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战事并非一蹴而就,胤禵留在西藏,暂时无法回京。
年羹尧抓住时机,在胤禛授意下,以军情叵测为由,请赴西藏。名为增援胤禵,实为分权。
同时,胤禛几个于军事一途上很有些本事的儿子见状纷纷找上胤禛,也提出了上战场的想法。胤禛甚至不曾犹豫,便立刻带着几个儿子进宫面圣,将儿子们的“心愿”告诉了康熙。
康熙何等本事,会看不出胤禛想法?何况胤禛还一点没有掩饰,几乎是将自己的打算摊在了阳光之下。
但正因为胤禛没有遮掩,将自己的目的直接表露给了康熙,反倒让康熙对他的评价再次提升——
为皇者,若无半点野心手段,他还真没办法放心将大清江山交到对方手中。
于是康熙思索片刻后,很干脆地允了此事。
无论是康熙还是胤禛,对年羹尧与几个弘字辈儿皇孙前往战场之行都持积极态度,但对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却突然来了几个分战功的胤禵来说,他的心情就不太美妙了。
胤禵与胤禛这对兄弟,自此彻底撕破了脸。
然而胤禛完全不在意。
就算宫里的德嫔想要召他入宫,也被他直接以“福晋有恙,需要陪伴在侧”为由,干脆拒绝。
谁都知道胤禛此举不过敷衍,然而四福晋非要做出一副生病了,不能出门、也不能见客的假象,其他人难道还能专门跑到雍亲王府拆穿?
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你身份够吗?除了宫里的几位,谁能逼着“生病的四福晋”开门见客?
而因为年羹尧与几个有军事才能的儿子都去了前线,胤禛自然需要有所表示。
于是不论是年玉湘,还是几个儿子的生母,在战事不平的这段时间,也都受到了胤禛前所未有的宠幸。
其中,又尤其以作用最大的年羹尧的亲妹年玉湘受宠最多。
宝珠本以为年玉湘会因此觉得高兴,然而意外的是,胤禛到年玉湘的房中越多,年玉湘状态越差,同时一改之前闭门不出、独来独往的行为,开始往宝珠身边凑。
而且每每对上年玉湘的眼睛,宝珠都能从中发现难掩的苦涩之意,渐渐地,她更是发现年玉湘眼底对她的嫉妒之情日渐消散,变得尊敬与仰慕起来。
宝珠对此一头雾水。
后来还是李嬷嬷无意说了一句:“老奴怎么觉着,这位年侧福晋好似对四爷的感情没那么深了?”
要知道,府上这么多格格大多是宝珠讨来,又或是宫里的几位主子赐下的,除了赫舍里侧福晋,基本全是非自愿入府的。就连赫舍里侧福晋,她入府也是因为不得已。
可年玉湘不同,她会入府,完全出自她自己的意愿,这门婚事甚至可以说是她求来的。
原因?当然是她喜欢胤禛。
然而如今,年玉湘眼底的喜欢却渐渐消失了。
正因为她对胤禛的喜欢消失了,所以她对宝珠这个福晋也就渐渐嫉妒不起来了。
没了胤禛这个“祸水”,年玉湘又不是傻的,如何会意识不到整个雍亲王府后宅真正做主的人是宝珠这个四福晋?她如何看不出宝珠在许多时候甚至可以影响到胤禛的决定?
年玉湘对自己兄长的性子十分了解,没了感情的遮蔽,她变得十分冷静,然后便开始未雨绸缪地为以后做准备了。
饶是宝珠,也忍不住对年玉湘生出了几分赞赏之情。
也正因为这样,在之后年玉湘因为体质开始接二连三地怀孕,她也忍不住出手,有意劝了胤禛几句,又因为这次胤禛不是只有年羹尧一人可用,倒是没有让年玉湘如历史上那般“受宠”,原本三年生三子的命运,也变成了三年生二子。年玉湘身体虽然不可避免地因为接连生子而受到了损耗,但到底比历史上好了许多。
这个被蝴蝶掉了的孩子,是福慧。
一来福宜出生后立刻送进了托儿所,经过细心照料,没有和历史上一般夭折,胤禛也就不至于为了安抚年玉湘的丧子之痛而令她在孩子去世后立刻怀孕;二来胤禛确实对年玉湘这一款美人儿算不上喜爱;再者,对胤禛不剩多少感情的年玉湘也明白自己的存在对他对自己兄长的意义,开始有意地保护自己。
但就算这样,年玉湘还是在历史记载的那个时间,怀上了福沛。
当然,因为这一辈子的年羹尧对胤禛的作用不再那么不可替代,无论是福宜还是福沛,都不再叫这两个特立独行的名字,而是如其他儿子一般,取了带弘的名字。
而且因为有宝珠在,这个本该因为胤禛登基劳累太过而出生便夭折的孩子,竟也养活了。
虽然年玉湘仍旧因此损伤了身体,但福沛出生后她把身体养得很好,又没有受到接二连三的丧子打击,倒不至于因此一病不起。
第109章
年玉湘的经历不过是最后几年夺嫡之争的缩影。真正历史上的年玉湘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连生三子,却又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夭折, 历史上最后几年的夺嫡之争也如年玉湘的遭遇一般陷入了白热化, 所有参与其中的皇子大臣彼此敌对, 完全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根本无法调节。
而有宝珠这个异世来客的蝴蝶效应的影响的世界, 年玉湘在夺嫡的最后几年虽然仍旧受宠,仍旧连生二子,但两个孩子都存活了下来, 年玉湘也不曾因为接连生产而掏空身体, 只能缠绵病榻。
同样,因为朝中局势早已鲜明, 虽然碍于康熙,许多大臣不敢明着投靠胤禛,但暗中却都通过一些宴会对胤禛做出了一些表示。
对此,康熙了然于心,却并无太多表示。
没有额外的反应就已经是最大的表态,其他大臣如何看不懂风向?
胤禛地位渐稳。
而之后无论是被康熙派去清查京、通两仓, 还是在冬至这天代替康熙到泰陵祭天,都让胤禛在朝中的呼声愈发高涨。
而与此同时,年羹尧与胤禛几个孩子在边关完全不逊于胤禵的表现, 也让八爷党最后的挣扎被轻易摁下,再掀不起半点波澜。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康熙突然来了兴致,只带着梁九功一人来到原雍亲王府的皇家学校, 他并未通知任何人,就在学校所在的墙外听了一会儿里面奔跑笑闹声,眼神突然沉寂下来:“梁九功,老四其实很不错了,是吧?”
最近身体小病不断,几乎日日喝药才能勉强保持神智,康熙心里便有了猜测,自己恐是大限将至。
梁九功吓了一跳:“皇上!”
“你呀,还是这般小心。”康熙摆了摆手,让梁九功搀扶着自己回了马车,“去老四家看看。”
临近死期,康熙反倒前所未有地平静下来。
就在前些年,康熙甚至还是个流连权柄,舍不得手中全是被人觊觎一丝一毫,面对羽翼渐丰的老四,他甚至想过要将十四抬起来与老四打擂台,最好能争个你死我活……
若非那些个提前参加考封的孙子出现在自己面前,康熙恐怕还意识不到自己老了——