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以前过惯苦日子,即便后来日子好过了,顾大河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多奢侈,最多是在饮食方面改善,其中肉食是任吃的,而顾大河随了顾季山,特别喜欢吃红烧肉,还是肥腻软绵的五花肉,简直是无肉不欢,胃口还很好。
这是顾永辰写信告诉他的。
以前住得远就罢了,现在顾青云和他们一起住,请大夫来看过后,听大夫说老人最好是饮食清淡,顾青云就想趁机约束。
“好了好了。”顾大河不耐烦地挥挥手,“我还在守孝,都一年多没正经吃过肉了,你拿来说什么。”
顾青云一想也对,想想又不好意思,要不是他做官,他爹娘作为平民百姓是没有人会去管吃不吃肉的问题的。
“我这不是把素斋当成肉食了嘛?做得太像了。”顾青云呵呵一笑,为了让顾大河和小陈氏吃得开心,他专门出钱让厨子去慈恩寺学习过怎么做素斋,虽然不能学到人家的精髓,但做个形似还是可以的。
再者,朝廷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优待,只要年过六十,就算是守孝也可以少量吃肉,不会去追究。
*
顾永辰的婚礼如期而至,为了这桩婚事,顾家的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连壮壮也要去当滚床童子。
婚礼的那一天,当顾青云看着络绎不绝的宾客时,突然真切地意识到,不知不觉中,他们家已经在京城认识了这么多人,他的同年、同僚、上司,还有儿子们的,还有姻亲……
离他中进士只过了二十二年,一转眼就结下那么多人脉,那以前那些号称几百年的世家呢?想想就可怕。难怪绝大部分的皇帝不能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实在是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提所谓的改革了,太容易让人把经念歪。
“青云,在想什么?”何谦竹见顾青云突然陷入沉思,就拍拍他的肩膀,笑道,“阿智不能离开任地,托我给辰哥儿送上贺礼,还让我替他向你道喜。恭喜你,辰哥儿现在是成家立业了,哈哈,就差给你生个孙子了。”他的第二个孙子刚刚降世,心情极好。
顾青云很快就回过神来,这个偶尔走神的毛病他已经习惯了,笑道:“同喜同喜,等你家铁蛋满月,我一定去喝喜酒。”
“那是一定的。”何谦竹笑得合不拢嘴,额头上的抬头纹清晰可见,显得很是慈祥,“要不是我记得你的小名是‘栓子’,我差点就给铁蛋起这个小名了。”
顾青云满头黑线,这民间的风俗真是根深蒂固,大家的小名一个比一个奇葩,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小名掩饰得很好,有些人的小名几乎人尽皆知。比如说何谦竹,他就不知道对方的小名,以前去何家时对方就很有心机地封口了。
至于他的小名,有改不了口的顾大河和小陈氏在,起早该知道的都会知道,他该庆幸自己没有被叫“小猪”、“狗蛋”吗?
整个婚礼非常热闹,场面盛大,面对其他人的恭喜,顾青云笑得脸都僵住了,不过他心甘情愿。相比之下,当事人顾永辰才是最高兴的那一个。
大小登科,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可谓是双喜临门,他能不高兴吗?
婚礼的高潮出现在顾永辰和卢妙云这对小夫妻即将拜堂的时刻,当顾青云和简薇坐在高堂上等候他们行大礼时,一句“圣旨到”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家面面相觑,没有反应过来。
“顾大人,还不快来接旨?”来宣旨的内侍一本正经地甩了甩拂尘,面上流露出一丝笑意。
顾青云看了一眼也在惊诧中的顾永良,没有多想,赶紧让人准备香案,在场的人立即拜下,乌泱泱一片。
当顾青云听到圣旨的内容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在这个大喜的时刻突然冒出一道旨意真是让人不安,刚才还在揣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好了,是好事,这是皇帝给他们家赏赐,说他教子有方,为国尽忠之类的。
听到那些赞美的话,饶是顾青云脸皮厚,竟然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内侍和御林军宣读完旨意,放下赏赐之物后,只在顾家喝了三杯水酒就急匆匆回去复命了。他们一走,在场的人一下子活跃起来,气氛比刚才更加热烈。
有人看顾青云的眼神都不对了。
顾青云表面不动神色,其实心里也在琢磨新皇的意思。只是当他看到顾永辰和卢妙云在他面前拜下时,就把刚刚琢磨的东西暂且放下。
不管如何,现在是他小儿子的大喜日子,他还是专心享受这一刻吧。
婚礼过后,顾青云等人休息了一天才缓过气来。
而新进门的卢妙云举止得当,性子比宁瑶活泼一些,时常有妙语出现,简薇等人本来就对她有愧疚,此时见她如此表现,更是满意到十分。
三朝回门时,简薇和宁瑶提过后,就让顾永辰在卢家住了对月。
至于婚礼上新皇突如其来的旨意和赏赐,顾青云几人左思右想还是猜不透皇帝的意思。如果他有从龙之功,皇帝这么做大家都能理解,虽说赏赐并不厚重,但面子大啊。
在官场混,大都讲究的是一个“面子”问题。
“我最近没做什么大事啊,一直老老实实的。”顾青云冥思苦想,他又没立大功。
“算了,不想了。”顾永良笑道,“反正这是好事,指不定陛下是做给太上皇看呢。”弟弟成亲,他也跟着请假,几天没在翰林院,所以不知道有这份诏书。
“良哥儿说得对,陛下有什么想法迟早会露出来,老夫估计也不是什么坏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要过于焦虑,兴许是陛下心血来潮。”方仁霄背着手在顾青云面前来回踱步,“陛下登基以来赏的人不止你一个,说不定他就是这般风格。”
“可是那些人和我不同。算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顾青云呼出一口气,所以说他当初才舍不得老皇帝退位,换了新老板,还得重新揣摩对方的性子,重新适应,不容易啊。
他现在每天要上早朝,天天面对皇帝,有时候想想,觉得历史上那些侍奉了三代皇帝、还能安全致仕养老的官员真不简单。
第268章 伙伴
无论如何揣测, 日子还是照样过。小儿子的人生大事已经完成,女儿还要等庞家出孝, 顾青云目前业余的重心主要放在顾传恪的教育上。
所谓的书香门第起码要传三代, 顾传恪这一代是重中之重,他相信勤能补拙,况且自家孙子又不笨, 他只是没有他父亲那么聪明而已。
处于启蒙阶段的顾传恪性子踏实,能老老实实地遵照他或者方仁霄的安排来做,背书几遍不会还能一直背下去,乖巧的模样让顾青云等人颇为欣慰。
相信经过精心的教导,总能让孩子有一番收获, 为进入皇家书院打下良好的基础。
几天的假期过后,顾青云照常上值, 经过早朝的暗自观察, 发现新皇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更……呃,似乎是和煦?有时还会把他招到御书房问一些民生、藩国、外国、算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