾青云的感想一样:“爹,咱们族里可真不错,各自谦让,没有为这种事闹成乌鸡眼,让外人平白看笑话。”
不管是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次顾申河和顾二河相互谦让,谁也不肯要,最后在顾季山的坚持下,才做主让顾青明用上这个恩荫名额。
消息传出后,还在本地传为一桩美谈。说到底,大家还是提倡这种友爱相处方式的。
“这是大爷爷在的时候带了个好头。”顾青云感慨,“只要族中掌握话语权的人行得正,下面的族人自然会跟着,慢慢的,家风就这样形成了。”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顾族只要他们和大爷爷这两家不行差错,一般是出不了什么大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